我們的節日•清明丨緬懷革命英烈,弘揚“東線第一帆”精神!

今天上午

靖江市文明辦、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聯合打造的

全新直播訪談節目播出

“文明新風潤馬洲•我們的節日--清明”

特別節目

今天的主題是

“緬懷革命英烈,弘揚‘東線第一帆’精神”

節目通過

FM102.4靖江交通廣播、

智慧靖江手機APP

進行直播

節目嘉賓

靖江市黨史方誌辦公室(市史志辦)副主任夏藝萍、靖江市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丁衛江和靖江市孤山中心學校校長宋斌。

·夏藝萍·

靖江市黨史方誌辦公室(市史志辦)副主任

介紹了靖江的

一些珍貴的革命歷史以及革命英雄

↓↓↓

靖江軍民配合和參加蘇中戰役首戰

蘇中戰役的首戰,宣(宣家堡)泰(泰興)戰鬥中,華中野戰軍司令部交給靖江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於季家市阻敵三天,不讓靖江城內的國民黨整編六十九師九十九旅進攻黃橋和出援泰興。靖江縣委深知這一任務關係著全局,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縣委和縣團最後確定了在進攻中防禦的作戰方案,採取游擊戰爭,組織縣團、區隊和民兵協同作戰,有力地保障了蘇中戰役首戰獲勝,榮獲軍分區嘉獎。

自1946年11月起,國民黨武裝開始對蘇中南部佔領區進行清剿。這期間鬥爭非常殘酷。但是,靖江干部群眾一直不屈不撓的堅持鬥爭,有力地反擊了敵人的重點清剿。靖江人民的反清剿鬥爭,有力地支援了南線乃至整個蘇中地區的反清剿鬥爭,牽制了敵人的主力,打破了敵人的長江防線,為後來的大軍渡江準備了理想的前進基地。

渡江戰役中靖江人民舍小家,全力支援前線大軍渡江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強渡長江。在靖泰縣境內,東起張黃港、西至七圩港,是葉飛和韋國清指揮部隊。靖江人民克服種種困難,全力支援大軍渡江作戰。

1949年4月21日晚9時,一聲令下渡江戰役開始。靖江的一個個船工,不顧個人安危,划著船載著解放軍勇往直前。太和的嚴聲甫是當時的渡江船隊隊長,在4月21日夜裡,指揮著95條船,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江面上來回強渡8次,創最高紀錄,被評為特等功臣。從21日晚渡江開始的半個多月,從靖江鏡內14個港口共向江南運送部隊、機關幹部及後勤人員計40萬人,渡江支前的光榮任務勝利完成。如果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那麼,渡江戰役的勝利則是人民用船漿劃出來的。大軍勝利渡江後,4月23日八圩港的國民黨軍隊被縣獨立團逼降。至此,靖江全境解放。

·丁衛江·

靖江市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介紹了孤山烈士陵園的相關情況

以及清明期間做的準備

↓↓↓

孤山烈士陵園

靖江市烈士陵園原名孤山烈士紀念塔,始建於1958年,1959年建成。原坐落於孤山山頂,由孤山烈士紀念塔、紀念堂及進山門坊組成,烈士塔塔高10米、塔基3米,方形塔身,朝南面陰刻粉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為紀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我市犧牲烈士而建。1983年經靖江縣人民政府公佈為全市第一批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屬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中烈士墓及紀念設施類別。現烈士陵園根據江蘇省烈士英名錄記載以及後來增加的烈士,共有烈士1539名,主要分為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四個時期的烈士。

1986年“陵園”整體遷移至山下,1987年建成使用。由西山褒揚區、東山苗木基地和山地三部分組成,總佔地4.71畝。原烈士紀念塔整體遷移至孤山西側山腳下西山褒揚區內佔地3140㎡建築面積540㎡,由園前廣場、前大廳、瞻仰道、紀念碑、紀念館五大部分組成。紀念碑為花崗岩質地,碑基長、寬各6米碑身高6.6米,刻有影印周恩來總理手跡“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鏤金碑文;碑後紀念館為仿明代宮殿式建築,磚木結構,依山而建展館面積340㎡,館廳13間,分一大室四小室。大室內陳列有方毅、葉飛、曾濤等中央和各級領導人的題詞34幅,小室內懸掛81幅烈士遺像及事蹟簡介,12只文物櫃內展示烈士的史料、遺物和生前使用過的武器共計9件(套)。

清明期間,孤山烈士陵園做的準備工作

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掃英烈活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利用節氣進行祭掃英烈的一項活動,同時也是人流量相對比較集中的一段時間。我們在3月初就開始對烈士陵園內的紀念設施及電路等進行了修繕及維護,並對整個園區進行了苗木的佈置及綠化,增設了無障礙通道及設施,使前來緬懷英烈的社會各界群眾可以感受到環境的整潔及優美。在後勤保障方面,我們組織了專門的引導、茶水供應、衛生醫療、便民雨具等免費志願者服務項目,同時開展預約服務,滿足了一些學校企事業單位的團體組織活動,在講解方面我們聯合孤山中心小學的“少年講解員”20名對英烈的生平事蹟進行宣講。

·宋斌·

靖江市孤山中心學校校長

介紹了清明節期間

學校主要開展了哪些主題教育活動

↓↓↓

學校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

孤山鎮中心小學緊鄰靖江市革命烈士陵園,清明節期間,學校每年都與孤山烈士陵園聯合開展“我是小小講解員”活動,讓學生為前來掃墓的各界人士義務講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從1998年至今,該活動已堅持了21年,培養了400多位“紅領巾講解員”,接待幹部群眾近百萬人次。如今,“小小講解員”已經成為我校的傳統德育活動、少先隊品牌活動。

近兩年,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如火如荼,今年更是關鍵之年,孤山鎮中心小學利用“清明節”契機向孩子們做好教育工作,開展“我是文明小使者”活動。既要積極參與祭掃活動,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又要積極勸阻家長不燃放鞭炮、不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做宣傳“文明祭掃”的小使者。我們通過大課間的校長講話、主題班隊會、黑板報以及詩歌朗誦等形式宣傳環保理念,樹立文明新風。努力在新一代市民中傳遞新的理念和思想,以“獻一束鮮花”“栽一棵樹”“點一首歌”“念一篇祭文”等方式來祭掃先輩。

作為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固定宣傳陣地,從2018年6月開始,“文明新風潤馬洲”每月播出一期,每期圍繞一個主題,邀請部門(單位)負責人、社區幹部、道德模範、志願者和代表們走進直播室,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和分享,為我市文明城市創建獻計獻策,共同匯聚全社會支持、參與創建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

沒有英烈們前赴後繼的犧牲奉獻

就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讓我們記住英雄烈士們

學習崇高品德,傳承英雄氣概,珍惜幸福生活

弘揚“東線第一帆”精神

在奔跑追夢中續寫靖江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