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江南”,应该是稻香小镇的模样

夏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

秋天便用黄澄澄的稻穗另起一行了。

每一阵风过,望亭镇便在

起伏的麦浪里若隐若现,美得不可方物。

今儿个早些时候,在稻田边,

一只蟋蟀爬上了裤管儿,

突然意识到,

在望亭人和自然竟然可以这么近。



望亭,在苏州城西北约四十里。西临太湖,镇东南与浒墅关、通安镇接壤;西北与无锡市的硕放、新安镇毗邻,地处苏、锡两市的交界,在古代苏州、常州(无锡属常州府)两府之间。

望亭由水而生、依水而建。最早的时候,望亭是个驿站,在隋文帝初年所设。苏州古代的方志,诸如唐陆广微《吴地记》、宋范成大《吴郡志》、明洪武《苏州府志》和《吴县志》中均有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过一首题为《望亭驿酬别周判官》的诗:“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




古镇望亭,经历千年沧桑,数十次大小战争,虽未给后人留下多少完整的古迹,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青铜器,汉、唐、宋时期的彩陶、青瓷,明清时期的铁器等出土文物;御亭、望亭堰、望亭驿、纪恩亭、月城等几十处遗址、古迹,六十余座古桥却是古望亭最好的诠释。




望亭还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渔猎工具、纺织工具、农耕工具,充分证明了古望亭拥有极为辉煌的良渚文化。

灯火、笙歌、湖光、古迹、村庄,互相交融,望亭的地位不言而喻。

9月27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出发层乡愁小栈文旅展厅,“稻香小镇——望亭”沪上推介活动拉开序幕。以图文、视频的形式,重新观察与记录望亭这个中国美好生活的活样本。




在活动现场,许多以“稻香小镇”为元素的文创衍生品一经展出,便受到旅客追捧。




来自杭州的周女士表示:“小时候住在乡村,屋子后面便是成片的稻田,如今在城市生活久了,开始有些想念那时候的淳朴。看到稻香元素的东西,乡愁便自然而然地被勾出来了。”


我们发现,在望亭,人们自觉地变小、变慢、变弱,主动退却。他们反对过于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他们希望回到内心、回到乡村、回到生活,回到一切的原点。而这个原点,就是人们心中的“理想国”与“乌托邦”,这个原点,也就是望亭。



要想回到乡村,就得从最基本的农耕文化说起。小华山出土的苔花稻谷将望亭的水稻种植历史定格到5500年前。



如今的望亭更是稻香阵阵,自然村落和江南水乡原生态“点缀”着连片农田。7000多亩水稻田,全部以太湖水灌溉,产出优质大米。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让脱壳和碾米更高效。由此打造了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金香溢大米”农业品牌。

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外加产业化的运作,这7000亩的稻田成为“江南水稻文化第一至高地和太湖水稻文明第一参观地”。




望亭乡副乡长周云飞在望亭生活多年,他亲赴普查第一线,积极提供望亭驿及当地的史迹。他年过古稀,满头白发,但身体矫健,精神抖擞,讲起话来仍旧滔滔不绝。




他早年被望亭吸引,就是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味道、气息和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

抬脚走在稻田边,就仿佛到了古代。最近的地方有田地,后头是人居住的地方,再后边就是村落的边缘、茶厂,远点是寺庙,再后面就是大自然。望亭是一个介入不同的事物、环境,千古不变的地方。“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小的居住的地方同时感受到时间的交替,但在望亭,可以。”


在望亭,必须敬畏水、敬畏桥。这些水和桥,一直滋养着望亭和它的子民。回到望亭,便是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