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百年民族工业——面粉加工

面粉加工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太原市的面粉工业在全省发展最早,解放前,太原市有2个机器面粉厂。

1914年由曾任山西省商务局总办的刘笃敬筹办,在太原市南肖墙一带建成太原府电灯新记股份有限公司附属面粉厂(简称新记面粉厂)并投产,这是太原市第一个取代驴拉磨的机械化面粉厂。1923年由山东济南市商会会长穆伯仁与时任山东督军田中玉(山西籍)合资在东岗村(现桥东街一带)建成太原府晋丰面粉机器有限公司并投产,成为当时我省最大的面粉公司,最高日产面粉7.5万公斤。

解放前晋丰面粉公司门头

解放前由于日寇入侵,战乱不断,民族工业灾难深重,面粉企业生产时断时续,产量时大时小,特别在日寇入侵时期,面粉企业全部由日军接管,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供给工具。日军投降后,由国民党西北实业公司管理,直到解放后,才迎来面粉企业发展的春天。

解放前双象牌面粉袋

解放后2个面粉厂先后由山西省面粉公司和太原轻工局管理。1960年,太原市政府将面粉企业划归太原市粮食局统一管理,从而使粮食的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形成体系,面粉企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原太原晋丰面粉公司最后更名为太原面粉一厂,产量逐年稳步增长,达到了过去最高年份产量的4倍。后由于城市居民增多,原有面粉加工能力供不应求,在原新记面粉厂的基础上,在小东门街组建当时全市最大的面粉企业——太原面粉二厂,最高日产标准粉达60万公斤。

太原面粉二厂

1985年,在太原万柏林区东社新建的太原面粉三厂投入生产,日产标粉15万公斤,太原面粉生产达到了自产自足,结束了外调的历史。1992年,在北营地区建成的太原粮食工业联合厂面粉分厂投产(后与正大集团合资),设计能力日产面粉18.5万公斤。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有太原东岗粮库及清徐、阳曲、娄烦等县小型面粉厂投产,太原的面粉产量达到历史高峰。

旧中国,面粉设备自产能力有限,主要设备大多进口自德、英、美等国家。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制粉楼层为木质地板,不安全。1973年,面粉一厂车间由于操作不慎失火,制粉大楼毁于一旦。重建后,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96年由于城市建设,面粉一厂这个百年老厂拆除,迁入原粮食工业联合厂面粉分厂,此时,太原仍维持3个大型面粉厂。面粉二厂在上世纪70年也实现了国产化,老旧拼凑的“多国部队”基本退出了面粉企业。

面粉一厂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磨粉机

上世纪80年代后,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粮食市场开始松动,粮食购销实行了“双轨制”,在保留计划内供应粮食外,议价粮登上了舞台,外地的议价面粉源源不断进入太原,粮食供求矛盾缓解。

1992年,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市民对面粉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面粉市场需求,面粉二厂、三厂现后进行技术改造,粉路延长,轻研细磨,有效保持了面粉的营养品质和质量。并在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搞好服务上下功夫。三个面粉厂全部有了品牌,一二三厂分别注册为“双象”、“原野雪”、“天粟”牌面粉。“双象”沿袭了晋丰面粉公司的品牌,它早前的商标是:“双象”牌,面粉袋分为红绿蓝三种图案,区别品种不同,俗称“红双象”、“绿双象”、“蓝双象”。新记面粉厂原有的商标为“电灯”牌,也为红绿蓝三种图案。但面粉二厂的品牌用了“原野雪”,并没有沿革那个古老的品牌。三个厂还将传统重复使用的布袋包装改为一次性编织袋包装,较以前卫生、方便,商标和各种标识都打在了包装袋上,消费者一目了然。“原野雪”在三个品牌中知名度为最高,一度销量占到了太原的半壁江山,这与其创新的销售方式密不可分。

面粉三厂八十年代制粉车间和立筒仓

面粉三厂磨粉机

2011年面粉三厂高方筛

1992年,面粉退出凭票凭本供应,河南、河北、山东及本省小麦产区的面粉也积极抢滩省城市场,面粉市场供大于求。面粉也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登门入户找婆家”。过去面粉企业满负荷生产,这时面粉加工已处于停停产产状态,面粉二厂不得已由两条生产线变为一条生产线生产。各面粉厂纷纷放下身段,搞好服务,降低成本,全力营销。其中面粉二厂营销中异军突起,把精兵强将及器材科等部门的富裕人员充实到营销一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只要电话通,送面到家中”活动,并演化为走街串巷的送粮上门销售。“面粉二厂送面来,精粉标粉大米挂面”的吆喝声在省城大街小巷不绝于耳,成为粮油市场的一缕春风,不管住在几楼,一声招呼,粮油就送到家中,在国有粮食企业开了先河。以至于太原一名市领导,在一个大会上提到二厂送面之事,说,桃园二巷一居民家的鹦鹉也学会了“送面来”,可见当时二厂送面名声之盛。

三个厂的面粉还拓宽渠道进入超市、个体粮店销售。包装也从5公斤到25公斤的面粉都有,方便市民生活。

面粉二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库

俱往矣,随着全国面粉大市场的形成,三个面粉厂因种种原因都已停产,面粉二厂正在拆迁,留下的只是老年人对往事的追忆和一些茶后谈资。

据说,面粉二厂拟在阳曲县建设1座大型现代化面粉厂,愿太原面粉工业这棵百年老树新花绽放,枝繁叶茂。

部分照片由许淑红、王玉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