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种有情绪的运营“常规”拉新方法

#35种有情绪的运营拉新方法# 想必所有在做运营的人,每天每分每秒面对的问题都跟拉新有关吧,其实我本不想说这种烂透了各种手段,但也明白做这份工作的你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和学会,只愿我整理出来的这些方法,能让你更叫你心里有数。


互联网运营拉新的几种常见的目标:APP下载/激活量、用户注册数、粉丝数、用户手机号数/邮箱数、用户微信数、首次支付的人数、流量(PV/UV)…我认为再多的那些也都是扯淡了,下面我可以分产品形态,免费,付费等类型给大家总结一些脏招儿。

前提

关于广告投放这一块,我就不过多赘述了,相信大家都明白虽然可以有效果,但那不属于运营涉猎的范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咨询市场部的人。我能给大家总结的更多是性价比高的方法哦~

一、Web产品(主要考核PV/UV和用户注册数)

比如媒体网站、门户网站、电商(这块不讲,干的不多),这里我们要明确公司需要流量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都是与广告收入直接挂钩,电商则是转化销售目标。以各位负责这块拉新的同学其实挺苦的,我虽然很少涉及流量的考核,但有一些建议可以给到大家。

1、免费的流量

a、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最根本的内因,希望运营的同学要有数。你会写是第一步。

b、SEO:这需要配合产品团队一起在关键词优化,造页面等手段养好百度的自然流量。

c、流量分发:相比大家心里都有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知乎等等。这需要大家有耐心再各大平台开通自己的头条号,不断的更新内容。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你最好认识里面的人,有机会争取到推荐位,直接引流到自己的站内。

d、渠道流量:如果你有广告资源位,你可以考虑跟同等量级或者比你量级更大的平台去置换banner位的推荐。

e、活动营销:这块不得不说,烂大街的打榜活动,不但可以短时间获得大量的流量,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的注册用户,只要投票的用户必须注册才能实现,这一脏招还真是在圈子里屡试不爽啊,虽然我很少做这种水平的活动,但不得不说真的很管用。因为激起了人类的虚荣心和求胜心啊!

f、传播机制:将优质的文章内容,通过内部员工,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社交手段传播出去。

g、技术手段:通过文章推荐算法、文章展示方式,让用户在站内流量内容越多,停留时间越长,就能产生更多的流量。

h、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引流和拉新作用一直都有,就看你的公司是看重新媒体自身闭环发展,还是只作为产品的一个导流通道。如何利用好取决定位。

2、有成本的流量

a、邀请机制,邀请好友注册,两边获利。这在很多年前SNS的时候特别流行,至今也是很好的手段,只是拼你的机制是否足够创新。

b、奖励机制:利用内容本身特征,进行分享/收藏/点赞的奖励机制,促进用户自传播

c、SEM:有别于普通广告,可以通过构造和培养核心关键词在百度上带来精准展示。

d、PR报道:一般公司有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通过公关也能带来大量的流量曝光,这时候会有更多人去搜索品牌词从而贡献很多。

e、...妈的,有点想不起来了。基本按照在36氪工作时候的印象整理的。总之大家记住一点:好的流量离不开内容的质量和数量。

二、APP产品(主要考核下载数/激活数)

其实也没啥区别,无外乎是下没下,下了打没打开,或者下了登没登陆。我个人觉得下了是第一步,基本上没有bug,用户下了都会打开一次,至于用户是否选择使用产品甚至登陆,看产品引导和产品价值本身了。不要为了做量而做。

1、免费下载量

a、产品迭代: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只要能保证安卓和iOS能够一个月至少一个版本更新,就会带来非常多的自然下载量。当年墨迹天气就是这么起来的。

b、应用商店:这个基本上都知道了,只要利用好安卓平台的各路首发,比如小米、360这些,定期做首发、参加他们的话题互动,专题等都能稳定自然下载量。

c、换量:几年前做移动互联网的都知道,必须干的事,那时候还流行在QQ群搜索一堆换量群,然后各家的app互相在内置应用推荐里导流。

d、ASO:这块不多赘述,属于偏专业的工作,建议各位去学习关键词技巧。

e、水军:主要是苹果第三方平台,几年前火过的同步推、pp助手等等吧,现在估计也不行了。

f、App store排名:由于排名规则经常改变,除了快速迭代和ASO之外,增加五分好评数也是增加权重的一个必须环节。当然,几乎所有靠前的APP都刷过积分墙这种,默默地祝福你们都能成功不被举报。

g、分享机制:通过产品机制为访问过的用户生成分享页面,并刺激用户分享到社交平台带来新增,这个的刺激频次要非常之高才能有很大用处。Keep早期也是靠这个起量的。

h、靠人脉:邀请熟识的行业牛人、知名达人、专家KOL、网红等,给人家做一张酷炫的海报,让对方分享到自己朋友圈来吸引下载。

i、H5产品页:通过精美的H5产品页,通过内部员工、朋友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方式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

j、产品短视频:这个要看产品本身亮点如何,可以通过拍摄产品使用过程的短视频,在各种视频平台增加曝光。主要拼创意,拼创意,拼创意。

k、评测活动:这个很简单,在应用商店或者一些社区,甚至新媒体上邀请用户报名参加,给予一定奖励即可。

l、社群推广:通过你锁定用户的关键词,用qq搜索一堆相关qq群,直接做硬广也不是不可以。此类方法还可以用在微信群,多加入一些潜在用户的微信群,适当时机发布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或者活动,吸引下来。

m、品牌合作:这块考验bd能力,找一个量大的跟你用户定位相关联的品牌公司搞一个联名活动,利用双方资源共享带来引流。

n、各种问答平台:在百度问答、知乎问答等大流量问题平台,申请n个马甲,或者让公司同事们一起,准备好各种相关的问题和答案,随着问答量的增加,会逐渐增加搜索权重。注意不要在问答里做硬广。

o、手机预装:怎么说呢,有关系这事就好谈。

p、投稿:这个的话就是去媒体平台,比如36氪投稿公司的品牌故事,产品价值等等,拼写作能力,如果有融资新闻的更好,通过了发布出来也有很高的曝光。

2、有成本的下载量

a、产品发布会:需要一定成本,通过线下曝光,媒体PR的形式短时间锁定大量潜在用户。

b、常规活动营销:通过赠送红包、优惠券、实物礼品等形式邀请用户先留下手机号,然后在定期短信群push用户下载。例如滴滴红包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如今的共享单车也爱这么干。

c、积分兑换:通过在第三方积分商城增加产品展示机会,用户获取后下载app兑换。这也算是活动营销的一种,只是更持久一些。存在一定的平台返利。

e、明星代言:这个成本就不多说了,但却是有很强大的粉丝效应,代替的就是可以找直播网红帮你宣传,但需要给网红一定的分成,这块要考虑一个用户的成本你能承受多少,不建议轻易去做。直播更适合电商。

f、自媒体推广:可能需要去谈一些潜在用户较为集中的自媒体,让对方认同你的产品来帮你做软文推广,价格不好说,转化率也不稳定。需要考虑ROI,没钱的就算了。

g、地推:这个就更不用多介绍了,几乎好多app都干过吧,扫码下载app送xxx这种。

h、…老了,好几年不亲自干这个了,总觉得还忘了很多,好焦虑啊~~

注:内容拉新和活动拉新:都是策划型的手段,不作为常规手段来列举。这取决用你的产品定位了,需要根据每个app的目标用户、产品价值来考虑玩法和内容。活动的各种常规玩法,回头有时间单独给大家总结吧,打这么多手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