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選人:經開 李長征

李長征,是山東省德州市袁橋鎮小劉莊村村民,1963年生人,今年50多歲了,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醫德持家,以愛傳家,在家尊老愛幼,出門和睦為鄰,百善孝為先。

很多年以來,他也是這樣做的這樣做的,父母去世的安詳,兄弟姐妹之間尊長愛幼,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夫妻之間相敬如賓,不論誰有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能幫一把的就幫一把,絕不袖手旁觀。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亦是做人的道德。

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去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並從中感到快樂愉快的一種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記得那時候我們村每戶都會有三輪車,拖拉機,柴油機,因為這都是我們農民的好幫手,有了它們我們種地才會有大豐收,年輕時的李長征好學,愛動腦筋,自學了修理機器,並翻閱各種有關機器的書籍研究出一套修理機器的好辦法。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忙閒時刻,誰家的機器有個大小毛病什麼的,都會有需必應。

記得有一年的夏天李長征兄弟三人正在麥場裡忙著脫麥子,村民李玉峰的拖拉機在地裡裝滿一車的麥子了,結果機器啟動不了了,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那天正好趕上天氣不作美,人們都自顧自的搶收自己家的糧食,這畢竟是一家人的溫飽必需品啊!李玉峰找到了李長征,李長征二話沒說,放下自己手裡的農活去幫助他,廢了老半天的功夫才修理好了機器。李玉峰表示很感激,但李長征卻微微一笑說到“鄉里鄉親的誰有困難,我們大家都會幫忙的”!雖然家裡人有的不怎麼理解“麥場每家都是搶收搶種,你能這樣不顧嗎?”畢竟那天因為天氣的原因,天上下起了小雨,自己家的小麥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李長征對於自己的行為沒有絲毫後悔。

一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地使道德境界得到昇華。正如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給予別人的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世界是個展覽,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出,世間的助人為樂都不是用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他是家裡的長子,高中畢業後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些年以來,一直以黨的標準為標尺,以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在群眾的用戶幫助下,加入了村裡的紅白理事會,不論村裡誰家有什麼事,都會給鄉親們精打細算,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鋪張浪費,例如喪事不再大操大辦,而是從簡介約,從而大大減輕了村民的精神負擔,也減輕了經濟負擔,。

要做到助人為樂,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快樂觀,把為他人謀福利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處事觀,遇事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再者,要樹立正確的知行觀,要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鍛鍊,去實踐,在千百次的實踐中鑄造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

“助人為樂”,顧名思義就是:幫助人就是快樂的。雖然這句話說起來,聽起來都很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並不是很簡單,它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體現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同時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在素質!

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並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為為人處事的一種標則。當見人有困難時,有風險時一點更要積極主動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定要先人後己,見義勇為,這是助人為樂的最基本的準則。記得那一年,我們村村民李玉亮,他一直有腰間盤突出的毛病,再一次的搬東西時不慎舊傷復發,疼的他直掉眼淚,李長征恰巧有事經過他家,見此狀況,連忙通知村裡的年輕力壯的文東和玉峰幾人,用小拉車拉著他去了中醫院,在那個年代我們只有這樣的交通工具,不像現在經濟好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轎車,而就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李長征和村民們毅然決然的用車拉著他去了醫院,走了將近幾十裡的路程。到了醫院得到了醫生有效及時的治療。村民李玉華的腿上有脈管炎,又是腿疼的沒法走路,正好趕上自家老母豬下的小豬崽賣不了,李長征幫忙將小豬仔帶到了德州市場,降級賣掉,那個年代只能去德州市場去買賣東西,回來後他高興地熱淚盈眶。諸如此類時間還有很多很多。

助人為樂其實不需要你有什麼高超的武藝,也不是說你必須是一個偉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它其實存在於每個人心裡。它就是源於我們內心善良的行為表達,它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的和諧,它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的友愛!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會繼續持之以恆的將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