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京东:左手裁兄弟,右手收购P2P?

这几天,京东裁员的消息已经刷爆了各大头条,看不懂强东的操作,大家都在问,京东要干啥?裁员的争论声还没过去,京东似乎又偷偷的收购了一家网贷公司,越来越看不懂京东的套路了。

企查查的资料显示,4月8日,厦门易汇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大股东由易利贷董事长黄炳龙变更为京海卓创(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00%,而“易汇利”(易利贷)的疑似实际控制人为刘强东,占有14.01%的股份。除此以外,高管都进行了大换血,法定代表人由易利贷联合创始人罗虹璋变更为张红磊,执行董事变为张奇、经理和副总经理变为张红磊、纪毅峰。


这又让广大吃瓜群众看不懂了,强东真的是随心所欲裁员又收购P2P?当然不是。

很显然,强东是打算趁着备案落实之前,收购壳公司以期望拿到网贷的经营牌照。

再来看看易汇利官网披露的最新数据,到目前为止,平台累计成交借贷金额8.07亿元,借贷余额622万元。

这家成立于2014年1月的老平台不论业务体量还是人员规模整体较小,在信披、限额、存管、债权转让等合规性方面表现较好。对于一直想涉足网贷p2P的京东来说,购买这种优质小平台未偿不是一个好的机会。

但你以为这是京东第一次拥有网贷公司?那你就太天真了。


京东入局网贷行业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相关报道可以追溯到2013年。

据证券时报报道,早在2013年京东金融就曾挂出过网贷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此后的2015年、2016年、2017年在招聘网站总能找到京东招聘网贷相关职位信息,招聘信息显示,该部门系京东金融新成立部门,“发展前景无限”。

然而四年来,京东的网贷产品一直没有落地,直到近两年才相继传出京东低调投资网贷企业、上线P2P网贷产品的消息。

据了解,旭航网贷成立时间为2017年9月27日,和丰网贷相对“年长”成立于2015年11月4日,至今未上线业务交易系统,公司存量借贷余额为零,只在2018年12月短暂的开展过网贷业务。


作为首个自营P2P的互联网巨头,京东旗下已有的三家全资网贷平台,等到备案落地,还真是有点小期待。

根据此前P2P专项整治办向各地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通知》(57号文)规定,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立的网贷机构或新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在本次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所以,“太年轻”的旭航网贷和“没经验”的和丰网贷,均备案无望。

京东方面极少对外宣传P2P相关业务,两个网贷平台也是隐身状态。不仅京东金融APP上不见踪影,平台官网也是无法访问。

要不是此前被爆出过京东网贷标的“上线十五分钟一售而空”的消息,京东的网贷业务几乎无迹可寻。

此次,在网贷备案试点的紧要关头,刘强东拿下第三家P2P平台,说明看好备案获得牌照后,p2p的广阔场景或是巨大的需求市场,所以三番二次的想通过借壳入场。


但根据网传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所披露的试点备案资格,易利贷仍存在很大差距。

关于试点备案方案的相关内容还在持续新增,目前单是注册资本这道坎,易利贷就过不了。

该方案要求,单一省级区域经营的网贷机构实缴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全国经营的网贷机构实缴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

而官网显示,易利贷实缴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要想通过该平台获得试点网贷备案资格,刘强东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填充大笔资金。

小富总结: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小微企业普遍受到金融机构的“歧视”,除了传统银行,P2P网贷是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最优惠的高速道。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P2P网贷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新金融业态,更是金融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随着清退潮不断地冲刷,网贷行业正在净化当中,“胜”下来的平台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试点备案资格的“含金度”也显而易见。

最后说说裁员,消息看似发布的突然,其实也早有痕迹。

刘强东曾在开会时痛斥高管“人浮于事,拉帮结派”。

京东商城年会上,徐雷也曾表示,“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部门之间的墙越来越高、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不仅对外界变化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也更加傲慢了”。

希望此举是京东内部发展的正确决定,但也希望,那些曾被刘强东称为兄弟的人,不被残忍抛弃。毕竟,从最初中关村小小摊位发展到现在如此规模,离不开每一个京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