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退货率仅0.06,京东活跃用户减少860万

天猫公告:双11狂欢节退货率仅0.06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天猫双11组委会官方表示,截止到11月18日,双11几天期间产生十几亿包裹中,已经有超过11亿件被及时送达,速度再次超越去年。根据阿里智能服务体系的数据,即便是在如此空前的体量规模下,截止11月18日,天猫双11狂欢节的退货率仅0.0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不仅再次证明天猫新零售生态下的消费理性,也充分体现了天猫双11服务生态体系的巨大价值。


阿里CEO张勇:地理信息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11月19日,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阿里CEO张勇发表了最新论断。他表示,“地理信息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阿里巴巴如今成为了一个数字经济体,但所有这些都和地理信息高度相关。”他还称,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四年前收购了高德地图。



罗永浩否认锤子裁员,称已发工资

近日,有消息称,锤子科技陷入资金荒,资金链极度紧张以至于不够支付员工工资,并称锤子科技实际已开启全公司裁员计划,最终只留下40%的人员。11月19日,罗永浩在微头条回应:“如期发过工资了,感谢媒体朋友们造谣传谣。”


京东Q3财报:活跃用户减少860万 或受刘强东丑闻影响

11月19日晚,京东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05亿,环比下跌2.8%。这意味着,京东的活跃交易用户出现下滑约860万。分析认为,这是近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第一个出现用户大规模下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明大性侵事件开始,刘强东基本没有公开露面,这使投资者对京东信心大减。因刘强东没能出席互联网大会,京东当日股价就下跌超7%,过去的三个月,京东市值缩水30%。明大事件事发9月,因此京东三季度业绩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京东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47.7亿元,同比上涨25%,但为近年来首次同比增速低于30%,更为明显的是,京东活跃用户在上市后首次出现环比下滑,减少860万人。网约车市场闯入新玩家:上汽网约车平台试运营11月18日,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宣布开启试运营。本次试运营将从服务上汽集团及产业链内外部员工起步,逐步向外界用户开放。试运营期间将全面测试并优化享道出行平台的服务能力和运营体系。目前在“享道出行”的平台上没有提供车型的选择。5公里以内的短途,在相同路线的情况下,享道出行的收费介于滴滴快车和礼橙专车之间。从定价和服务上来看,享道出行更接近于专车服务。每辆车内都提供无线网络、瓶装水、清洁袋等。乐视:正处置退市事宜11月19日乐视网召开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乐视网副总经理、董秘白冰回应退市传言称:乐视网退市涉及多方因素的判断,从公司层面正在做相应的处置与安排。财务总监张巍还表示,截止到9月底,上市公司经营性负债应付供应商和服务商款项大概超过50亿元。此外,乐视网还背负包含金融机构借款等有息债务约80亿元。受此消息影响,乐视网19日盘中一度逼近跌停,最终下跌5.8%,收报3.39元,市值下降至135.2亿元。根据乐视网2018年三季报,乐视网负债合计173.08亿元。一个“多事之秋”之后,京东三季度业绩表现更加引人关注。从明大性侵事件开始,刘强东基本没有公开露面,这使投资者对京东信心大减。因刘强东没能出席互联网大会,京东当日股价就下跌超7%,过去的三个月,京东市值缩水30%。明大事件事发9月,因此京东三季度业绩也会受到一些影响。京东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47.7亿元,同比上涨25%,但为近年来首次同比增速低于30%,更为明显的是,京东活跃用户在上市后首次出现环比下滑,减少860万人。营收持续下滑,活跃用户数量大减现在宏观经济不太好,从本月初阿里2019财年二季度财报情况来看,电商的告诉增长基本可以宣告结束了。截至9月底这一季度,天猫的实物GMV增幅进一步降至30%,预计整体(天猫+淘宝)GMV增速会更低,而阿里营收的高增速主要靠高货币化率维持。同样面临大环境的影响,以服务中国中产阶层为目标的京东,用户增长出现了停滞。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去年同期年度活跃用户数为2.663亿,仅同比增长14.6%。而且,与二季度相比,京东活跃用户数量环比减少860万,这意味着,今年京东三季度的活跃用户数量,比去年三季度少了860万。


从GMV的情况看,第三季度,京东GMV同比快速增长30.5%,达到3948亿元。其中,第三方平台GMV同比增长40%,相比自营业务,第三方服务给京东保持GMV增速贡献了更多力量。


分开来看,确实是自营业务的增速拉了后腿,今年前三个季度,京东自营的增速持续放缓,GMV增速的动力开始往平台服务转移。

靠着第三方服务,京东GMV增速跑平了阿里,但如果比较营收水平,京东就比较难看,因为相比阿里,京东更多收入还是赚商品低买高卖的差价。


三季度,京东营收1047.7亿元,同比增长25.1%。整体来看,京东营收的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为近3年的最低增速。

调整产品规划带来高毛利

相比前三个季度,京东的毛利率有明显的提升。对京东而言,这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好现象。

京东毛利率上升主要应该有两方面原因:第三方业务和自营产品组合。

虎嗅研究总监Eastland根据京东2014年Q2以前的数据推测,其自营业务毛利润率为8.5%。因此京东整体毛利率的提高是由于第三方业务的大幅增长,三季度京东服务收入为108.8亿元,同比增长49.4%。

不过京东的自营业务仍是营收大头,三季度京东自营业务收入为938.9亿元,同比增长22.8%。而京东的自营业务,或者说京东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京东能否从供应商那儿获得更优惠条件来提高毛利率的能力。

一直以来,京东都想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在高毛利的时尚领域分一杯羹,第三季度,京东引入了欧舒丹,、浩仕九九和赫妍等美妆品牌,菲拉格慕和Furla等时尚品牌,还有John Galliano、Buccellati、上下等奢侈品品牌入驻了京东旗下奢侈品平台TOPLIFE。

此外还有自有品牌京造,以及京东拼购,从工厂直供也能提升毛利率。对于京东而言,从产品组合着手引入高毛利产品是改变自营业务盈利难的核心办法。

30亿净利润从何而来

2018年三季度京东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为6.507亿元,去年同期为5.024亿元。当然,若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2018年第三季度京东经营利润为6.383亿元人民币2018年第三季度京东商城的经营利润率为2.2%,去年同期为2.3%。

这份成绩并没能让投资人感到满意,三季度公布后,京东盘前跌破23美元,跌幅超4%。


跟之前一样,投资收益又“美化”了京东财报,三季度,来自“其他”的收益为34.3亿元。9月21日,京东投资的英国奢侈品电商Farfetch登陆纽交所,而多出来的34.3亿就是Farfetch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京东仍没到赚钱的时候。虽然毛利率提升,但相应整体费用占比也有所提升,尤其是研发费用和履约费用。在电商走向线下和新零售技术竞赛的背景下,京东费用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更大。


整体上,京东面临着活跃用户下降的困境,对此,京东的应对之策是继续聚焦中产,引入高端品牌,能通过高客单保持GMV增速,同时提高毛利率。

在财报出炉之前,很多投资者最感兴趣的不是京东的业绩,而是深陷丑闻的刘强东是否会出席此次财报电话会,以及将会如何回应资本市场对他对京东业务以及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管是奢侈品还是美妆、家居等高毛利品类,主要消费群体均为女性,刘强东明大事件,或许会让京东的品类策略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