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基本情况介绍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江门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内设置的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高要县;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 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庆府,意为"开始吉庆"。1988年1月设立地级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肇庆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2019年1月,肇庆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名称由来

宋重和元年(1118年)设肇庆府。“肇”作始解,“庆”为吉庆,意即宋徽宗自被封为端王开始,招来继承帝位而统治天下之吉庆。[2]

历史沿革

肇庆城区风光(5)

先秦时期肇庆属南越。[3]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岭南,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4]。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汉武帝平定南越囯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4][5][6]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7]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7]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

七星岩牌坊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7]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5]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7]

端州古城——肇庆历史文化的见证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

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肇庆之名自此沿用至今,元为路治,明、清为府治。[5]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 ;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新兴县隶新州 ;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7]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7]

肇庆市(8)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8][6]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7]

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

1992年12月,经肇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简称大旺区),赋予相当于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保留广东省国营大旺华侨农场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9]

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

肇庆夜景(8)

1998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三榕港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8月,肇庆市人民政府赋予高新区管委会行使市一级有关经济管理权限。

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迁址至大旺区,与大旺区、华侨农场合署,实行“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式。[9]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国函[2015]76号)批复同意撤销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10]

到2015年4月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市辖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及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大旺区),代管四会市。[11]

到2016年12月31日为止,肇庆设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辖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91个镇、12个街道、1个民族乡、1255个村委会和293个居委会。

位置境域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肇庆市全境处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之间。[13]

地形地貌

肇庆市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冲积平原等形态相间分布的山区地貌,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集、东北部的广宁和西部的封开与德庆等县。河谷平原分布在东南部的四会、高要、鼎湖、端州等市(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中低山丘陵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

水文环境

肇庆市两大水系分别是西江和北江,西江自西向东在三水区与北江汇合流入珠江。区内水质良好。

植被状况

肇庆市是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有不少驰名于世的珍贵种类,是广东省主要林区之一。自然植被基本上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开县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气候条件

气候环境(3)

肇庆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温约12℃,7月份平均气温约28.7℃。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14]

肇庆市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6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较严重;7、8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39.1℃);9、10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较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城区历史极端最低温0℃。年内,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寒害等气象灾害在全市各地均有发生。

水利资源

肇庆自然风景(3)

肇庆江河纵横,溪流密布,蕴藏着宝贵的水力资源。全市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53.52万千瓦,可开发资源为95.35万千瓦。

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以西江及北江支流绥江为中心,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西抵广西梧州,南达江门、珠海、澳门,北上韶关;全市江河年径流量2613亿立方米。[15]

土地资源

肇庆土地肥沃,农林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 2264万亩,其中耕地209.5万亩,园地54.48万亩,水域114.9万亩,未利用土地188万亩,林地1511万亩。

全市活立木蓄积量3507万立方米,松脂基地725万亩,玉桂基地127万亩,竹子基地169万亩。[15]

矿产资源

星岩日出

肇庆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找到各类矿产60多种,主要有铁、金、银、铌、钽、锡、钨、铋、钼、石膏、水泥用灰岩(石灰石)、花岗岩、瓷土、钾长石等。

探明储量的矿产50多种,主要是:金矿100吨,钼矿8.8 万吨,铋矿11907吨,铌钽2200吨,锆矿30885吨,铜矿5万吨,石膏5454万吨,铁矿5000万吨,预测花岗岩储量70亿立方米,水泥用灰岩 30亿吨,瓷土约5亿吨。其中,黄金产量占全省的80%,已发现金矿(点)160多处,是广东"黄金之乡";被誉为"广东绿"的广宁玉石分布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四会石膏矿现已形成年产13万吨石膏的能力;广宁、四会的瓷土,质好量多,开采价值高。[15]

生物资源

肇庆风光(19)

肇庆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不少驰名于世界的珍贵种类。全市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林木有近300个科、1200多个属、2500多个种。较为珍贵的树种有:观光木、穗花杉、石斑、竹叶松、金叶含笑、楠木、喜树、格木等。

全市野生动物有210多种,其中鸟类150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20种、兽类32种和亚种。位于市区的鼎湖山和封开县黑石顶两个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保护区内有桫楞、格木、水松、紫荆木、观光木、台湾苏铁、长叶竹柏、鸡毛松、土沉香、八角链、福建柏、伯乐树、粘木、合柱金链木、穗花杉、吊皮锥穗花杉、吊皮锥、蒲葵、心叶帘子藤、线叶紫金牛、金毛半枫荷、广东叶下珠等珍稀濒危植物;有国家保护的穿山甲、豺、云豺、蟒蛇、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白鹇等珍稀濒危动物。肇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白石岩、封开千层峰、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岛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唐以来的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千年诗廊”,与宋城墙、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肇庆入境旅游人数50.75万人次,同比增长2.4%。其中,外国人6.55万人次,增长1.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4.20万人次,增长2.5%。在城市接待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1235.90万人次,增长10.0%。全市旅游总收入286.07亿元,增长18.4%。[18]

简介图片肇庆星湖风景区肇庆星湖风景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兼得“西湖之水,阳朔之山”的“岭南第一奇观”。位于肇庆鼎湖区的鼎湖山风景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肇庆星湖风景区

广新生态园广新农业生态园占地面积5000多亩,是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以土地整理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三高农业”的典范。

广新农业生态园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位于德庆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占地3万亩。景区内古木葱茏,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椤遍布其间,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南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氧库。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是关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的博物馆,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陈列通过历史照片、文物等展示了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

肇庆古城墙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

肇庆古城墙

封开千层峰千层峰位于广东省封开县渔涝镇东南8公里的黄岗河畔,由重重叠叠的色彩斑斓的砂页岩和局部钙质页岩构成,属砂岩峰林地貌,形成于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泥盘纪。它还是我国最古老的造山运动――嘉理东造山运动所造成的山峰,是广东两个嘉理东造山运动的标准地之一。这里群峰耸立,苍翠欲滴,主峰高233米,如倚天长剑,直插云霄,奇伟险峻。山虽不高,但却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庐山之秀、峨眉之幽”于一身。

龙母祖庙龙母祖庙位于德庆县西江岸边的悦城镇,相传为龙母故乡。龙母庙现是岭南规模较大的古庙,在建筑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