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複習更高效?運用遺忘曲線克服遺忘!

孩子對學習內容的掌握離不開復習,複習就是為了強化記憶、克服遺忘,複習是提升孩子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必要途徑,然而,要讓孩子掌握有效的複習方法,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效複習方法歸根到底是要記住並掌握已經學習了的知識內容,因此,要讓孩子達到有效複習的目的,強化孩子記憶就顯得十分重要。

艾賓浩斯曲線揭示遺忘規律

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它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後來,艾賓浩斯根據實驗結果,繪製出了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可以發現學到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影響記憶的其他因素

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主要揭示了記憶、遺忘與時間的關係,但是,遺忘不僅受時間因素的制約,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人們最先遺忘的是沒有意義、不感興趣、不需要的內容,而且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遺忘得更快。比如,對無意義的音節的遺忘速度快於對散文的遺忘,而對散文的遺忘速度又快於有韻律詩。

孩子在學習和複習時,只有深入理解知識,並將其與過去所學知識進行聯繫,就可以大大提高記憶力。孩子學習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例如,對新知識的聯想記憶法、圖像化記憶法等,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對大腦的刺激強度,也就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不宜過度複習

過度複習就是指,在孩子在複習過程中,對複習的知識內容達到一次完全正確地記憶後,仍然繼續學習。研究結果表明,適當限度的過度學習比剛能記憶就停止學習的效果好,但如果超過一定限度(大約50%),保持效果不再增加。例如,孩子複習4遍後恰好能把內容記憶下來,那麼再複習2遍效果最好。假如還要讓孩子再繼續複習,那麼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使孩子心生厭倦。

合理複習克服遺忘

根據記憶-遺忘曲線,孩子學到的新知識,8-9小時能保持大約36%,第二天能保持約34%,如果一直不復習,那麼最後只能記住大約25%。所以,必須為孩子合理安排複習,才能讓孩子記住所學的知識,克服遺忘。

1、複述內容

複述也是一種很好的複習方式,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概括複述出來,這樣能促進孩子理解內容,不但能夠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有利於內化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促進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同時,還能提升孩子聽講時快速抓住知識內容的能力。

2、重做錯題

讓孩子對曾經做錯的題,不看答案再做一遍。孩子如果能夠順利做對,就劃掉;如果做對但是不熟練,要做個標記,便於以後練習;如果還做錯,要仔細分析原因,找到未能把握知識的漏洞,對孩子針對性地重點複習相關知識點,並重做相應例題,以加深記憶、鞏固知識和正確理解知識內容。

3、重做例題

做例題有助於準確理解和掌握知識,鞏固、強化解題能力和技巧。學習過程中,要讓孩子對例題認真溫習,根據掌握情況做好不同的標記,理解不透徹或者不熟練的,要複習相關章節後再重複做。另外,孩子之前做過的練習卷都要整理好,至少認真複習一遍,重點是複習錯題和之前標記、雖然做對但不太有把握的題目。

4、複習筆記

要培養孩子上課認真做筆記的習慣,引導孩子整理筆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想不起來的、理解不了的地方,嘗試結合課本再好好想一想。如果還是不行,就做好標記,下次課前問老師或者同學。對於沒有完全掌握的內容,多花一些時間,以後複習的時候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當然,那些低年級的孩子,每天所學的知識沒有那麼多,可能就是幾個生詞或少量題目。對此,家長可以參考記憶-遺忘規律幫助孩子複習,複習過程可以簡化,防止過度複習,不要讓孩子對複習有厭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