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小山村門樓上“敬宗收族”四字竟出自名家?牛到難以置信!


碕石彭氏宗祠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迎春鎮碕石村。門樓主體為傘形的七層如意斗拱,榫卯相銜,工藝精湛,恢宏大氣。大門前八根立柱撐託上方穿梁構架,梁簷下橫刻楷書“彭氏宗祠”四大字,右邊書“靈鍾天馬”,左邊書“秀毓象牙”。


彭氏宗祠佔地面積298平方米,一開三進,由門樓、廻廊、祭祀廳三部分組成。屋面為硬山頂,兩側為馬頭牆的青磚椽檁結構建築。
左邊書“秀毓象牙”。
碕石彭家繼承了秩堂彭家重文的遺風,世代尚武崇文,文化底蘊深厚。
鼓抱石的大門上方是原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書的“敬宗收族”陽刻橫匾。據瞭解,1912年,碕石彭家人彭邦棟能文善武,被譚延闓聘為高等顧問,故有譚延闓為彭氏族人題寫的匾額。
碕石村與周家村相鄰,是迎春鎮一個極具特色的古村落。村民全部為彭姓子嗣,又稱碕石彭家。
碕石村與周家村相鄰,是迎春鎮一個極具特色的古村落。村民全部為彭姓子嗣,又稱碕石彭家。
碕石村與周家村相鄰,是迎春鎮一個極具特色的古村落。村民全部為彭姓子嗣,又稱碕石彭家。
碕石村與周家村相鄰,是迎春鎮一個極具特色的古村落。村民全部為彭姓子嗣,又稱碕石彭家。
碕石彭氏宗祠始建於清雍正五年。咸豐五年,廣東紅巾軍首領何祿、陳金剛率部北上欲與太平軍會合,途經碕石彭家,與碕石團練發生激戰,死傷數十人。紅巾軍惱羞成怒,戰後便將彭氏宗祠放火焚燒殆盡。數年後彭氏族人出資重建。
重建後的彭氏宗祠佔地面積298平方米,一開三進,由門樓、廻廊、祭祀廳三部分組成。
祠堂屋面為硬山頂,兩側為馬頭牆的青磚椽檁結構建築。一進門樓兩側為三簷馬頭牆,青磚黛瓦,沉實穩重,臥鎮一方。
主體為傘形的七層如意斗拱,榫卯相銜,工藝精湛,恢宏大氣。脊樑飾雙龍戲珠圓雕,靈活生動,氣勢不凡。四角為小飛簷,置瑞獸。【文字整理:掃地僧;攝影:方舟;美工:飆飆;聯繫我們請點擊站內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