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姊妹节被誉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姑娘身上的盛装价值几十万


4月18日上午,贵州台江县城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由万名苗族姊妹结成近千米长的游演队伍,从苗疆姊妹广场沿着滨江大道向秀眉广场缓步表演,共庆2019中国·台江苗族姊妹节。


姊妹节是苗族最独特、最风趣的节日,这个节日白昼洒满了阳光,夜晚沐浴着月华。女性是姊妹节的主人,一个个要穿戴最美的盛装银饰,打扮得花团锦簇去踩鼓,与后生交往,寻觅伴侣。
苗族从遥远的东方经历了一次次的迁徙来到黔东南,嫁出去的姊妹和家人的距离越拉越远。于是她们决定每年春天,到水田里捉来鱼虾,相邀已嫁出去的姊妹们回来和未嫁的姊妹相聚,吃姊妹饭倾诉无尽的思念。
节日这天,姑娘们每人拿来一大碗彩色糯米饭、两个鸭蛋。年龄相近的姑娘,都集中到一户人家,夜里就在那儿与外地来的男人们共吃“姊妹饭”。饭后,邀约情人们相聚,一同郊游踩鼓、游方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盛装银饰顿时把姑娘装扮得宛若天仙。盛装的女儿,就是母亲一生一世的骄傲。盛装的姑娘们围着圆圈踩鼓,深碧泛蓝的江水、闪亮的银饰、火红的盛装,构成了最美的色彩跃动。
姑娘们大都穿着盛装,头上戴着各种式样造型的银饰品,颈上套着大大的银项圈,手上戴着手镯,有的头上还插了几朵野花。她们仿佛在竞赛着自己的富有和才艺,展示自己美丽的容颜。有情人在这儿相会,过去不曾谋面的姑娘后生在这里一步步走进新的人生。
节日期间,男子穿青蓝紫等色的对襟衣,包头帕,姑娘身着绣有各种美丽花纹、图案的民族服装,头发挽髻、戴上鸾凤银冠,佩戴耳环、项链和银圈,身上缀满银牌,赶到清水江畔。
相传姊妹节的前身是“坡会”。苗族姊妹节的范围较广,几百个村寨、十几万苗人在礼仪习俗方面大同小异。苗族聚居的地区过去都过姊妹节,如今大部分地区已失传,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习俗。
在苗族,母亲以女儿的美为骄傲。女儿一生下来,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刺绣华丽的衣服,年复一年,等到女儿长到十六岁,母亲就推出盛装的女儿参加姊妹节,即使不嫁人,也要亮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装,而这一身盛装,要花上母亲十几年的工夫。
苗家以养女为骄傲,谁家养了一个美女,不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的人都引以为荣。在这一天,姑娘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很多银饰,在当地观看像斗牛、吹芦笙还会亲自参与到跳木鼓舞的活动。
姊妹们便精心打扮。穿上精挑细绣的苗装,头戴银角、银钗、银帽,颈戴银项圈、银项链、银锁,身披银泡、银片、银铃、银耳环、银手圈、银手镯等等,全身银饰,少则七八斤,多的二三十斤。
千百的银角摇,千百的银身摆动,好似活动的林海雪源,银玲叮当,银佩铿锵,飞歌互答,犹如一部宏大的交响乐。其间还有千万的观光者和对歌伴舞者,直至天黑方散。
我被这质朴自然的民族风情所感染,醉倒在清水江风情无限的石榴裙下。“姊妹节”通过审美性的歌舞礼仪形式,对苗族人的族群意识和快乐进行了原始自由的表达,苗族人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毫不掩饰的纯真天性与开放热情是特立独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