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霸凌,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

dodo139404588


作為一個小女孩的父親,普法君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日常生活中我會給孩子講述一些法律常識。

我女兒今年才四歲多,時不時我會跟她講如果外面有小朋友搶她的玩具,或是打她,若是在幼兒園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若是在外面那就及時告訴大人,哪怕事情她當時自己解決了,也可以跟家長(老師)講一下,我們再從大人的角度分析她的做法對與錯。



對於小朋友來講,搶個玩具、互相打鬧摔一下、推一把那都不是事兒,幾秒鐘小朋友就會和好的,大人犯不著較真兒,只是我們可以從小就培養她一個潛意識:

若有人隨便侵犯她,大人就是她的後盾!

其次,孩子長大後要跟她保持良好的思想溝通。

這觀點說來話長,其實道理不復雜,那就是父母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你才能知曉她的思想動態。

現實生活中,有些被霸凌的孩子性格普遍偏軟弱,遭遇霸凌後自己只會忍氣吞聲,不願意告訴家長和老師,而這些家長只管忙自己的事兒,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或者說孩子被霸凌後大人迎頭就是一通罵:你自己笨死了,人家打你你不會還手啊!



久而久之,孩子就更不願意跟大人溝通,哪怕再面臨霸凌,同時不願意告訴老師是怕事情沒解決再次被打,除非是事件被網絡曝光。

所以說,一個健康家庭環境中成長的、與父母關係良好的孩子,是很難遭遇霸凌事件。

最後,當孩子遭遇霸凌,家長絕對要挺身而出把事情解決。

我說的挺身而出,不是拿刀拿棍把對方孩子砍死,而是必須走正規的法律流程,該報警報警,雙方家長必須見面解決,我非要看看對方家庭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培養出這麼個混蛋玩意兒。

別看那些霸凌同學的小兔崽子在學校耀武揚威,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硬茬。



普法君90年代初讀初中,當時濟青高速路修建時有一段路程在我們村附近修,然後不少農民工扶老攜幼的一起到了工地,其中一些學齡段的孩子就到我們學校借讀。

在這當中有一個男孩子,我忘記是廣西還是雲南的了,這兄弟學習成績不行說話也很調皮(想想也是,整天跟父母周遊四方怎麼能安心學習),然後就引起學校一些差生的不滿。有一次,幾個差生在放學的時候把這兄弟堵在教室打了他幾拳。

這幾個差生在我們學校可都是霸王級的人物,平時沒人敢惹他們,我們當時認為,這哥們這頓揍算是白捱了。

沒想到......

第二天,一輛東風大解放汽車開進我們學校,隨後一個光著膀子、五大三粗、混身黝黑、後背紋身的壯漢從駕駛室跳下來,副駕駛也下來一個高高壯壯的小夥,捱揍的兄弟第三個跟著下來,然後三個人徑直走向教室。



進了教室後,光膀子大漢站在門口對捱揍哥們說:“你指一下,哪個打了你!”

然後那哥們用手指了一個差生,光膀子大漢對另外的小夥子說:“打!”

只見那小夥慢悠悠的、不緊不慢地走到差生面前,抓住他的衣領“啪”的就是一耳光,那聲音老大了……

然後這個班幹完了,他們又走到其他兩個班,把欺負人那幾個傢伙每人給了一個大耳光。

那小夥每次打人前走路都是不緊不慢,但下手又極其狠,就一個耳光,多了也不打。

打完後光膀子大漢指著那幾個差生說,你們誰要是再敢欺負我孩子,下次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

事後我們才知道這是爺仨......

自從這家長來學校報仇之後,捱揍那哥們在家休息了兩天繼續來上課,那幾個欺負他的差生再也沒人敢動他,直到最後高速路修完後他轉學走。



平心而論,自己孩子受欺負,老爹老哥組團來報仇的那種氣勢至今還影響著我,因為那些欺負人的學生學習都是渣子,就是會欺負同學,老師批評後他們當時點頭認錯,回到教室後又會對同學橫鼻子豎眼的恐嚇,這些混蛋玩意兒不吃回苦頭是不會長記性的。

就以我學校那件事為例,若是那哥們回校繼續被欺負,我想他爹下回來學校可就不是打耳光這麼簡單了。

當然,現在是法制社會,沒有什麼事情是法律解決不了的,我的女兒若是被欺負,我這當爹的絕對責無旁貸要站出來解決。

老師當我的面批評對方這是必須的、對方當我的面道歉那也是必須的、對方家長要給我個說法依然是必須的、若是孩子受到傷害司法介入更是必須中的必須!!

你若是敢跟我玩黑澀會那一套,不好意思,我會從批捕、起訴、審判、服刑一條龍伺候到底......

沒什麼條件可講,你也不要跟我談什麼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條法律保護了霸凌他人的混蛋東西,那怎麼保護被欺負的孩子?

你們難道不知道,孩子被霸凌後,收到的身體創傷可以恢復,但心靈傷害會跟她一輩子,如果不解決好這對她以後的性格、工作、人生觀造成重大影響。

所以說,孩子受到霸凌,當爹媽的必須頂上去解決。


普了次法


為人父母,恐怕最不願看到的,就是自己捧在手心裡呵護的孩子,被別人肆意踐踏吧?


最近一檔節目《與陌生人說話》在網上刷屏,節目採訪了一位承受校園暴力10年之久的王女士,通過她的口述,校園霸凌諸多真實而可怕的細節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


比如因為被同學打碎茶杯,學校貼吧開始有人造謠她炫富,一個茶杯值300萬!

從那天起,一波又一波的造謠、謾罵、欺辱,就像沒有盡頭一樣向她襲來:


“他們說我整容、炫富,男友無數。”

“騙走我的私密照片,在貼吧裡瘋傳……”

“班上同學拿我做生意,看我一次收費10元!”

“他們說我做小姐,是個蕩婦。有人半夜給我打電話,問我一次多少錢……”


在霸凌者的眼中,她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怪物!


哪怕畢業多年她已結婚生子,那些施暴者依然不依不饒!於是她將帶頭欺負她的那個同學告上了法庭!


結果,那些人卻開始調轉風向,覺得她小題大做!事情不早都過去了嗎?

過去?怎麼過去!


在每一個被霸凌過的孩子心裡,這些,永,遠,都,過,不,去!

(圖片來源影片:《悲傷逆流成河》)

被校園霸凌過的孩子,究竟在經歷什麼?

知乎有網友列出了這樣一張清單,看得人脊背發涼!

(來源知乎)


網絡上曝光的惡性校園霸凌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上個月,雲南某學校一女生遭6個同學霸凌,持續暴力毆打1個多小時,致使耳膜穿孔;

還有網友曝光,北京延慶二中一男生遭校園霸凌,被逼在廁所內吃掉糞便;


2016年,山西運城一名15歲的休學少年,在網吧被同校6名學生霸凌,毆打致死……

這一樁樁一件件,早已不是簡單的“惡作劇”、“鬧著玩”,它就是惡意傷害、惡性欺凌、甚至謀殺!

(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57.5%的校園霸凌屬於故意傷害)


看到這裡,很多人不解,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讓一群人對一個人可以殘忍至此?

答案令人心驚:

“那些人想折磨你,沒有任何理由,但有千種方法。”

然而更可怕的是,更多的校園霸凌事件發生的無聲無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年有將近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霸凌;國內調查也發現:在小學階段,受欺負者與欺負者所佔比例分別是22.2%和6.2%;(這就意味著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孩子遭受過霸凌)

然而30%被欺凌的受害者,因為害怕、被威脅、不被重視、甚至意識不到這是傷害,沒有告訴過任何人,選擇默默承認這一切!

可這些至惡經歷,連成年人都難以承受,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又怎麼承受得了?

看過《奇葩說》的觀眾,一定都對辯風犀利的黃執中印象深刻!

可在一期辯論中,他坦言自己特別討厭小孩,這輩子都不會生小孩!

造成如此想法,原因就在於他小時候遭受過同學的霸凌!不僅身體被痛苦折磨,還留下了可怕的心靈創傷,用他自己的話說:

被霸凌的孩子,外表看似正常,內在早已炸成廢墟!

孩子的世界,本該單純美好,

霸凌別人的小孩,為何會滋生出讓人膽戰心驚的惡意?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家長髮現自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遂找到學校老師與對方家長,想理論清楚。

沒想到,換來的卻是來自霸凌孩子家長的嫌棄與指責:“他怎麼不打別人,就打你?”

有專家總結,孩子會去霸凌別人的核心原因在於兩點:

心理問題:他們需要通過霸凌來讓自己感覺更強大,更重要,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認可、尊重和注意;

家庭的負面影響:如果家長本身就是有暴力傾向,或者爸媽經常吵架,甚至有家暴歷史,孩子也很可能會變成霸凌者。

所以,並不是長得高大的孩子才會去霸凌別人,霸凌的“優勢感”可能會來自多個方面:身體力量、學習成績、社交優越感等等。

根據美國教育部、健康人力部、司法部等多部門共同建立的阻止校園霸凌網站(http://stopbullying.gov)的統計說明,有以下這些特徵的的孩子更容易成為霸凌者:

1、處於社交的兩個極端:

2、在小圈子中關係良好,有號召力,並且被過度關注,喜歡主宰或控制他人;

3、或無法容入社群,容易抑鬱或焦慮,過度自卑,不參與學校活動,沒有被社群認同的感受。

4、容易過度激動或容易沮喪

5、有家庭問題,家長在成長中陪同過少;

6、對他人和社會有較強的負面認知;

7、不遵守規則;

8、喜歡暴力;

9、朋友中有人會霸凌他人。

所以,家長不能只擔心自己的孩子被霸凌,而忽略他們可能去霸凌別人的事實。

霸凌他人的孩子,長大後往往無法很好地融入社會,面臨更多的人生失敗和挫折。

每一場校園霸凌,除了受害者與施暴者,還有一個龐大的受害群體。

他們主要課分為四類:協助者、附和著、保護著和局外人,有一種說法把他們統稱為“旁觀者”!

(其中,除“霸凌者”與“受害者”外,所有角色都是“旁觀者”)

同寢室的大學同學,曾經聊起過校園霸凌。初中的時候,她的同桌家境不太好,所以有些自卑,沒想到竟然成了班裡同學霸凌的對象。

有一次,幾個同學莫名其妙要揍她的同桌,一個同學兇巴巴的對她喊:“走開!不走,連你一起打!”

當時她也非常害怕!雖然內心很糾結,但還是離開了位置。

同桌被打後,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聽說退學了。為此,她心裡一直都很內疚,感覺欠同桌一句“對不起”!

在開頭提到的王女士校園霸凌事件中,很多“旁觀者”也被迫加入了“討伐者”陣營!

只要有人敢替“神女”說話,就會被質疑“加入神族”,成為新的目標,被群起攻之!

對於一個本來就缺乏判斷力、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孩子來說,他該怎麼選擇?能怎麼選擇?

很多時候,孩子們只能像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演繹的那樣:意志被人裹挾,成為施暴者而不自知!

所以王女士感覺自己被欺辱了十年,痛苦了十年,卻不知道該恨誰!

然而一旦受害者奮起反擊,就會像法國電影《失控的校園》、美國電影《大象》中演繹的那樣,每一個旁觀者都逃脫不了“制裁”!

記住,每場校園霸凌,沒有一個孩子會是“倖存者”!

所以,如果你的身邊,甚至你孩子的班級裡曾經出現過霸凌事件,那麼家長千萬不能心存僥倖,認為與我無關,“旁觀者”的心理疏導同樣不容忽視。

那麼,校園霸凌能被制止嗎?

電影《奇蹟男孩》,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美好的期望!電影主人公奧吉,因為天生面部殘疾,被同學孤立、嘲笑!

可他的父母、姐姐,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在他孤立無助時,有同學願意主動跟他做朋友;看到他被欺負霸凌時,老師也願意站出來幫助他!

國外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一旦有人為受害人站出來,不出意外的話,霸凌行為就會立刻停止。

停止霸凌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受害者暴起,也不是施暴者良心發現,而是旁觀者介入!

有人寫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傷害?

(1)幫孩子塑造正確價值觀

調查發現,小學升初中,也就是5,6,7,8年級,是霸凌現象發生的重災區。這個年齡段,也恰恰是孩子人格塑造、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家長應該及時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小到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大到遵守交通規則,讓孩子意識到有一些行為是不能做的;

同時,讓孩子從正確積極的方面獲得成就感,多給與肯定,多製造機會讓孩子“贏”,鼓勵孩子迎接挑戰,而不是欺凌弱小。

(9歲女孩Milla Bizzotto,完成海豹突擊隊魔鬼挑戰,以實際行動反抗校園霸凌)

(2)教孩子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校園霸凌成立的條件:絕大部分是身體力量、或人數上的不對等!

從小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塑造人格自信、增強身體力量,讓孩子被同伴接納,都是防止校園霸凌的有效手段!

當然,對於“紙老虎”型的霸凌者,有時候“打回去”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不卑不慫,才是讓孩子避免成為“弱者”的成長心態!

(3)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別人

很多校園霸凌,都會被受害者悄然掩飾、不易發現;但只要你細心觀察,還是會收到他們的“求救信號”:不想去上學,多次抱怨不喜歡某某同學,身上時不時出現傷痕、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等等……

如果家長、老師、同學之間都能多一些關心,自然就會少一些傷害!

另外,作為旁觀者,有技巧地幫助被欺凌的同學,也是必要的。

比如同學A把同學B的書扔到地上踩踏,只要有人站出來大聲說出:請不要這樣做,這一點也不好笑!同學A有90%以上可能會停止侵害!

當然,面對嚴重的霸凌事件,就需要求助了!告訴家長、老師、甚至直接報警,都很有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ahaschool相信,只要人人都能重視校園霸凌,不做“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少!

願孩子們的校園永遠都是藍天、白雲、青草地,笑聲伴隨著朗朗讀書聲……


AhaSchool第二課堂


今年春節後,聽朋友說起初三一男孩長期被同學欺凌的事件,正巧這個孩子以前是我帶過的孩子,聽到以後愈加心痛,更有點惱火:這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是極為上心的,為何孩子被欺負這麼久竟然一點不知?如果這次不是傷害嚴重,住院治療,是不是欺凌還會繼續下去?

每對父母都是期望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面對製造霸凌事件的孩子,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怎樣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確實挺難。

遇到霸凌事件,我們一般容易從受害者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但是施暴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曾經也是受害者。有人做過調查,承認自己有過霸凌行為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同樣也是霸凌行為的受害者。

如果要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就需要研究施暴者的心理,老師、家長、學校和社會共同解決霸凌問題。

施暴者一般具有這幾個特徵:

1、大部分霸凌者生長在有問題的家庭中,如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缺少父母關愛、父母離異重組家庭等。

2、有些霸凌者的身邊有朋友是施暴者或者受虐者。

3、大部分霸凌者不喜歡遵守規則,缺乏同情心,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想法都比較消極,情感比較扭曲。

4、有些霸凌者自尊心過高或者過低,容易感覺到挫敗,一旦有人觸及他的自尊,就可能做出激烈反應。

5、有些霸凌者也曾經是被欺凌的對象。有的被傷害的孩子,欺負別人的時候會更加心狠手辣。

6、有些霸凌者情緒暴躁,支配欲強。不善於表達自己,沒有傾訴對象,受抑鬱困擾,只能通過憤怒和攻擊來表達他們內心的苦惱。

7、有些霸凌者思想認知有問題,他們認為:強大的可以欺負弱小的,弱小的就應該被欺負,甚至去死。

這樣的孩子童年被父母或他人欺凌,這痛苦絕望的創傷記憶,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藏著“炸彈”的孩子,非常恐懼自己成為弱者,因為在他的記憶中弱者不會得到幫助和同情,弱就意味著無助和被凌辱。對成為弱者的恐懼會驅使他不斷想要把弱者的感覺扔到別人身上,然後通過霸凌別人,強化“我是強者“的自我感覺,獲得虛幻的安全感、掌控感,和痛苦投射出去的快感。

8、有些霸凌者的父母管教孩子過於溺愛或者過於嚴厲,甚至養育觀點扭曲。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個霸凌事件主謀,他的母親觀點就是男孩一定得學會打架,打傷了別人賠錢就是,反正家中有錢。

還有個女孩,每次惹事,父母都是幫著撒謊、隱瞞,實在瞞不住就花錢擺平,最終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有些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也許是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遺憾的是我們成人老是讀不懂。

霸凌者喜歡欺負這樣的孩子:

1、性格自卑、膽小怯懦或者有缺陷的孩子。

2、家長老教育孩子退讓、躲避或者嬌生慣養的孩子。

3、某方面比較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被欺負往往更隱蔽,更多的是語言上和心理上的暴力,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大。

4、人際關係差,朋友較少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遭遇“霸凌”後並不會選擇主動向家長、老師求助,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多關心孩子,及早發現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

1、衣服丟失或被撕破,解釋的理由比較牽強。

2、身上出現傷痕、淤青等,卻吞吞吐吐解釋不清;

3、莫名的拒絕上學,甚至曠課逃學;

4、變得情緒化,會突然暴躁或消沉;

5、變得自卑,心情壓抑成績一落千丈,沒有朋友;

6、食慾反常;

7、老向家長要錢;

8、睡眠不安,或經常做噩夢、失眠或驚醒。

被“霸凌”的孩子在成年後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比一般人群要高,如果孩子不幸被“霸凌”,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儘快幫助孩子恢復自信,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問題,鼓勵他們早日走出陰影。父母一定要高度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和情緒變化,必要時及時求助專業醫生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

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孩子是最不容易捲入霸凌事件的。

因為霸凌者的內心其實是極度虛弱的,他們一旦無法在對方的身上看不到弱者的影子,自己就立會立刻心虛。如果當對方呈現出,我不怕你,我比你還狠的氣勢,霸凌者可能會立刻收斂自己的行為。

當然我們只用氣勢壓到對方最好,萬一動手也得注意技巧,要避免傷己傷人。

有個初二男生因為被欺凌心生憤怒,在一次衝突中,他突然拿出一把尖刀刺向對方,差點導致對方喪命。

有個高二男生也是因為長期被欺凌,再一次欺凌中他拔出尖刀,一刀下去,對方几分鐘後斃命。

當遭遇霸凌,老師或者家長三萬不要試圖和稀泥。你的寬容和諒解,等於在鼓勵霸凌者繼續施暴!因為在霸凌者眼中,寬容等於軟弱,等於你害怕我欺辱你。

我們必須讓霸凌者看到,家長和老師,都有堅定的立場,決不姑息容忍這種行為,沒有人是軟弱可欺的,霸凌者才能收手。

我們要教會孩子防範校園霸凌。

1、孩子要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家長要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

2、經常注意告誡孩子,要尊重他人,不要傳播是非,切勿取笑、侮辱、挑釁他人。

3、教孩子應對霸凌的技巧,如以幽默言辭迴避挑釁,情勢緊急時保持冷靜不要慌亂,如何求助等等。

4、告訴孩子如果遇到霸凌,不要埋在心裡,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即使這個成年人沒有給予足夠關注,也不要沮喪,而要繼續告訴更多的可信任的成年人。

我是媽咪老師,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


媽咪老師


面對霸凌,作為父母首先不能按照常規做法保護自己孩子。父母直接去學校找那些霸凌,公眾之下當面問清楚,怎樣欺負自己孩子。然後直接收拾對方,一點不能客氣!讓對方明白憑厲害隨意欺負對方,就會有這樣報復結果!父母還必須表明可以不顧一切捍衛自己孩子尊嚴!等待對方父母來挑戰!讓對方心裡上產生恐懼,想不到會有這樣結果!在中國如果先禮後兵自己孩子心裡屈辱是永遠無法釋放的!必須以惡制惡。然後事態擴大化,才會引人注意!沒有奮不顧身態度和精神。孩子永遠不會硬起來!如果對方有自知之明,會及時賠禮道歉收斂的!賠償損失的!如果對方頑劣就讓對方知道當霸凌下場!就像李雙江兒子事件一樣,受害者不屈不饒精神,讓對方受到懲罰!還有教育自己孩子,面對霸凌不要害怕,告訴父母。父母是孩子天!父母為了尊嚴可以流血犧牲!當學校開家長會時候,父母就要表明自己鐵一般態度。告誡那些暗中霸凌。一旦出現自己孩子受到欺負,一定會報復!以流血勇氣報復捍衛孩子尊嚴!因為本人就是這樣實踐者!我的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時候,男孩子欺負她。當中午女兒告訴我和老婆之後,馬上下午我和老婆慍怒去學校,找到那幾個男孩子,當很多人面,怒斥對方,告訴馬上叫打電話叫父母過來,我倆當時態度不顧一切把對方嚇壞了。老師也沒有敢說啥,對方男孩子,表示以後不會欺負人了。後來在也沒有發生。班裡年級別的男孩子也不敢欺負了!


QS有你同行


我覺得未來北京霸凌會嚴重,原因如下

一,2012出生的龍寶寶加強2014年逐漸放開二胎政策,這幾年在北京適齡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去年很多小學已經超負荷運轉,一個班40多人甚至50多人非常常見,遠遠超過教育部兩會提出的要消滅的大班部,人員混雜,學校的管理能力和投入卻未見提高,這些孩子現在才一二年級。

二,霸凌5年級以後會明顯,面對霸凌有些孩子可以選擇忍耐然後考一個好中學,換個環境,通過自己的努力離垃圾遠一點。但這條路被教育改革堵起來了,小升初考試逐漸取消,你的初中和小學一樣,完全由家庭經濟所決定,或者準確說房價決定,孩子只有被動,被霸凌者更慘,你還得在這個環境繼續接受義務教育,繼續忍受霸凌。

三,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很多家長開始了原始的用拳頭講話的觀念教育,有人欺負你打回去。我倒認為應該教育孩子更早的學會八面玲瓏,霸凌不參與,但也不要和被霸凌者站在一起,去tm的公平正義。


墨點乾坤


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觀察細節,察覺到不對勁,需要及時和孩子溝通,重視並妥善處理。

重視第一次,家長態度決定孩子的境遇

家長處理第一次的態度會深刻影響孩子以後面對這樣事物的心態。第一次如果父母漫不經心地讓孩子忍讓一下,也許就會把孩子推向經常遭遇欺凌的深淵。

如果孩子在被欺凌時嚇傻了,沒有反抗,那麼家長就要讓欺凌者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家長可以聯繫學校和對方家長一起教育欺凌者,一個原則:讓欺凌者知道施暴是要付出代價的!

重視安撫,通過語言給孩子精神支撐

當發現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時,家長同孩子溝通需要技巧,這些話語不能說:

——“你倒是說話啊,他怎麼欺負你的!”(孩子心情已經很糟了,不想再提那些事情!這時候要給孩子時間去緩解)

——“他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我不想聽藉口,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現在孩子需要的是安慰,不是聽你理性分析。)

——“你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我又不能保護你一輩子!”(可是眼下的事情孩子已經無法獨立解決,這時不伸出援手,還要家長做什麼呢?)

——“他打你,你打回去啊!怎麼這麼老實,這麼軟弱!”(太理想化了。一般情況下都是一群人打一個,誰敢還手?)

——“哭能解決問題嗎?以後遇到這樣的事兒,馬上找老師!”(孩子先來找你,首要是安撫,別隻把孩子推給老師。)

當發現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時,記得要對孩子說這些:

——“寶貝,爸爸媽媽知道你受到委屈,我們都很心疼你的經歷,我們一起去面對,一起去解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關心,使孩子拾回信心和勇氣)

——“我們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欺負我們呀,放心,爸媽都會為你撐腰”(無論父母多心疼,都不能說出過激的語言和過激的反應,不然會強化孩子“受害者”的角色)

校園欺凌關乎到每一個家長,因此,在遇到此類案件時,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坐視不理,要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孩子遭遇較為嚴重的校園暴力,家長可以考慮更換一個新的校園環境或居家環境,創造一個暫時隔離創傷性的環境,更有利於孩子平復受創的心靈,並選擇報警,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孩子。


恐龍快樂英語


面對多發的校園霸凌,家長要做的,不是過度的保護孩子,而是更早地讓孩子認識到這個問題,學會自我保護。

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學習跆拳道。讓孩子有一個強壯的身體,這對防止未來發生校園霸凌,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孩子進入幼兒園,特別是小學後,要教育孩子,學會如何應對。
遇到校園覇凌,不要害怕,要首先學會保護好自己。
在事情發生後,要及時告知老師,讓老師幫助處理。
多交朋友,利用夥伴的力量保護自己。
不獨自一人去偏僻的地方,上下學路上和夥伴一起走。一定要告訴家長!一定要告訴家長!一定要告訴家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MM育兒雜談


“中關村二小霸凌爭議事件”在發酵了多日後終於有了最新進展,然而真相仍不十分明朗。事情的戲劇性與複雜性、微信輿論場的特徵,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反映出當前糟糕的媒體生態。

今天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在此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媒體和輿論,我們今天只是就事論事的說一說“校園霸凌事件”。

每一個孩子在自己的父母心中都是天使,都是心肝寶貝。我相信當我們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身體受傷,甚至心理受傷害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必定是痛苦、氣憤、難以忍受,必定想方設法的保護我們的孩子。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孩子成了校園霸凌事件的製造者,我們作為家長的又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彌補對另一方孩子造成的傷害。最後,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避免成為校園霸凌事件的雙方?

“校園霸凌事件”,顧名思義,是發生在校園裡的欺凌事件,發生這樣的事情學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了學校監管不利,這是學校的事情,況且不是每個在校學生都是“校園霸凌事件”的製造者和參與著,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每個孩子的本性是在從小到大的家庭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所以關於學校責任有多大,我們暫且不提。我們今天支來分析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怎樣預防此類時間的發生。

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我們不願意我們的小天使受到別的孩子的欺負,那麼我們願意眼睜睜的看著我們的孩子變成別人家孩子眼中的惡魔嗎?恐怕沒有家長願意看到,除非您也是無藥可救的一類了。

其實,很多家長都已經注意這個問題了,我們怕自己的孩子沒有愛心,從小就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我們要愛護小動物,我們要尊老愛幼,不能欺負弱小。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在走出校園、步入社會之前還是比較善良、純真的。如果您的孩子不幸成為了“事件”的製造者,那隻能反思一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缺失了哪些教育。同樣的道理,我們家長只是注意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愛護弱者,卻沒有教育我們的孩子怎樣預防被欺負,下面以一個實例來表達一下作者教育觀點,供大家參考和評價。

某日下午放學後,兒子要在學校滑梯上玩一會再回家,我就在一旁陪著孩子了,開始時只有兒子一人,後來了兩個同班的小男生,看上去比兒子高一級。兩個小男孩一開始來就比較強勢,直接霸佔了滑梯的入口和出口,還揚言不要兒子玩。如果在以前我就直接領著兒子離開了,可是最近的校園欺凌事件也讓我想看看兒子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是怎樣處理的,正好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機會。所以我就靜觀其變吧。

男孩甲:你敢過來嗎?

男孩乙:看你從哪邊上(滑梯)。

兒子:我想從哪上,就從哪上。(但兒子蹲在一個角落裡,很長時間沒有動)

其實,當時我的內心是很複雜的,一方面不想兒子受到傷害,另一方面也害怕兒子沒有處理此類事件的能力,不知如何應對,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兒子滑梯是大家的,你想從哪上就從哪上。(我想給兒子一點鼓勵)

兒子趁著一個男孩放鬆的時候,爬上了滑梯。

男孩甲:你還敢上來,看我不拿槍打你。

男孩乙:打他。(兩個人比劃著手槍的樣子衝著兒子)

兒子:敢打我,看我不打你。(說著在兩人面前比劃了幾下)

男孩甲:看我不掐死你。

男孩乙:用手掐死你。

兒子:我把你們掐出血。

三個人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對峙著,兩個男孩在兒子面前僅有40公分的距離,我很害怕他們會真打起來,畢竟兒子一個人不佔優勢。不過也可以看出來,兩個男孩因為兒子並不懼怕他們,也不敢輕易動手。

最後兩個男孩的媽媽,因為時間的關係,領著兩個孩子回家了。不知道從始至終兩個媽媽有沒有看到他們孩子的“表現”,當時我真想過去和兩位媽媽理論,憑什麼因為他們教育的失誤,讓別人家的孩子受傷害,再就是他們的孩子將來也未必會走得更好。可是,我更關注自己的孩子,我要安撫我的兒子。

我:兒子,媽媽今天為你的表現點贊,你很勇敢。

兒子:媽媽,我知道,我很勇敢,我要勇敢。

我:媽媽今天要給你說件事情,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還是這樣要勇敢,不能害怕,如果你害怕了,欺負你的小朋友就會欺負你更厲害,甚至打你。另外,一件事就是,如果小朋友動手打你,你一定不能任由他打,你要打回去,只要小朋友先動手,你一定要還手打回去,但是你不能先動手打人。

兒子:我如果打不過,可以喊大人嗎?

我:可以,只要身邊有大人,有老師,可以喊大人。

反思:這就是我的教育觀點,當然了不是每個人都會同意我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其實,面對欺凌打回去,這個觀點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對方人多勢眾呢,關於這一方面我還沒想好,我想我會盡快為孩子像一個萬全之策的,期待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自由行秘籍


被霸凌的孩子多半是那些不會說給父母聽的孩子吧?會說給父母聽的,多半也是有主見的,更不會被霸凌。

如果發覺孩子有被欺負的跡象,第一,還是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多關懷與溝通,讓他能主動告訴你。第二,不要貿然跑到學校去指責老師或那個同學!因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會有一種覺得家長很丟人的情緒。你去了第一次,就會讓他下一次更不想告訴你,覺得你去鬧很丟人,這也就是大部分家長為什麼最後發覺孩子被欺負還很奇怪為什麼不告訴自己的真正原因,而這種情緒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只不過長大都忘記了。

再具體說一下為什麼,每個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其實都是兩面的,好多小孩,在家很乖,在學校卻營造出來一個很強勢的形象。還有些孩子,家裡很窮,卻在學校營造家裡面很富的形象。而你去學校,往往就會讓他這兩面性格不得不暴露其中一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孩子,不希望家長去學校。因為會毀掉辛苦打造的形象。這種心態其實是青春期的虛榮感,希望自己最特別,和別人不一樣。有些家長可能不理解,覺得不是很好,但是這確實是成長必經之路,是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所以,最佳方式,就是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堅強的後盾,如果他尋求你的幫助,再挺身而出,找校長或者老師誠懇的聊一聊,時間選不是上課的時間,不要讓太多的同學知道。如果孩子不說,那就是不信任你,這時候你怎麼幫都是幫倒忙,只會越推越遠。所以平時多建立孩子對你的信任,真的很重要。


貓頭鷹的寶藏


必須教會我們自己的孩子反抗,關鍵在於,這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他們將來要面對的險惡困苦,要更甚與小時候所受的那點欺負,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英雄主義思想,那這一生或許都庸庸碌碌,適當的給孩子灌輸英雄主義,俠義精神,是非常必要的。當戰爭來了,當正義擺在面前,我們的孩子還不知道反抗的話,我們其實是一個不稱職的父母。愛的體現,在於教會他們怎麼才能更好的生存下來,而不是退縮懦弱。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打不過也要打,打不過也要學會跑,吃虧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