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有约|蜚声国际的《茉莉花》已经300多岁了!

茉莉花与图兰朵

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有一部由法国演员带来的移动歌剧《以爱之铭》,参加演出的法国友人在演出中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三幕歌剧中努力说了很多的汉语台词,但是十分蹩脚的汉语引起的却是一阵阵友好的笑声。在演出结束时演员唱起了《茉莉花》,演员演唱时吐字清晰,节奏全准,美声唱法引得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附和着。随后阵阵掌声响起……

就这样,一首《茉莉花》拉近了中法人心灵的距离,不需要借助任何语言。


说起《茉莉花》走红国际不得不提的是一部歌剧《图兰朵》,茉莉花在歌剧中被引用三次。说起《图兰朵》不得不提公主的三个谜语:

1.“是什么在每天白昼死去,却在夜晚重新诞生?”2.“是什么有如火焰般燃烧,但当你死去,它就变得冰冷?”3.“让你燃起烈火的冰块是什么?”

谜底将在节目结尾处公布!

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具有300多年历史,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的《茉莉花》的故事:

历史渊源

《茉莉花》,起源江苏,初名为《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间的《缀白裘·花鼓》戏曲集。

记录的部分歌词如下:

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了他。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

有意思的是,《茉莉花》海外流传也是在这个时候。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编辑《音乐辞典》时,在“中国音乐”条目中收录了《茉莉花》这首歌。1920年至1924年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这首歌用在歌剧《图兰多》中。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鲜花调》,1957年完成改编,正式更名为《茉莉花》。198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茉莉花》,并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日本馆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茉莉花》出现在“音乐午茶”的7场演出中,与西方音乐一同呈现了中西音乐的魅力。

《茉莉花》曾在多次重大场合上响彻

在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维也纳演奏大厅,2004年雅典奥运闭幕式上的“8分钟”上,上海申博宣传片上,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青奥会上......在2016年的G20 峰会文艺晚会上,张艺谋也用了《茉莉花》的旋律。

除了中国版的《茉莉花》之外,海外还有日本版的《茉莉花》,但多将名字误记为“抹梨花”。

总之,《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词曲版本

《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各个版本的曲调、歌词往往大同小异。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南京六合、扬州、天长到泰州一带的民歌。

传统的江苏民歌歌词为: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她,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她,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茉莉花。

龚琳娜的江苏民歌版本

呈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的娇羞可爱,非常有地方特色。

国际上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流传比较广的是宋祖英的版本,通俗,但却失去了灵性。

明清版本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歌词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非常符合外国人对东方文化的含蓄美的设想。

外国友人独爱茉莉花

很多外国友人,都会唱《茉莉花》,而且春晚也曾邀请过席琳•迪翁演唱《茉莉花》。

为什么《茉莉花》能唱红?有人总结:简单,好听、具有民族特色。

简单

曲调简单:没有特别复杂的节奏和音节。

寓意简单:没意识形态层面的明喻或隐喻。

歌词简单:适合语言初学者,有种英文版《小星星》的感觉。

好听

朗朗上口,小孩子唱起来可以甜美,换成交响乐队演奏又极其恢宏大气,同时又不失柔美,颇具东方和谐、韵味。

民族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在中国传唱已有300多年历史,而外国人对中国的民歌很有兴趣。

《茉莉花》的故事说不完也听不完……下期让我们听听《梁祝》的故事。

谜底

1.“是希望!是我对图兰多特公主的希望!”

2.“是热血!它将温暖你那冷酷的心!”

3.“这最后的谜语我已猜出,答案就是你——图兰特公主!”


注:部分图文综合自 嘿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