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底层社会老照片:落后面貌不忍直视


农民在磨面。1903年-1904年,美国地质学家鲁夫斯·哈维·萨金特受卡内基研究所资助,在中国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考察过程中,他用相机记录了所到之处的社会面貌。


官衙内景。萨金特一行乘船抵达山东省,经直隶、北京前往山西,再跨越黄河进入陕西,由陕西南下秦岭,继而沿长江东下。数千公里的行程,已经深入到了清朝的腹地,足以让这一群外国人了解清朝的真实状况。
农民好奇地围观外国人拍照。萨金特的这些影像最终以《China:Exploring the Interior》的名称流传于世。由此名称可以猜测,萨金特的到来可能有搜集清朝情报的目的。
骑驴出门的妇女。晚清在华拍摄的外国摄影师比较多,但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像萨金特这样深入闭塞的农村、记录底层社会影像的,并不多见。因此,萨金特的作品具有别样的价值,如今已成为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在小溪边洗衣服的妇女。萨金特虽然是业余摄影师,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晚清农村的特点和环境,正是一个日益没落的帝国的真实写照。我们在教科书中学到晚清的中国社会很落后、很贫穷,这种落后贫穷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这些照片直观地呈现了出来。
山西,围观萨金特一行的农民。这些农村深处内陆,百姓过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与外界交流很少。别说没见过外国人了,就是大城市来的本国同胞都寥寥可数。所以,当萨金特等人来此,他们难免对金发碧眼的洋人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一群农民强势围观萨金特一行。萨金特说:“在我们到达这里的最初20分钟内,山上没有一个人。”
山西汾州,围观萨金特一行的妇女儿童。
砍柴的农民。农民上山砍柴,然后搬回家自用或者出售,萨金特说大约10磅重的柴能卖一美分。
建造新房子。萨金特到来之际,清朝刚刚经历庚子之乱,慈禧太后痛定思痛,决定实施新政,开启一场全面的改革。实施新政处处需要钱,钱从何来呢?官府就在农村加捐加赋,薅农民的羊毛,这加速了农村的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