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喜剧之“王”

当赢得大选的喜剧明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向他的支持者们欢呼“作为乌克兰人,我想对所有后苏联时代的国家说‘看看我们,一切皆有可能’”的时候,那些前苏联的加盟国们恐怕只能报之以“呵呵”。

苏联解体快30年了,乌克兰恰恰是转型最不成功的一个。

在电视剧《人民的公仆》中因为扮演一位从历史老师蜕变为反建制的总统而扬名,泽连斯基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从虚拟的脚本走向了现实。特朗普称之为“一场辉煌的胜利”。不奇怪,在西方人的政治生活中,选民们总是更喜欢那个英俊而又雄辩的年轻人。

但是,一切是否真的皆有可能?在危机中陷入焦虑和迷茫的乌克兰人并不都把希望寄托于天降英才。事实是,与其让现总统待在台上,他们更愿意把票投给那个活蹦乱跳、会来事的政治素人。如果说,后者失败的概率是90%,那么,前者已经被认定为100%。

巧克力大王的五年

“我不是你的对手,我是你的判决书,我的出现是你的错误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上周五的电视辩论中,泽连斯基冲着“对方辩友”波罗申科矫情地说。波罗申科执政的5年也是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的5年,乌克兰政府一面寻求西方的声援,一面努力切割与俄罗斯的联系。

《乌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被宣布废除,天然气输入改由欧洲进口,乌俄东正教会长达300多年的从属关系也正式终止。当俄罗斯人在乌克兰与克里米亚之间架起一座刻赤海峡大桥的同时,乌克兰的政治精英们也费尽心机,试图抹杀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建立一个以乌克兰语为单一语言的民族国家。

效果却不如人意。经济愈发凋敝,文化则难舍难分。虽然逢俄必反是乌克兰政坛的政治正确,但是,同宗同祖的情感纽带不是说断就能断,俄最新民调显示,77%的乌克兰人和82%的俄罗斯人对彼此仍持有正面看法。波罗申科分裂的种族民族主义没有为国家走出困境提供任何动力,也没有为其连选连任赢得民心。

当今世界,强人辈出,素人频现。真正的强人(譬如印度的莫迪、土耳其的埃尔多安、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在胶着的选情中通常都有惊无险,而无所作为的总统只能让位于新人。波罗申科和他的团队显然没有兑现五年前在独立广场革命中许下的诺言。他铤而走险,想用派遣军舰硬闯刻赤海峡的举动打造自己作为强有力的战时领导人的形象,最终却更加坐实了“外厉内荏”的行事作风。

谁也不比谁差多少

这些都是泽连斯基眼中的“错误”,看来,喜剧明星未见得会比巧克力大王差多少,这个国家似乎谁都能当总统,大家比的并不是谁比谁更好,而是不会更坏。

尽管这位前喜剧明星暂时还没有清晰的政治纲领和治国方略,在回答克里米亚、顿巴斯、刻赤海峡等险要问题的解决之道时,也显得含糊稚嫩。但是,话又说回来,自乌克兰独立以来近30年里,谁又曾提出过明确的国家发展路线?乌克兰不缺乏帅哥美女、大亨巨贾和模特明星,唯独缺乏深谋远虑、胸怀文韬武略的政治家。

两次颜色革命大概就是这种先天不足的最好反映。2004年橙色革命之后在亲俄美、亲欧两条道路上的来回摇摆,更让世人看清其缺乏政治智慧与战略定力。从尤先科到亚努科维奇再到现在即将下台的波罗申科,乌克兰的国家走向经历了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抵制加入欧盟和北约、再度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政策转变。在这种翻转摇摆的背后,是乌克兰内部政治势力的分裂,更是其地处俄欧之间的地缘政治支轴宿命。

诚如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言:冷战结束之后的美国力图在整个欧亚大陆重组国家间的关系,从而使该大陆不会出现任何一个主要的大国,在这方面,乌克兰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乌克兰的独立是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重大挫折,为此,乌克兰最终将以某种形式与俄罗斯“重新一体化”,是许多俄罗斯政治精英的坚定信念。布热津斯基的分析也许已时过境迁,毕竟,2014年之前的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曾经一度达成默契:北约不主动向乌克兰扩展,俄罗斯不过分刺激乌克兰反俄情绪。这种默契或曰僵持,也成了乌克兰亲欧美与亲俄两派相互拉锯的外部环境。

如今,平衡早已被打破。俄罗斯夺回克里米亚变相地助推了乌克兰政治势力一路向西。主流舆论中的亲俄力量不得不偃旗息鼓,国家不必再因向东还是向西的道路抉择出现180度的转弯。就外部条件而言,确实,谁也不比谁差多少,舆论环境的一致性给了波罗申科推行民族主义路线的底气,也给了泽连斯基轻装上阵的便利,被认为是“讲俄语的温和派”的泽连斯基也将沿着亲欧美的方向继续前行,只不过,他的竞选理念更彰显两个字:和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同于波罗申科坚持反俄、脱俄的既有政策,泽连斯基含混地强调要为和平而努力。

观察家们认为,他所谓的和平,大有保住顿巴斯(乌政府军与东部武装的冲突所在地)、舍弃克里米亚(乌俄对峙)的态势。这不失为务实的对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乌克兰如有凝聚全国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也应更多地服务于经济,而非以卵击石。泽连斯基和他的团队(已由电视剧工作室转变为“人民公仆党”)不准备挑战俄罗斯的底线,他是唯一没有将加入北约作为竞选策略的候选人。

乱世未必出英雄。不敢奢望这片东欧平原的黑土地上也会涌现出一位类似纳扎尔巴耶夫的铁腕人物。英雄可遇不可求,惟有脚踏实地才能重整旧山河。乌克兰迫切需要安定持久的内外环境,当这种诉求难有起色,致力于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则是最扬眉吐气的方式。

与俄交恶给乌克兰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期待西方支援是永无着落的幻想,世界并不只有两极,泽连斯基的眼光或许能跳出非俄即欧的地缘政治困局。

发展的机遇譬如“一带一路”在全球命运与共的时空中摇曳生姿。除了农业,乌克兰在科技、军工、基建、能源、通信等多领域都具备对外合作的潜力。抓住每一个机会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乌克兰的一切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