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萌萌神龟驼二碑,有趣记录建寺经过,你可知老龟报恩


在云南建水城北四十华里有座“云龙山”,因山体蜿蜒而山巅云雾缭绕,形如游龙入云状,故得此名。山上有座寺院叫“云龙山寺”,是从1573年开始建寺开发,后经历代兴建,规模越来越大,也曾兴盛一时。


云龙山寺从山脚到山顶共有4个天门、12个瑶台,有真武宫、兴圣寺、华严寺、云窝寺、观音殿、三元宫、紫金城等点缀山间。这里的主要寺院建筑都是清代所建,就连墙上的壁画和书法也都是清代建寺时画上去的。
在云龙山寺最有看头是罗汉堂,500罗汉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既威严又喜庆,形象逼真、活泼有趣。
然而给小编印象最深的是寺院两边的两块大石碑,整体高4.62米,宽1.4米,详细的记录了建寺的经过,是于清康熙二十八年所立。
最有趣是石碑的一侧还详细记录了立碑过程:“此碑获于府城西南隅,雇人夫七百名,用牵引七天,计程七十里至山,碑座得于本山东北方,刊此以誌。”说明这块碑是取自县城西南的石料,雇了七百名挑夫,用了七天时间,走了七十里才运到山上。当时没有路,运输非常不容易啊。
而“碑座得于本山东北方”,是就地取材雕刻的。碑座是一个非常萌的大神龟,不仅大,雕刻的也很生动,微微抬着头,神态安详,带有喜庆,越看越觉得它是笑吟吟的,这也太萌了。
虽然两块碑很像,年代也差不多,但另一块碑侧面记录“此碑获于府城西南隅,雇人夫五百名,用牵引六天,计程七十里至山,碑座得于本山东北方,刊此以誌。”这块碑要晚一点,估计是有了前次的运输经验,省工省力,不仅少用了200人,也少用了一天时间。
为什么庙里的石碑都用龟驮呢?这里有故事:在陈宣帝年间,北周武帝灭佛运动,齐地海曲慧闻禅师被迫从海上南下避难,途中遇到大风浪,船沉海底,但一只神龟将慧闻等人驼到江宁。慧闻道谢时神龟说:"师父不认识我了,我就是你在海曲石梁溪放生池里的老龟啊。慧闻才恍然大悟,是老龟报恩来了。
后来慧闻将这个故事讲给陈宣帝听,陈宣帝很感动,就下诏建报恩寺,并为此立碑,石碑由龟背负着,这既是对神龟报恩的诠释,也是天长地久永存之意。而民间传说神龟乃东海龙王第九子,名“赑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