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我欠你一个团圆

前几天看到写作社柠檬红茶文中有段话:

中国人认为,归家的时候,口袋里不是装着金币,就是装着荣耀。其实,到了最后才知道,每个归来的人,余下的就是个空空的行囊,以及老。

拍手称赞。回家团圆就是满满的行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柳树池塘、田间阡陌,黄发垂髫小儿,问手拄拐杖白发苍苍的贺知章时,估计86岁已辞官的他,除了老,口袋里也装不了几个金币吧,能回家团圆便是他最大的心愿。

大学毕业工作了一年,便离家去了深圳那一片热土。原以为热土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到了深圳才发现,这是写实手法,深圳不仅土热,水也热,一年过渡期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吃荔枝不上火,过渡期一结束,身上便换了热血,想不沸腾也不成。

深圳本地人有个常挂在口中的词:热气。脸上长痘,热气;嘴里长泡,热气;喉咙痛,热气;牙疼,热气......

凉茶随处可见,那时的王老吉,还不是一家独大,凉茶铺多了去了。

既然热血沸腾,那就埋头打拼,等赚了钱和荣耀,再衣锦还乡,囊中羞涩就不回了。

即便回了老家,因为大年初八开工,很少能在家过元宵。事业占满了心,哪里还能腾出多余的位置给怯生生的团圆呢。

年轻时,我们不懂团圆,元宵就在那里,却过不了。如果那时就懂得金钱和荣耀买不回时间的话,我定会年年在家闹元宵。

当意识到我们终将是携空空的行囊归去时,已出走半生。应了那句:除了空空的行囊,还有老。

其实行囊有啥,不过是你自己在意罢了,别人并不关心。家人希望你健康平安,同学希望你幸福快乐,朋友希望你称心如意,你能回来团圆,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无论你是位高权重、富贵荣华,还是朝九晚五、草民一介,对真正的朋友来说都是一样的。他在意的是曾经同窗的无猜岁月,爬树下湖的纯真感情,他希望你将拳拳之心,诚挚之意倾注酒杯一饮而尽。此时,团圆便有了意义。

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爸爸会出谜语给我们猜。他喜欢猜字谜,我便拿出纸笔,在旁边划着猜,一旦猜中,快乐不已。

妈妈则自己做元宵。将揉好的糯米粉搓成小核桃大小的圆球,里面不包馅,用酒酿下。那真的是细腻爽滑、醉糯香甜,至今回味起来仍意犹未尽。

只有吃了那碗元宵,年,才算真正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