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為什麼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

常路明作家403761629


現在人們都感覺,蔬菜賣得越來越貴了,有的蔬菜甚至比肉還貴,的確,我們萍鄉今年雨下的比較多,去年辣椒苗2毛錢左右,今年椒苗3毛錢一棵,茄子苗2元一棵。



種植成本高,人工成本一個人一天差不多一百多,一畝地化肥大概500元,租地1000元左右,地膜、農藥,建大棚的費用等等,雜七雜八的加起來!賣不上價格就會虧本。種蔬菜不像做電器,可以用流水線,機器代替,一天倆就做好了,蔬菜是要澆水,施肥,時間比較長,慢慢才能長起來的。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蔬菜爛到地裡,兩毛錢都賣不出去,而我們去菜場,去菜市場卻要幾塊錢一斤。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一聽才知道,有的受季節的影響,全國各地的蔬菜同時上市,造成了市場飽和現象,批發商的收購價格壓的很低,人工成本高,賣一斤倆毛,採收成本卻要花倆毛多甚至更多,有的索性爛在地裡。


蔬菜季節性較強,一般反季節的蔬菜比較貴,特別是現在春季,好多蔬菜才剛剛播種,能夠上市的也是少數幾樣,物以稀為貴。

種植的人少了,現在到處土地徵收房屋拆遷,好多人沒地種了,買菜的人多了,市場需求量大了,價格也就會有所提高!

現在汽油價格是7-8塊多錢一升,造成了運輸成本提高。總的來說,現物價都有所提高,蔬菜價貴點也能夠理解,總不能要人家賠本吧!農民種菜很辛苦,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鄉村小優


聽我這個菜農講

秦鎮大成作文

現在長安縣大拆遷,整個長安區人沒土地了,以前有土地有房子,菜價便宜。拆遷後,城市人了,有錢人,就不種地了,太累了。

種菜很辛苦,我2畝地,一個人忙不過來,下午4點到地裡,忙到晚上8點,才是2袋子菜,總計有5o斤,選擇菜,洗菜,裝女子,很累的。

菜價漲的猛,運輸成本高,一般人不必要麻煩


成東昇議論文


蔬菜為什麼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

這段時間的蔬菜價格比較高,很多的蔬菜都迎來了大漲,不過我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季節的問題。畢竟這個時候春播才剛剛開始,蔬菜還沒有大規模的上市。這個時候北方還需要依靠著大棚種植,這段時間的氣溫變化無常,種植的成本增加,所以蔬菜價格會上漲。

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很少有蔬菜沒受到滯銷的影響,收購價幾分錢一斤十分普遍,農民根本就賺不上本錢。之所以滯銷,還是種植的人太多了,畢竟市場對蔬菜的需求量有限,這樣只會導致蔬菜的價格下跌。

而年前的價格下跌,其實也讓很多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減弱。本身冬天的種植成本就比較高,但收購價才幾分錢、幾毛錢,大家的虧損很重。為此,初春大棚種植蔬菜的人並不是很多,畢竟年關的時候蔬菜就賣不上什麼價。

我們這有一個農戶就是,上週末奶奶給我帶了一個大蘿蔔,我問她哪裡來的,她說人家種植大棚的,裡面的蔬菜全都不要了,有紅薯、青蘿蔔等,讓村民免費去摘。之所以不要了,還是因為價格太低,賣不上價,以至於主家從春節前一直把土地荒在那裡,如今春耕了,他才想著將土地進行整合,讓村民去採摘。

此外,市場中的蔬菜價格上漲,其實和農民種植的多少聯繫並不大。就算在地頭滯銷賣不出去,市場的價格還是一如既往的高。現在市場中的蔬菜多半都是反季節的,因此販賣的價格昂貴也就可想而知了。這些年裡,有機蔬菜的種植面積也多了起來,這些蔬菜的價格在市場中自然會更高一些。





惠農圈


蔬菜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呢?

對於現在這個問題,我們真的在農村裡面看的還算比較透徹。對於市場上面的蔬菜,真的是越來越貴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蔬菜越來越貴呢。

有一個很奇葩的問題,我想解讀一下。就是農村裡面的糧食,近些年越來越便宜了,所有的物價都在上漲,唯獨糧食的價格不再上漲。所以我個人覺得這一個是非常奇葩的問題。


蔬菜越來越貴

蔬菜越來越貴的原因,不直接表現在種菜的人少的情況。

因為蔬菜越來越貴的原因,我們覺得是整體的物價在上漲。畢竟現在各種各樣的產品價格都在上漲,以及原材料的價格都在上漲

所以導致於蔬菜的價格也不得不上漲,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想要種植蔬菜的,你需要請人請人的價格在不斷上漲,人工不斷上漲,運費不斷上漲,各種各樣的費用都在不斷的上漲,這種情況之下想要掙錢,那裡賣的蔬菜必須得上漲。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之下,各種各樣的原材料都在漲價,物價在上漲的同時,蔬菜的價格也肯定會上漲。


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問題

對於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於生活的品質質量,以及飲食的安全健康問題也會有所要求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所購買的蔬菜肯定也注重它的品質和質量的問題,那麼想要獲得一個好的質量,就必須要經過重重的質量把關和質量把控,所以在生產的過程當中也要求提高了

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這個成本在上漲,同樣那麼成本上漲之後,價格肯定也會上漲,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肯定是一個合理的行為。


種菜的人多人少,這個倒沒關係,畢竟有個時候可以去大棚種植的地方去引進這些蔬菜。


江南農歌


蔬菜賣得越來越貴,這個是事實。但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呢,這倒不一定。菜價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桂農通認為,無外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生產成本提高了。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菜價就漲了。很多吃菜的人,都只看到菜價貴了,但沒想到,種菜的成本也在慢慢提高了。

種菜的成本,涉及到的方面也不少,比如說地租漲價了,在廣西一些大城市的郊區,過去可能幾百塊錢一畝地租就可以了,但現在不超過1000元估計能拿得下來。

還有不斷上漲的化肥農藥價格,不斷提高的人工價格,隨之而來的油價漲了導致運輸物流費用也提升了,就連菜市上的那些攤位費攤位也比以前漲了不少。這麼算下來,這邊漲一點,那邊漲一點,這個菜價不貴才怪呢!你說是不是?

二是蔬菜需求增加了。這個原因可能有很多人不太認同。為什麼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賺錢越來越多,按理說應該是吃大魚大肉更多一些,為什麼會說,對蔬菜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呢?其實,這就是富貴引起的原因。

由於人們生活越過越好,吃慣吃多了大魚大肉,已經吃膩了,對那些新鮮可口特別是露天生產的農家青菜,更情有獨鍾。

有的人每天都要吃上起碼一斤的蔬菜,寧願少吃或者不吃肉,但蔬菜絕對不能少,否則就不習慣。有很多城裡人還專門去買野菜來吃呢!菜市上偶爾出現的野菜,價格會更貴。

三是菜地越來越少了。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城市周邊的蔬菜基地,越來越少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城鎮化推進力度越來越大,菜籃子建設的壓力也越來越突出。

很多以前城郊傳統的蔬菜生產基地,都被城市開發佔去了。新開發的蔬菜基地,離城市離市場又比較遠,無形中增加了運輸的費用成本。

四是蔬菜越種越好了。好東西自然要價高一些,以前的常規很多蔬菜,由於產量不高比較難種,慢慢地退出了市場。隨之而來的是那些高標準現代化技術種植出來的種蔬菜新品種,有很多蔬菜品種還特意從國外引進,顏色好看,產量又高,口感也不錯,這樣的蔬菜當然價格要高一些。

特別是進入超市裡面的蔬菜,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經過處理加工的,去頭去尾去雜質,賣價當然要高一些。

說來說去,其實現在市場物價已經總體高了不少,蔬菜當然也水漲船高,跟著價格高一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市場是最好的調節器,只要市場有需求,只要種了有錢賺,種蔬菜的人就不會少。你說對嗎?


桂農通


這個問題似乎有點怪?



(1) 蔬菜為什麼越來越貴?蔬菜是關乎城填居民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商品,也是農業中主要是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既然是一種商品,就要符合價值規律。在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日趨升高的大趨勢下,在人民收入也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的產品和服務,從大趨勢上看,都越來越貴,蔬菜既然作為一種商品為什麼不能和其他行業的商品一樣越來越貴?難道就困為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就應該價格低嗎?這種問法本身就有歧視農業和農民的成分在內。農民種菜如果不能按照價值規律和市場規律價及價格趨勢上漲,農民種菜不賺錢,甚至虧錢,那麼誰願意種菜?種菜的人越來越少,市場供不應求,蔬菜價格必然上漲。去年10月,全國各省的蔬菜專家400多人齊聚煙臺,很多蔬菜專家就在討論,如果蔬菜價格再不上長,就真的沒人願意種菜了。

(2) 蔬菜價格從長遠趨勢來看是上漲的。從現階段來看,也是有漲有跌。這是市場規律,和其它行業一樣。只不過蔬菜生產不僅受供求關係影響,還受氣侯、土壤等因素影響,菜農的收入更不穩定。去年春節前,北方几個省市出現大白菜地頭價1毛多錢1斤,大棚辣椒3毛多錢1斤的情況,這種價格別說賺錢,連投入的生產資料成本也賺不回來!!!難怪去年有蔬菜專家在《中國蔬菜》雜誌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原來種菜是缺好品種、好技術和種植經驗的菜農難賺錢,現在是有經驗,有好技術和好品種的也難賺錢。

(3) 種菜的是不是越來越少了?這很難說,沒有確切的數字表明是越來越少或越來越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種菜的基本上是六七年代出生的人,年青人願意種菜的人越來越少;種菜的企業越來越多。很多地方政府也把擴大蔬菜種植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工作來抓。


種菜苦,菜農難,種菜又很難賺錢。近年來,大宗蔬菜頻繁滯銷,蔬菜價格巨幅波動,蔬菜產業的商業生態已遭到嚴重破壞。作為消費者,常常在價格上漲時抱怨菜價過高,而從來沒有去深思菜價過低時萊農遭受的巨大損失。蔬菜生產者和消費者不是利益竟爭對手,而是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只有重新建立起這種商業生態的閉環,才能共生共贏。


惠養花


中國有句古話“快馬攆不上青菜行”,以前我是專做長途蔬菜販運批發的,大概知道一些現在蔬菜賣得越來越貴的原因;

1;蔬菜受季節影響很大,南北地區氣候差異很大,蔬菜收穫季節差也很大,價格有懸殊是一個其中的原因。

2;現在交通運輸很發達,信息極其暢通,有的地方蔬菜品種正趕上市場缺口,遠途客商蜂擁而上,造成哄抬物價,價格上揚。

3;很多蔬菜在產地並不很高,現在是收購經紀人提成比以前高了,運輸成本比以前高了,再加上蔬菜落地批發雜七雜八的其他費用,有的蔬菜運回來一落地就已經成本翻了倍,再加上批發商的利潤,也造成價格高企。

4;人們購買蔬菜絕大部分是在生活區附近小菜市場,那裡的攤販絕大部分是專職青菜攤,蔬菜從批發市場運回來,加上攤位費,管理費,自己的工時費,本身就增加了更大的成本,賣蔬菜一個最大的短板就是蔬菜會損耗,有的因為風乾減少分量而增加成本,有的容易腐爛而增加成本,也有的容易失去水分,菜的成色變差不得不便宜處理掉,所有這些虧損都會增加到成色好的菜價裡,這樣一來攤販賣出的好成色的蔬菜不得不加入更高的利潤來彌補那些損失。

5;蔬菜攤的加價規律一般是,不容易虧損的慢銷品種加倍定價,快銷品種加價30-50%之間,容易損耗的慢銷品種加價一倍甚至還高,容易損耗的快銷品種加價40-60%,還有個別的品種和市場原因加的更高,超過150%甚至200%,就算這樣很多攤販每天都要報廢一些質量變差賣不掉的蔬菜,自己吃不了,送人不好意思,處理沒人要,只能扔掉。所以無論如何不能低於30%加價,除非量大出貨。

所有這一些原因使得小攤販不得不定出更高的賣出價。反映在消費者面前就是蔬菜價格高的離譜,有的年份個別品種過剩產出就會滯銷造成菜農血本無歸爛在地裡,這種現象全國到處都有,總之蔬菜是一個價格最不穩定的行業,不管是產地的菜農還是中間商,都有暴利的時候也有爛在手裡血本無歸的時候,農民有句俗話“莊家不收年年種“,菜販子也有句俗話”開門張嘴得吃飯,賠本掙錢總得幹“。

最後說一下我爛菜最慘的一次;那一次是我從河南焦作收購的一車白菜,收購價2毛一斤,一車共32噸,那時運輸成本還不算高,運回家合成本2毛7分錢,也就是540元一噸,加上落地費包裝費,裝卸費差不多和600一噸,全部也就2萬元,落地後正趕上滯銷又加上大凍,1個多月收回不到1千元,隨後慢慢全部爛掉了,為了清場還花了300元僱了人和車全部拉到了垃圾場,那一趟買賣純粹是血本無歸,這種事每年都會有,不一定分文不歸,賠一半是有的事,還有一次從江蘇淮安寶應拉回的一車蓮藕,回到家成本1.95元。趕上滯銷9毛就處理了,還得求著面子給攤販好處才賣完,那一車就賠了5萬多。就算心疼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還有掙得多的時候,這裡賠了再從別的賺回來,最終總是賺錢的。


驛動星期六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某某農戶因為蔬菜價格過低,放任蔬菜爛到地裡,結果我們一看菜市場的同樣蔬菜,幾塊錢一斤!初期對這種現象不以為然,以為是農戶的炒作,怎麼樣也不可能從一毛錢的地頭價,來到菜市場之後就是幾塊錢。後來慢慢發現,這種現象真實存在,而且還很普遍。

蔬菜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蔬菜季節性較強。應季蔬菜價格較低,如果反季節蔬菜,價格較高,很多農戶為了能錯開集中的上市時間,想盡各種辦法,就是為了能夠賣上較高價格。

2、蔬菜保存時間較短。大多數蔬菜保存時間非常短,一般都是在三兩天,例如上午賣的新鮮水嫩的黃瓜,經過半天的風吹日曬,下午就已經賣不上價錢,除了土豆、大白菜、蘿蔔等蔬菜,大多蔬菜供應時間有限。

3、蔬菜運輸較為困難。在冬季菜市場買菜,如果填上飄著雪花,蔬菜價格能夠成倍上漲,這便是蔬菜運輸困難所致,所以蔬菜大部分都為就近銷售,也就是城市周邊蔬菜種植區域一般會在本城市進行銷售。

4、蔬菜容易受到供求關係影響,短期內價格波動較大。蔬菜成熟之後不能在大棚或者是露天地裡面繼續生長,所以必須及時上市,如果當季蔬菜種植過多,價格便會大幅下降,如果種植過少,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雖然蔬菜價格跟其他商品相比,價格不高,較為廉價,但是蔬菜和民生息息相關,每天都要吃,所以社會對蔬菜價格相當敏感,蔬菜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有哪些,我麼一起分析。

蔬菜漲價的原因

1、蔬菜成本越來越高。一是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推進,很多城市郊區土地被徵用,農業用地越來越稀缺;二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種植蔬菜的勞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欠缺;三是化肥、農藥、水電費等農業生產資料成本的不斷升高也轉移到了蔬菜價格上來,造成蔬菜價格進一步提升。

2、運輸成本升高。蔬菜從地裡到消費者桌子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收購、運輸、批發、銷售等,中間各個環節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同時夏季蔬菜還要冷藏,這些中間環節的成本上升,進一步導致蔬菜價格的上漲。

3、流通環節過多,消費者成為被宰的綿羊。在蔬菜銷售的鏈條當中,每一個環節的人都會選擇對自己利益最大的交易對象與交易方式,根本不會考慮消費者的因素,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各個經營主體都在追求利益,消費者成為高菜價的受害者,例如從一級批發市場到二級批發市場,價格上浮30%-40%,二級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上漲50%-200%,如果採用超市或者是其他銷售渠道進行銷售,價格又會升高10-50%,到消費者餐桌上的時候,價格已經升高了好幾倍。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等現象的出現,是多個因素共同的結果,但是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這個不斷延長的銷售渠道,消費者成了最終的受害者,如何縮減蔬菜流通環節,完善市場管理體制,將成為解決這個現象的關鍵,而相關部門則在這個過程中起著主體作用,如何改善,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我認為菜價不是高了,而是低了,菜農們不是民政局,沒必要付出自己的艱辛,為市場提供低價福利菜。

從二十多年前到今天,各位的收入上漲了多少倍,房價,農資,各類生活用品上漲了多少倍,體制內退休金以某種速度上漲著,而菜價依然大部分仍是多年前的價位,行情好的時候賺一點,行情不好的時候一地雞毛,血本無歸。

種菜行業十分辛苦,用披星戴月,晝夜辛勞一點不為過,一年四季,不得空閒,說到底,中國的某些人被低價菜養慣了,漲漲價又何妨。




驟雨瀟湘


蔬菜越來越貴,確實。在我們黑龍江農墾東部的建三江管理局,一斤苦苣的價格接近10元了,平常的豆角、蒜薹等也都5-8元之間。有的時候想想吃蔬菜還不如吃菜了,太貴。那麼,蔬菜這麼貴為什麼?為什麼還有很多的菜農的蔬菜爛在地裡賣不出去?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嗎?

其實,在蔬菜的最底層的產地,價格是很便宜的。之所有這麼貴,是因為從產地到市場已經不知經過多少手的轉賣之後才走進的超市,這樣運轉到終端之後價格能便宜嗎?用郎鹹平的理論說就是,生產是最不賺錢的環節。最賺錢的在物流、銷售、包裝等環節。

蔬菜的收購都是一些小販子在產地收購,然後這些小販子再將收購的蔬菜轉到當地做的比較大的大蔬菜販子那裡集中。這些大蔬菜販子再將這些蔬菜通過汽運等將蔬菜運輸到全國各地,進入商超。也就是說,簡單的一棵大白菜,至少需要轉3手才能進入人們的餐桌。這還不算一些農貿市場的小販子那一道呢?轉一手,加一次加,多一次運輸、保管的費用;在轉一次,就又加一次家,再多一次運輸、保管的費用。而且,運輸、保管過程中的損耗最終都是消費者買單的。並且,一些儲存、保管相對困難的蔬菜其中的損耗更高,這也就意味著這類蔬菜的價格增長幅度會更嚴重。

所以,蔬菜價格高也是正常的市場經濟的價值體現。只不過蔬菜的價格增長幅度遠遠高於老百姓的工資增長水平。至於說菜農的蔬菜為什麼爛在地裡不賣?還是因為原始產地的收購價格太低了,老百姓的收穫、出售可能就是賠錢或者保本的買賣。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