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一边是退押金排队到1300多万的ofo,一边是融资40亿的哈罗

共享单车作为最近几年最大的风口,可谓是风光一时,不少企业相继投入其中。在2017年的上半年,可谓是百花齐放,色彩纷呈。大街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这其中最大的要数被各家资本给看中的膜拜与0f0,融资额数字惊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泡沫开始相继破裂。悟空单车,酷骑等相继倒下,折戟在这条希望本就渺茫的赛道上。



当时间进入2018年,共享单车的行情并没有好转。ofo靠抵押车辆从阿里借到了救命钱,继续与摩拜死磕,并随后宣布获得了蚂蚁金服领投的新一轮融资,然而后期的种种变现却表明,似乎ofo并没与从困局中走出。而摩拜在干脆卖身美团,创始人团队相继出局。本以为共享单车的大战将要落幕,却半路杀出一直黑马,走农村包围城市,从三四线开始的哈罗单车。自哈罗被永安行收购之后,站队阿里之后,得到了阿里的重点支持,虽然ofo也是阿里投资的企业。但亲儿子与干儿子,毕竟还是有差别的。哈罗单车利用支付宝这个亿万级的入口,在加上蚂蚁金服的支持,以蚂蚁信用分在650分以上免押金的政策,迅速在全国二三四线市场打开,得以迅速扩张。真的应了相关分析人士的断言“共享单车行业没有所谓的先发优势可言,资本才是你能否发展到最后的关键所在”。有钱人家的单车,才能笑到最后,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在摩拜卖身美团之后,使得之前网约车行业的合并策略复制到单车行业的希望化为泡影(还是朱啸虎厉害,早早的套现离场)。OFO艰难前行,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各种被收购传闻不断出现。伴随的是ofo创始人戴维的强硬回复“会继续独立运营”。甚至开始售卖OFO的开屏广告。然而一直没有融资进入确实不争的事实。终于,在各方的博弈下,OFO似乎走到了尽头,酷骑押金退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ofo押金退还现场更是惨烈,据悉,押金退还已经排到1300多万以后了。创始人戴维也被列为“失信人员”,被限制乘坐高铁等。

OFO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出现了各种文章分析其原因。其中最著名的要属pony马的“veto right(否决权)”的论断了,大佬发话,自然就会有很多信徒跟随。但是,终究什么原因导致了ofo今天的局面,真像可能只有相关的人士知道了。

但是,虽然作为曾经共享单车剧透的ofo和摩拜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终局,也无法下判断这就是一个必死无疑的行业。毕竟,还有哈罗这么一家。据12月27日消息,哈罗早在今年9月份已经完成了一笔4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是哈罗的第13次融资,哈罗合计融资额超过200亿元。虽然,同为共享单车公司,但是哈罗似乎走了一条与摩拜、ofo不同的道路,而更越来越像滴滴。哈罗以单车作为切入口,开始布局网约车服务,哈罗单车也改名哈罗出现,并且已经上线出租车、专车、租车等业务线,并且最近也开始布局顺风车业务。抛开顺风车这个被滴滴、嘀嗒等先后下线的业务,对哈罗出行到底有多么重大,但是,随着哈罗出行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们看到网约车行业似乎又要开始新的一轮的大战,而应迎战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滴滴(美团只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一场狂欢而已)。当然,无论他们最后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于有出行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而言,确实一件好事。哈罗出行就是反向的滴滴,滴滴从网约车入手,最后进入单车、金融等;而哈罗则是以共享单车为入口,反向进入网约车、金融等市场。这一切都足以说明,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先发优势的市场,只要有钱,就可以了。

哈罗的这一系列动作,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单靠共享单车这个到现在依然无法找到赢利点的业务,是无法走到最后的,即使有不断的资金进入,也无法掩盖它商业上的硬伤。无论是走资本道路,还是走传统的盈利模式,单纯的共享单车业务,都无法提供足够的盈利点。即使是卖身美团的摩拜也并没有好在哪里。



狂欢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资本散去之后,则是满大街五颜六色的单车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