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愛好者的福音 華碩 ROG Zephyrus S GX502 有何驚喜?

華碩推出 ROG Zephyrus S GX502 系列輕薄電競筆電,搭載 Intel 第九代 Core i7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P 顯示適配器,並採用最高 32GB DDR4 內存與 Raid 0 儲存設備,華碩Zephyrus S GX502 同時具備 15.6 寸電競規格顯示屏幕,機身重量僅有 2Kg,機身厚度僅有 18.9mm。隨著 Intel 最新第九代處理器解禁以及英偉達推出全新 RTX 系列顯示適配器,眾家筆電廠商開始進行新一波的新品與硬件規格大戰,華碩ROG Zephyrus S GX502 率先踏入戰場。

ROG Zephyrus S GX502 薄型筆電,延續華碩針對新一代西風之神的外形,全金屬的機身材質,搭配雙色與雙紋路設計。除具備燈光效果的ROG Logo,以及左右兩側散熱孔內側燈光可以找到電競設計元素外,基本上華碩已經默默地將這款薄型電競筆電定位成設計工作者與玩家都可以使用的筆電機種,畢竟 ROG 的電競筆電,還有之後也將改款的 SCAR 與 Strix 系列,是讓純玩家可以考慮入手的電競筆電。

經過實測,Zephyrus S GX502 含內建鋰電池的筆電重量為 2.04Kg,至於不含底部防滑橡膠條的厚度則為 19.94mm,以具備 15.6 寸的電競筆電來看,確實是相當輕薄的筆電機身設計。

筆電尾端並不具備任何接口端子配置,但西風之神系列筆電獨家的 7 度仰角可上升的轉軸設計,同樣也實現在這款 GX502 上,同時在左右兩側也加上與鍵盤左右區顏色同步的燈光設計,且配色採用與筆電機身相同的黑色配置。

位於筆電左右兩側的接口則具備首次搭載的RJ-45有線網絡插孔,以及一組 USB-C 3.1 Gen2(支持 DP 1.4 與 PD 充電功能)、一組 USB-A 3.1 Gen2 、兩組 USB-A 3.1 Gen1、HDMI 2.0、3.5mm 音源與麥克風輸入插孔、防盜鎖孔與電源輸入插孔等。這次加入了全新的 RJ-45 有線網絡插孔,主要是提供遊戲玩家更為穩定的連接速度,此外左右兩側當然也具備散熱孔的配置。

機身底部為一體成型底蓋設計,靠近筆電前端的左右兩側則是內建喇叭孔,主要的進風是依靠開啟屏幕上蓋後的仰角開孔,能增加 22% 的進風量。至於內部的散熱系統,這次也採用華碩獨家的 AAS 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建置雙 12V 散熱風扇與四向散熱孔,散熱風扇還採用 AeroAccelerator 技術,風扇為 83 片扇葉配置,搭配採用彎曲邊緣及升高導板的鋁合金進氣護蓋能提升 15% 的氣流量,並具備六根熱導管,以及各自獨立的專用散熱片,以及防塵通道能獨立排出灰塵,如果你對 GX701 還有點印象的話,基本上是同一套散熱系統設計。

GX502 同樣具備三面窄邊框設計的 15.6 寸顯示屏幕,邊框厚度為 6.2mm,屏佔比則達到 81%,GX502 也與 GX701 一樣並未設置視訊鏡頭模塊,而是採用另外選購的外接鏡頭模塊,屏幕分辨率則為 Full HD,並支持 144Hz 以及 240Hz 屏幕更新率、3ms 反應時間、Pantone 調色認證、NVIDIA G-Sync 技術、100% sRGB 色域空間等規格,能夠同時滿足玩家與專業設計工作者對顯示屏幕的要求。

筆電內部則採用標準全尺寸鍵盤,並具備支持 AURA SYNC 功能的 RGB 鍵盤背光,孤島式鍵盤的設計,也擁有防鬼鍵、加大空格鍵、類電競鍵盤的按鍵佈局與獨立功能按鍵等配置,下方的全平面觸摸板則支持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

隨機附上的專用變壓器為 230W 電壓配置,搭配可拆卸式電源線設計,實際測試的重量約為 776g,雖然已經沒有之前笨重,但還算是很有負擔的重量。

如果使用者決定不要利用 GX502 進行高負載的遊戲或工作娛樂,是可以選擇重量僅有 212g的 65W PD 充電器,採用 USB-C 接頭進行充電。小編自己使用過這個變壓器,因為供電量不足無法使用內建的 Turbo 或手動的超頻模式進行運作,不過輕巧與支持 PD 3.0 快充技術,對於行動工作者來說算是比較好的選擇。

GX502 內建 華碩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序,提供用戶系統設置、性能模式設置與選擇、系統信息等功能,另外也具備智能型手機連接、燈光效果調整等設置選項,當然也有提供手動的超頻模式,用戶可針對 CPU 散熱風扇性能,與 GPU 基本頻率與內存頻率,以及散熱性能進行手動調整。

本次測試的 華碩 ROG Zephyrus S GX502 的正確型號為 GX502GW,另外還提供 GX502GV 搭載 RTX 2060 Max-P 顯卡的機種選擇。GX502GW 內建 Intel Core i7-9750H 2.60GHz 處理器,為六核心 12 線程架構,搭配 12MB L3 高速緩存,主要內存則為 32GB DDR4 2666MHz,採用雙通道架構,顯示適配器部分則有 Intel UHD Graphics 630 內顯芯片,以及最重要的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P 顯示芯片,搭配 8GB GDDR6 獨立顯示內存。

處理器性能測試:

在 CPU-Z 測試軟件中,單線程性能測試結果為 479.1 分,多線程性能測試結果為 3614.4分,CINEBENCH R15 的單線程性能測試結果則為 178 分,多線程性能測試結果則是 1275 分,OpenGL 性能表現則有 109.70fps,至於在 X264 影音轉檔性能上則獲得 42FPS的性能表現。Geekbench 4 的 CPU 性能測試部分,單線程性能測試結果為 5259 分,多線程性能測試結果為 23933 分。

高速緩存與內存性能測試:

主要內存的性能測試結果為 36523 / 37609 / 33420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61.5ns,至於 L3 高速緩存的性能表現為 316.41 / 220.71 / 274.30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2.1ns。

硬盤讀寫性能測試:

GX502GW 搭載 M.2 NVMe PCIe 3.0x4 Raid 0 架構硬盤配置,儲存容量為 1TB。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性能表現為 2740 / 1958 MB/s,TxBench 性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性能測試中,這顆硬盤也獲得 2816.209 / 1923.884 MB/s 的性能表現。 至於開機速度實測方面,最佳的開機時間為 23.203 秒,算是非常快的開機時間。

圖型性能測試:

GX502GW 在 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下,分別獲得 17,190 / 8,978 / 4,685 分的性能表現,性能等級排名上均在 4K 遊戲桌機之後,但可以發現實際的性能分數差異並不大。

另外,小編也使用 3DMark Time Spy 兩種測試模式,分別得到 7,463 / 3,475 分的性能分數,至於全新的 3DMark Port Royal 模式,則有 4,102 分的性能表現,在性能等級排名上均超過 4K 遊戲主機的平均性能,算是相當不錯的性能表現。

GX502GW 在 VRMark Orange Room 測試模式下,獲得 6,735 分的性能分數,性能等級排名落在高端計算機桌機之後,不過已經超越基本的 VR 配置的計算機需求,在進行 VR 遊戲體驗時也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為了測試手動超頻的最穩定的 GPU 基本頻率與內存頻率的超頻數值,小編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分階段進行設置與測試,最終得到的結果是在 GPU 基本頻率的數值為 150MHz,以及 GPU 內存頻率在 250MHz 的數值設置下,包含 3DMark 等性能測試軟件,以及實機遊戲的運作下是最穩定的設置。

在手動超頻的模式下,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下,分別獲得 17,300 / 9,179 / 4,779 分的性能表現,雖然性能等級尚未超越 4K 遊戲桌機,但比起默認的 Turbo 性能模式,已經具備不錯且穩定的性能提升。

在 3DMark Time Spy 兩種測試模式,分別得到 7,585 / 3,515 分的性能分數,至於 3DMark Port Royal 模式,則有 4,218 分的性能表現,在性能分數上也都有不錯的提升效果。

其實小編也有將 GPU 基本頻率與內存頻率,分別設置在 170MHz 與 270MHz 的數值下進行測試,雖然 3DMark 等性能測試軟件可以運行,不過有許多市售的 3A 遊戲都無法在這個設置下順利的運作,會出現系統錯誤閃退的情況,期待未來華碩能夠通過韌體更新,讓手動超頻更加穩定,提供玩家們更佳的筆電性能。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測試軟件中,將圖形質量設置在 Ultra 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在 FULL HD 全屏幕分辨率下,Turbo 性能模式為 3,997 分性能分數與平均 158.7fps 性能表現,而在手動超頻性能模式下,則有 4,064 分性能分數與平均 161.3fps 性能表現。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模式中,也採用與上方相同的測試環境設置,在 Turbo 性能模式設置下,獲得 5,055 分性能分數與平均 120.8fps 性能表現,而在手動超頻性能模式下,則有 5,050 分性能分數與平均 120.7fps 性能表現。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圖形性能測試軟件中,小編使用 1080P Extreme 測試模式進行,在 Turbo 性能模式下,得到 4,621 分與平均 34.57fps 性能表現,至於在手動超頻模式下,則有 4,735 分性能分數與平均 35.42fps 性能表現。

小編也用《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中的 4K Optimized 測試模式進行實測,在 Turbo 性能模式下,得到 6,111 分與平均 45.71fps 性能表現,至於在手動超頻模式下,則有 6,294 分性能分數與平均 47.08fps 性能表現。

在《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的測試軟件中,小編是在 1920 X 1080 全屏幕分辨率,以及 High Quality 畫面質量環境下進行測試,在 Turbo 與手動超頻兩種性能模式下,分別得到 7,693 與7,977 分的性能表現,性能評價均為 High 的評定。

實機遊戲性能測試:

實機遊戲性能測試部分,首先看到的是《古墓奇兵:暗影》的遊戲性能測試,遊戲環境設置在 1920 X 1080 全屏幕分辨率,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TAA 反鋸齒,影像設置則在最高的設置,在Turbo 與手動超頻模式下,測得的性能表現分別為 90fps 與 91FPS。

第二款實機遊戲則為《戰地風雲5》,遊戲環境設置同樣在 1920 X 1080 全屏幕分辨率,並開啟 144Hz 的屏幕更新率,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DX12 與最高特效質量,在 Turbo 與手動超頻模式下,測得的性能表現分別為 55.5fps 與 56.2fps。

《極地戰嚎5》的實機遊戲性能測試中,同樣在全屏幕 1920 X 1080 分辨率,並開啟 144Hz 更新率中進行,畫質質量則是設置在極高的配置,在 Turbo 與手動超頻模式下,測得的性能表現分別為 93fps 與 92fps。

《榮耀戰魂》的遊戲性能測試中,則在 1920 X 1080 全屏幕分辨率,開啟 144Hz 屏幕更新率,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TAA 反鋸齒模式,影像質量則是採用自定義,並將所有特效調整至最高,在 Turbo 與手動超頻模式下,測得的性能表現分別為 41.21fps 與 41.92fps。

《刺客教條:奧德賽》的實機遊戲性能測試,測試環境設置為 1920 X 1080 全屏幕分辨率,並開啟 144Hz 屏幕更新率,同時也將畫面質量與特效開啟至最高的配置,在 Turbo 與手動超頻模式下,測得的性能表現均為 56fps,不過各位可以特別注意一下,最低與最高 FPS 的差異,似乎在 Turbo 性能模式下表現較好一些。

散熱性能測試:

小編是在 Turbo 性能模式下進行燒機測試,使用的測試軟件為 FurMark 與 Prime95,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45 度,耗電瓦數平均則為 12.41W,至於 GPU 的溫度則為 44 度。在使用兩個壓力測試軟件進行約 20 分鐘的測試後,可以看到 CPU 的平均溫度提升至 88 度,耗電瓦數則來到 44.93W,而 GPU 的溫度最高則來到 82 度。

小編也使用 Flir 熱像攝影機來實際監測筆電機身的溫度變化,在待機時,位於筆電後側的進風孔是主要的高溫來源,最高溫度來到 41 度左右。至於壓力測試運作時的機身溫度,最高溫處則為筆電後側中央的散熱孔處,最高溫則來到 57.3 度,而玩家們比較常用的鍵盤部,溫度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實際使用上也不會有過熱或不舒適的情況發生。最後來看到 Turbo 性能模式下,在壓力測試的情況下,包含環境噪音的散熱風扇噪音值最高為 63.4dB。

筆電綜合性能測試:

計算機綜合性能測試部分,小編在 PCMark 10 性能測試中,GX502GW 獲得 5,868 分的性能分數,性能等級排名則已經超越 4K 遊戲計算機的平均性能。

距離今年初測試的 華碩 ROG Zephyrus S GX701GX 大約三個月的時間,華碩又推出了 15.6 寸顯示屏幕的 ROG Zephyrus S GX502GW 薄型電競筆電,主要還是因為 Intel 推出全新第九代的中央處理器。雖然對於已經入手 GX701 的朋友來說,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太公平,但從實際的 CPU 性能來看,雖然第九代處理器的性能有提升,但整體上來說並沒有 2 倍甚至更高的差異,其實不需要有太多遺憾。

回到這款華碩Zephyrus S GX502GW 身上,雖然機身尺寸與顯示屏幕變小,但華碩還是將西風之神所有的配置都裝入這款 GX502上,還新增包含玩家很需要的 RJ-45 有線網絡插孔,儘管看似沒太大的改變,但以技術層面來說算是有很大的進步,未來也有可能出現更輕薄的 17 寸西風之神也說不定。至於 GX502 也有尚需改進之處,其中最優先需要處理的就是手動超頻的穩定度,如果官方提供完整的手動超頻選項,相對應的就是要提供玩家最完整的體驗,這對使用者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via.mobil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