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坊村的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千年红豆杉和万寿宫

多年前,笔者尚是青年时曾数次往来宜黄县神岗乡,登军峰、鱼牙嶂诸峰,观云海、望日出、听松涛、赏奇峰。岁月如流,如今人至中年,又访神岗,随同逍遥诸君到杨坊村田野调查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杨坊村,位于江西宜黄县神岗乡南部山谷,旧时属仙桂乡十三都,宜水自南而北从村前流过,多姓杂居于此,以周姓为主。《宜黄县地名志》载:“杨坊原为杨姓开基,后绝村废。明万历年间(1573--1619),周姓从霍源村迁此,沿用旧名。”

查阅有关杨坊村早年摄影记录显示,杨坊村曾是一座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屋舍鳞次栉比,青石小道上下相连纵横交错,然而时至今日古村肌理格局已经荡然无存,村中仅剩宏伟的周氏宗祠、千年红豆杉和古老的万寿宫等少数遗迹。





周氏宗祠,位于村庄南边,又是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为两进两天井式砖木结构的赣派风格建筑。在宗祠内部墙上保留红军革命宣传标语:“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活捉二十八师副师长……”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第三次反围剿时期,红军曾抓获国民党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庆龙。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大雄关战役”中,红一军团指挥部又设在杨坊村周氏宗祠内。大雄关位于神岗乡东北部,因山陡地险,隘口有一关而得名,是当时宜黄通往南城、南丰县的必经之地,至今由石块垒砌的关楼依然耸立于群山之中。1933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在大雄关至宜黄圳口乡麻坑村云盖山一带,与敌人5个师发生过一场激烈战斗,史称“大雄关战役”。因此,2017年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获得上级资金实施整体修复。


千年红豆杉,位于村庄北边万寿宫旁,笔直挺拔,高耸入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与古色古香的万寿宫相依相伴相守,犹如一道绿色古朴亮丽的风景线。红豆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神奇古老的植物。它从远古而来,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珍稀树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约250万年,享有植物王国“天然活化石”之美誉,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荷花鹭鸟替木

万寿宫,位于村庄北边,始建年代大致是明末清初,供奉江西地方保护神许逊,尊称“许真君”。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万寿宫整体平面布局为一进一天井,大门上方有“万寿宫”坚额,学者剑川认为“万寿宫”三字乃集朱熹字,外墙以夯土砌筑为主,辅以少许青砖,内部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枋上的雕刻装饰图案内容丰富、样式精美,独具宜黄古建筑特色,如明堂屋檐装饰有硕大的替木,采用荷花鹭鸟样式,下金枋雕刻有双龙戏珠等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