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寂寞、性和死亡,是这一代人生活的常态

1979年,29岁的村上春树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奖,从此登上日本文坛。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我”在21岁的夏天从东京回到家乡,和朋友“鼠”度过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假期。一天,“我”在酒吧捡到一个醉倒的“少了一根手指的女孩”,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醒来后,他们开始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然而伤感的往事还没诉说清楚,她却已经消失不见。短短十八天的恋情,结束得没头没脑,又似乎包含无限。

于此同时,“鼠”也经历着感情上的困顿。然而无论是刻骨铭心,还是短暂的相互依偎,最终都渐渐地隐入时间的长河,成为过眼烟云。小说中的“我”反复地感叹着时光的飞逝:“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作品的基调是感伤的,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回味着自己的青春岁月,整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情节,其中边边角角都是一个二十九岁男子对自己二十一岁青春岁月的回想,怀念与朋友“鼠”在爵士酒吧喝酒的时光,回忆杰士酒吧所遇到的那个没有小指的少女,回忆那往昔的夏日。在叙述过程中,很多情节是零碎的,缺失的,仿佛是“我”想到哪说到哪,始终给人一种游离的状态。但细细读过之后,又有清晰而真切的感受,渗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对逝去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理解与同情。

《且听风吟》问世时,村上春树正和妻子经营着一间爵士乐酒吧。在没有客人的深夜,他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历融入其间,写得很慢,篇幅也比较短小,除了主线故事之外,还穿插了一些其他较为松散的故事。不过即便如此,小说在发表后,仍然以其独特的板块式故事结构以及颇为欧化的叙述,引起了当时一些评论家的关注,有评委认为这部作品“每一行都没有多费笔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

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对于时光流逝的独特阐释,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无法忘却的回忆”。作品的主要叙述时间是清晰的,“我”讲述了自己在21岁和29岁两个时间段里的生活状态,两者呈现出一定的距离感。村上春树通过内在的心智性操作将这种距离感升级为一种孤独的格调。

日本小说大多喜欢表述孤独,《且听风吟》也不例外。小说中有多处孤独的片段:九根手指的唱片店女孩,断了的手指已经离开身体;“鼠”谈起他要写的故事,在海难中逃生,一个向岛,一个向陆地游去;寒假“我”再也没有见过本可以发展恋情的唱片店女孩。村上说过:“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与他人沟通。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可见,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在《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大量使用隐喻的手法,具体表现为动物的登场。比如与“我”关系最密切的朋友“鼠”,一生悲哀、孤单,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与动物中的老鼠很形象很契合。动物老鼠就是一个被社会排挤的形象,因此,这位朋友以“鼠”来命名,是很逼真而又准确的。

“我”在小说中化身的动物就是“猫”。实际上,村上春树本人对猫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猫给他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曾经有记者问他:“为何您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温暖?”村上春树回答说:“也许这应该归功于陪我写作的猫咪吧。”

村上春树和猫

除了隐喻,死亡与爱情、短暂与永恒,也是这部作品的主题。

全书始终弥漫着一种寂寞的气味,这种味道一直影响着村上春树所有的作品,包括《挪威的森林》。爱情与死亡,便成为寂寞的爱情和寂寞的死亡,爱情便在死亡的身后开始跳起舞来。“爱情就像是在捉弄自己,不停地失去你想要的东西。”

村上春树曾经说:“人就是不停地磨损、不停地失去。”而这样的认识正是基于死亡的认识。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能称得上“磨损”与“失去”。在《且听风吟》中,“我”不停地在回忆中去寻找希望,同时不断地失望。这种失望来自于不断面对的死亡:哈特菲尔德跳楼而死,两个叔叔一个被自己埋下的地雷炸死,一个因患直肠癌病死,祖母寿终正寝,第三个女友上吊自杀,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哈特菲尔德的小说《火星的井》里的年轻人用手枪自我了断等等。

对于这些情节,村上春树只是轻描淡写,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平常。而“我”在哈特菲尔德墓前,沐浴着五月温存的阳光,感觉生和死同样闲适而平和。这感觉不仅没一丝恐怖,反而让人体会到一种通达的美感。这大概源于日本根深蒂固的“无常观”——宇宙万物、人间百事流转不居,这种无常和消亡恰恰是生命的本质。消亡不是美的终结,而是美的体现。

活着的魅力与荣耀,财富与欢乐,当死亡到来时全部归零,那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村上春树用书名回答了我们:且听风吟。意思是,我们在时间之中彷徨,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有静静地听着风的声音。

《且听风吟》剧照

关于性,村上春树的不少作品都有涉及,他对性的描写往往带有水到渠成的浪漫氛围,不谈爱情,无关淫欲,更不涉及道德问题,仅仅是孤寂无聊的青年排解困惑和压抑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且听风吟》中,他把性当成生活的常态,感觉很自然。在逐一介绍和“我”睡过觉的三个女孩时,娓娓道来,毫无忸怩作态之感。而对因在酒吧醉酒被我送回家的左手指有4根手指的女孩,面的她的裸体,村上的描写很直接,却没有一丝猥亵感,倒是有几分俏皮。

《且听风吟》是一部回忆式的青春小说,读者跟随村上春树的脚步从过往的岁月中走过来,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焦灼疲惫的城市人可以通过放松神经,释放乡愁,暂时远离现实,获得灵魂的救赎。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处处都隐藏了救赎,孤独并没有让主人公走向绝望,反而是在孤独的最深处看到了一点光亮,并由此重生。

“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地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在一众引导人们走向堕落或放弃的诱惑面前,村上春树始终在善意地提醒人们,除了忙碌于物质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滋润。

当下人追求的是“一直在路上”。就算始终无法寻找到完全的自由,但至少能看到一丝希望。这种温暖人心的人情味,正是村上春树小说沟通人心的秘密武器,也是他得以畅销的最大原因。他笔下的人物,不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也不是支离破碎的放纵,反倒总是带给读者一种深入人心的温暖。看他那些故事,总是泛着淡淡的惆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无法挽回的忧伤。这忧伤是压抑的,是一点点流淌出来的,淡到极致的感伤。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无奈,村上春树的表达是多方面的,一些文字在笔下划过,看似漫不经心,却能引发我们各种各样的感受与思索,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

《且听风吟》以简洁而从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而伤感的故事。这样的事情是平凡的,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或许只是一件件根本不能称之为故事的事情。但村上春树笔下的,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现实世界,一切都显得淡然,也理所当然。他想说的远远多于一个故事,他以漫不经心的方式碰触到人的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向我们揭示:生命里最惊心动魄的,不是命运的大起大落,而是以逝去为代价的可感的一件件小事,正是它们构成了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