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为什么卸载了“soul”这款陌生人社交app

鉴于有些读者没有了解,首先向大家介绍下。Soul是一个内容+聊天为主的社交类app,主要分为match(匹配)、内容(他人+自己)、聊天、个人设置四项。2018年年初时,soul获得了DST领投的B轮融资。DST基金曾经投出了snapchat、Twitter、Facebook等的明星社交产品,Soul又具有怎样的魔力呢?

首先说说下载这款app的初衷: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无聊和孤独,对于每天毫无新意的工作感到疲倦;另一方面是筹备创业,社交产品出了很多却看不到新意,而这款产品小有影响力,也许能够给予我不一样的灵感。

在注册的环节,需要你做些小测试,以此录入个人兴趣、星座、年龄阶段等等信息。在这里我基本明白了这款产品的核心,基于推荐算法,推动兴趣相符、或者潜在适宜的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以促成相互之间的交流。怀着好奇我点击了APP上的“灵魂匹配”,意料之中的,一个匹配度85%的陌生人呈现在我“面前”,系统提示我们具有哪些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特征。

“你好呀”,我向其表示友好,却没有得到回复。多次匹配尝试后,终于能够和几位有共同志趣的聊到一起,但是这种脆弱的联系很不稳定。一旦断开,每个人又回到最开始的自闭状态,然后反复的去点匹配。几番如此后,我的注意力从匹配到的人转向了这款产品本身。这款产品主打灵魂社交,实质上是推荐算法包裹下的“兴趣社交”,将有共同特征或者共同兴趣的人放到一起,借此推动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算是陌生人社交场景全新的探索。很可惜的,推荐算法天然无法解决陌生人社交的冷启动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多种原因,比如这款产品极度依赖人工审查发布内容,注册后的测试环节太冗长等。没过几天,我对于这款产品失去了兴趣。

Soul促成了陌生人社交的场景,却无法推动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交际,陷入了“找到了对的人,相互却无语凝噎”的怪圈。众多创业者期望通过陌生人社交应用,绕开微信制霸的熟人社交领地,分得互联网社交红利。但是迟迟没有现象级产品出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产品致力于如何将陌生人更好的联系到一起,却没有办法促使两个“哑巴”开怀交流。

即使这样说很得罪人,但很现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长久的远离社交环境,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不擅长表达。从“熟人面前话很多,陌生人面前就是哑巴”到“线下话很少,网上聊很嗨”到如今的“自闭、宅、丧、佛”,更多的人丧失了交流的技能,也越来越难以参与到社会交际中。交流障碍已经不局限于线下的面对面交谈,现在互联网社交环境面临的是线上线下,即使有些熟人都难以聊的开的惨烈现实,何况是陌生人社交呢?

实际上,我有看到soul在试着引导陌生人初次交流。比如匹配完成后,soul会提示你可以和对方聊最近有看什么电影、电视剧、动漫,或者最喜欢的饮料等,但是这远远不足以促成双方的交流。

90后的标签

笔者预言,第一款现象级陌生人社交产品一定能够推动陌生人交流,不仅仅是将合适的人放到一起,而是在这个前提下,还能够引导这些人开口交流,知道该如何交流。当然还存在其他途径,这里不再细说。

交流与寻求认同是人类的高层次需要,即使这与当代年轻人主流的文化看似不符合,但大部分人的内心,还是渴望交流与交际的。

我相信,就和自动驾驶将来会解放驾驶员一样;同样的道理,未来的健身设备,可能是设备带动人健身,区别于当前的哑铃、杠铃、动感单车等,依靠人带动“机器”。

如何更好、更充分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变化,将成为创业者们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