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海濱矗立起一座新的“山巔”,海爾全球創新模式研究中心

海爾集團經過29年創作經驗,發展成為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也同時作為全球知名的中國企業,在2012年獲得“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50強”。其發展方向逐漸進入網絡化戰略階段,在互聯網時代運用新思維帶領企業創新是海爾這一階段最大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企業需要創造一個文化象徵,需要反映海爾的文化價值,塑造一處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創新、創業平臺。

業主要求這座3.55萬平方米的建築包含創客中心、開放式圖書館、商學院以及一個容納750人的報告廳。同時提供藝術與休閒的對外空間以便在平日對公眾開放,這其中包含展示海爾創新發展的探索館,藝術館和一個IMAX影廳。希望其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公眾,並能以醒目的建築語言對待城市和沿海景觀。

本項目位於青島嶗山區東海東路52號,總建築面積3.55萬平方米,功能包括綜合展廳、會議中心、商學院、影廳、創客中心、專家工作室等。項目定位上,聚焦國際前沿,交互用戶需求,注重用戶體驗,打造互聯網模式新空間,並以本項目為契機,開啟海爾的文化綜合體產品線。

設計以“山巔(Hilltop)”為概念回應青島的自然景觀:在那裡,雋秀的嶗山聳立在黃海之濱。但這並不意味著去刻意的模仿自然,而是將自然景觀的形象特徵與空間品質通過建築,結合城市生活和具體的使用功能重新加以詮釋。

建築屋面被塑造成為開放的地景:西北角下沉,自然的融入街道空間,為城市公共活動拓展了新的場所;其它三個角部則不同程度的抬高,遠眺大海與地平線,在建築與大海之間創造出一種新的關係。而地景屋面的層疊狀構造策略又進而在立面設計上得以延續。

建築各項功能環繞位於中心的具有傳統韻味的庭院展開,形成有機的整體。中心庭院在給建築內部帶來陽光與空氣的同時,也因建築形體的抬升在內與外之間建立起視覺上的聯繫,激勵了交流與互動的發生,為建築所容納的創新研究活動創造了必要的氛圍。地景式的形態在塑造城市地標的同時,也打破了建築內部“層”的概念,讓空間流動了起來,增進了交往與互動。

為了確保浪漫的構想最終能夠實現,既理性嚴謹又經濟有效的技術手段必不可少。首先需要將複雜的形態轉化為理性的模數化體系。設計以600mm為基準尺度,結構、設備、幕牆、屋面、室內完成面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在各個方面呈現高標準的品質。

同時,一系列的具體措施被用來應對結構上的巨大挑戰:23m大跨度,20m大懸挑,55°勁性鋼斜柱連接,16塊不同坡斜板屋面,一次結構上升二次結構。這些都是獨特的形態、入口大尺度城市灰空間以及建築內部複雜的豎向關係賴以實現的基礎。

為解決出屋面設備和防排水問題,項目採用了景觀化雙層架空屋面體系,完美呈現了建築的第五立面。全空氣系統,過渡季全新風運行,節約能耗;中水源熱泵製冷制熱,穩定、環保;新風靜電過濾,有效去除PM2.5;全方位智能化設計,4大板塊20套系統……從設計到施工各個環節上的縝密構思和嚴苛把控確保項目最終獲得美國LEED-NC金級認證。項目全程採用BIM設計,全專業合圖糾錯,最大限度優化空間品質,確保“一次就好”。

全球創新模式研究中心將成為青島新的城市地標、海爾的一座里程碑,它的落成本身就是展現創意和技術、城市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典範。

圖紙


區位圖


總平面圖


總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剖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概念草圖


概念草圖

項目信息

建築師:DC 國際、Snøhetta

地址:中國,山東,青島,嶗山區,東海東路

DC 國際設計團隊:董屹、蔣涵、王涵、餘曉歌、陳成、黃志剛、周遠丹、龍彬、謝惠波

Snøhetta設計團隊:Robert Greenwood、Kai Reaver

建築面積:35451.0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