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拍了56年?揭露人们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

我是蜗牛君,

每天一部优秀影片等着你


小时候最好看的尼尔,长大最悲惨


我今天要说的影片,叫《人生七年》

这部片子,已经拍了54年了。

它很值得一看,因为它讲述了十来个不同的人生,我们很难得用上帝眼光来看别人的整个人生,而这部纪录片让这件事情成为可能。而且我从这得到了许多非常深刻的感悟,那些需要人生阅历才能获得的感悟。

这是史上拍摄跨度最大影片,从1964年开始,每隔7年拍摄一集,至今已拍8集,2019年将拍摄第9集。至于这部纪录片到底将拍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

或许,拍到2019年就不拍了,

或许,拍到2026年,

或许,等到影片的最后一个主人公去世为止吧。


片中主人公


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是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中产阶级,还有的,则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导演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片中的导演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那些富人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是富人,而穷人们的孩子,以后是穷人的可能性也很大。而这部片子的结果,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个假设。大部分原来阶级的孩子,长大后还是停留在原有阶级,只有一个农民的孩子逆袭成功,成为科学家。

那么,一般人家的孩子与富人家的孩子在成长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富人的小孩子将来能从事高薪工作,而一般人家的孩子只能做一般的工作,甚至靠低保度日?

是什么使得富人继续富,穷人继续穷?

富家千金


中产阶级三姐妹


更多资源

看完全片,蜗牛君认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资源的多少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富人家的孩子天生拥有更多的资源。

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地是信息资源的富足。

比如说,他们知道上私立学校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中产阶级的父母即使有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也不会这样选择,甚至更倾向于去买一辆汽车。在教育对孩子影响上,富人们更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孩子们的业余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也十分巨大。富人家的孩子们在7岁的时候已经开始看《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这类报纸,作息规律,而穷人家的孩子只知道玩耍,并且没有固定的作息。富人家的小孩子在小时候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阅读习惯,这些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而中产阶级和穷人们并不觉得这些事情很重要,即使他们完全有条件要求自己的孩子养成这些习惯,他们却并没有这么做。


高富帅三人组


更多努力

资源多代表着选择多,富人家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但并不是说有选择就不需要努力了,实际上,三个富家子弟比一般孩子要努力的多。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最终达到目标,而不是仅仅起跑线比别人前一点,最终就一定先到终点,自己的付出更重要;相比之下普通孩子似乎并不懂这一点,他们经常表现出对富家子弟的羡慕,以至于有各种误解,觉得他们什么都不要付出都可以得到一切。

值得注意的是,影中的"高富帅三人组”早在14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孩子的眼界和思想深度,文中关于这部分的介绍很少,蜗牛君也只能自己推测,他们在平时阅读了大量书籍,知识的积累让他们更容易看透事物的本质。这也许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轨迹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片中唯一逆袭的人,跨越阶级鸿沟成为科学家


有方向+肯吃苦

我们在网上常常看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我一直以为只是少数人才这样,可看完这部片子,我才知道,我错了。

优秀的人,是因为努力了才优秀。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他拥有更多的资源,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知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他才会这么努力。

换句话说,如果你处在他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下,你也会努力。

你不努力是因为你不知道努力能够得到什么,迷茫,不如呆在舒适区,而富人们知道只有努力了,才能获得他们那些在外人看似光鲜的东西,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努力后有如何丰盛的成果在等着他们。而穷人们,则看不到努力的结果,所以他们不愿意为了不明确的东西天天累死累活的努力。

是电视不好看吗?

还是游戏不好玩?

拼命多累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带着这样的想法,又怎能跨越阶级呢。


富家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