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两城一中心,国家级新区崛起产业脊梁

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由此,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四年来,这里发生了哪些改变,探索出哪些发展经验?请跟随我们一起来看吧~

根据南京2035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南京将全力打造“一主一新”两个中心城区,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南京将从偏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树立“主城思维”,江北新区聚焦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三大板块,全力打造这三大产业地标,确保今年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全年引进金融机构100家,基金认缴规模超2000亿元,全年计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5个,当年计划投资416亿元。

一个更大的目标是——计划到2020年,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迈上千亿规模,形成以基因细胞产业为引领的生命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扬子江新金融中心资产总规模过万亿元。

改写产业格局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并无雄厚基础,省内无锡早在十年前就将这一产业做得风声水起;周边有上海占据全国近三成的集成电路产业销售份额;成都、武汉、合肥、厦门等城市都不惜重金上马大项目,争抢大蛋糕,行业竞争白热化。

台积电落户,一下改写南京芯片产业发展态势,催生江北发展芯片的决心。台积电是世界首个晶圆代工企业,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超过英特尔。全球近60%的芯片代工都由台积电完成,苹果、高通等国际全球高科技巨头跳动的“芯”都掌握在台积电手里。台积电南京项目不仅有生产基地还有研发中心,围绕台积电上下游产业链条,产业规模集聚可达数千亿元。

从生命健康产业看,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集聚医药企业410多家,其中9家上市,有医药从业人员两万多名,已发展出多个“全球前列”“全国唯一”“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这一板块年销售收入占南京半壁江山。

江北新区成立以来,吸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落户,获批成为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区。多年来,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制药业主流,去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中国药品注册技术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国家坚定推动新药研发、注册、上市改革。政策利好,创新药领域一时资本蜂拥而来。就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江北新区跻身全国三大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势必提速。

南京都市圈需转型的传统产业产值超两万亿元,转型资金需求量巨大;全省国有资产规模达10万亿元,进一步推动国企混合制改革需要创新金融支持;保险呈现跨界化、数字化、普惠化趋势,江苏急需引进和培育本土新保险领军企业……新技术和现实问题交织作用,新金融的金矿就在眼前等待挖掘。

大投入有大产出

江北新区根据产业发展定位,瞄准国内外顶尖企业和知名研发机构,分门别类编制了重点招商企业目录,为下一步的招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新区绘制了全球产业招商地图,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并探索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猎头式招商、商会集团式招商、研发机构推荐招商等新模式,大力吸引和培育一批标志性企业,努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2019年,世界半导体大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等世界级的专业盛会将在新区举行。江北新区将借助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两城一中心”全球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项目落户。

以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契机,江北新区引进诺禾致源、世和基因、泛生子等知名基因测序企业,新区基因年测序能力超50万人次,成为全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引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乔斯林中心、瑞典医疗健康发展中心、伦敦国王学院、南京鼓楼医院等一批国内外高端医疗健康服务资源。

江北新区和东南大学合作,注册1亿元资本成立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投资千万元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高性能EDA计算中心。

做强大健康产业,江北新区有着相对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除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之外,还有5个医药专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国家级重点研发机构以及临床前新药检测分析平台、工业生物技术平台,集聚了20家涉及基因检测及相关医学检验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平台,为冲击千亿级产业集群打下扎实基础。

首期20亿元江北新区发展基金、5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群以及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产业引导基金,为三大产业,新区舍得投入。

江北新区享有46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正加快推动“互联网+”审批模式创新,着力构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办事最方便的行政审批机制,打造与国际通行做法和政策规则相衔接的良好营商环境。

优化政策供给

作为全国第一批服贸创新试点地区,江北新区出台了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十条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组建20亿元的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基金,积极打造服务贸易特色集聚区。

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决心,江北新区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全力打造办事“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新区范本,为驻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优服务。

江北新区的三大产业板块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新材料产业园和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必然对人才培养提出要求。相关人士预计,由于江北新区产业蓬勃发展,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近10万人。

新区开发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为之共同努力,作为江北新主城建设,更需要聚天下活力之才而用之。如斯坦福大学所在的硅谷,凡是闻名于世的大学,总是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江北新区加快推动南农大新校区、南航国际校区等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对于新区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江北新区以发布《“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为契机,对落户新区创业的各类人才,在资金扶持和各项补助方面实现“全覆盖”,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对青年大学生等创业者,积极协助其办理落户,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贴;对高层次顶尖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通过创新与驻区高校实施“双聘制”,让人才在新区落户,实现创业理想,或到高校挂职,满足知识更新需求。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是避免出现“睡城”“空城”的关键所在。为此,江北新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今年3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营。

(内容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最江苏 编辑/周晓舟 江北新区融媒体发展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