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著南昌5路吃一路!



總有那麼一輛公交車

串聯起生活的點滴

彷彿是老朋友

承載著那些獨特的時光

喜歡在陽光充沛的午後

跳上5路公交車

從六眼井出發

隨著光影的變化

慢慢講一段與5路公交車的故事

5路公交車的起始站是火車站

終點站是公交高新停車場

從南昌最忙碌繁華的路段

一直慢慢開到冷清靜謐的地方

最早的一班車從5:20分開出

到晚上19:00結束

藏在公交車裡的浪漫數字

從東方漸白曉月漸匿

到夜色初溢燈火初明

火車站的節奏總是最快的

有人揮手同朋友告別

有人奔跑著追逐夢想

有人抬頭看見南昌站三個字長舒一口氣

有人一直踮著腳直到身影漸遠

還記得大學四年裡總是想要往外走

手裡的火車票攢了一大把

又難以抑制地想家

從來都是坐5路來來回回

火車站是距離家最近的地方

而5路總是在那裡等著

等著帶我回家

小時候總以為老福山叫老虎山

從4、5歲一直到初中要去蓮塘都要在這裡坐車

擁擠著、抱著衣服,去鄉下過年

媽媽送上5路之後給我和姐姐弟弟們零錢

還有一種叫“快橋”的小巴是去蓮塘的

之後外公會在蓮塘等著

那時的5路是童年時的冒險公交

從前的老福山想要吃點什麼

大多隻能選擇小推車的茶葉蛋、煮玉米之類的

而現在這裡也有了許多可以吃飯的地方

純手工炒料的躍龍坡

是最近才發現的南昌味道的火鍋

已經坐著5路去吃過好幾回了

下一站是繩金塔站

繩金塔距今已經有1100多年的歷史了

小時候每一年的繩金塔廟會都讓我興奮不已

而現在繩金塔美食街也是成了一個美食聚集地

不僅僅有許多美味的小吃

還有天天排隊的風波莊

一股武俠風撲面而來

菜品的味道也是讓人難忘

一路開過象山南路口

洪客隆變成了華潤萬家

三眼井那條巷子也很少再去了

再往前一站就到家了

幹家前巷那條街一些變了

一些還保留著

幹家前巷小學現在已經變成了松柏小學的分部

小孩子們的笑聲還回響著

就像那些天真的歲月一樣

很多人坐5路大概都在瓦子角下車過

因為前面不遠就是中山路

是吃貨的天堂

街邊那家金冠蛋糕是小時候的首選

每次過生日媽媽都會在那裡

買兩個5塊錢的小蛋糕

動壹的美食換了一撥又一撥

還記得夏天在這裡吃的冰粉嗎

還記得冬天在這裡啃得山楂球嗎

是不是有時就想吃些辣味

於是走進了新開的那家月滿大江

是不是有時想要來些清淡的

開了很多年的佐敦就成了首先想到的

天虹的負一層和八樓有那麼多小吃和餐廳

這些年也差不多都嘗過一遍

吃飽了就去步行街逛

青春歲月不留痕跡

只留下了這一條街

落下多少人的腳步

一開就是20年

到這一站下車的話

一定要買一個嚐嚐老南昌的味道

要說對於5路最大的印象

那就是一個字:擠

在三中上學時

總是覺得自己是雙腳騰空到的學校

疊山路東口的二十八中

南大一附院站的實驗中學

民間秘方還是那樣火爆

即使沒有幾張桌子

站在路旁也要點上一份

賢士二路口的原來是三中

現在是育新學校

那時候吃得最多的還是食堂好口福

畢業多年後回去看時

發現許多文具店都已經拆了

小區裡的那家寬窄老火鍋正好可以坐下

聊聊從前的點滴

省科學院站的二十三中

小巷子裡的肉絲湯粉味道不錯

旁邊那家瀏陽蒸菜也是人擠著人

不過要說最好吃的還是中午和下午放學時

學校門口的各種小攤子

因為就這附近上班

也成了和學生們搶食大軍的一員

早上和晚上

5路就像是一輛校車

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校園裡的趣事

還記得那時總有幾個不相識的熟人

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只是每天上學時都會打個招呼

直到畢業各奔東西

再也沒有在5路公交車上遇到過

再往前就到了南昌大學站

還記得一起約著去吃阮阿姨烤豬蹄的時光

總是吐槽食堂的飯菜

但是卻沒有想到能吃到的日子不過只有四年

從第一次遇到的室友到最後難以分開的羈絆

一起坐5路到青山湖北大道的8090

在陸上書店一坐就是一整天

有時還可以淘上兩本絕版書

就著零散的陽光化開文字

悠閒而又寧靜

之前找工作時去了好幾次高新的工業園區

面試過後也常常因為發揮不好而失落

這時5路坐到南鎮村站

再走去何興村吃譚十三、醉巴蜀

就漸漸被食物治癒了

又打起精神來向前走

從小時候的有軌公交車

到現在的空調車

短短的二十幾年裡

不知道乘坐著5路見證南昌多少變化

總喜歡在有陽光的午後

乘坐著慢悠悠的公交車

不設目的地地亂晃

是真正觸碰時光的紋理

剛剛好的速度

不需要太多的激情

就這樣享受風從耳邊滑過

聽見往事的回聲

未完待續

“滴!歡迎乘坐5路,人生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