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变身「相互宝」,一字之差的背后是......

经常有人问到支付宝的相互宝要不要加入,加入后就有30万保额是不是就不用买重疾险了?

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宝”。

一、「相互保」变身「相互宝」

要说相互宝,就要从它的前身相互保说起。

2018年10月,支付宝上线了一款重疾类保险产品——相互保,只要芝麻分大于650分、年龄在59岁以下、符合健康要求就可免费加入。

一人得病所有人一起分摊费用,每次不超过1毛钱。

这个0元加入就能获得30万保障的产品,一上线就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上线第41天就有2000多万人加入!

然而在受到民众热捧的同时,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质疑与调查。

相互宝是蚂蚁金服信美相互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保险产品,因信美人寿被银保监会指出这款产品多项违规,银保监会责令信美人寿停止销售相互保这一产品。

所以,支付宝做出如下声明,相互宝就诞生了。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与原来的相互保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点击可查看大图)


2019年期间每个人的分摊上限是188元;

管理费从10%下降到8%;

当参与人数低于330万时,相互宝也会再给用户提供一年保障;


二、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什么?

「相互保」变身「相互宝」,表面上看是相互保升级了,因为对用户来说,获得的权益好像更多了。

可是这一字之差的背后,是本质变了。相互宝已不再是保险产品,而是网络互助计划!这其中的差别在哪呢?

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是要在银保监会备案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刚性兑付

也就是不管销售这款产品的保险公司或平台未来发展“命运”如何,只要是发生产品保障范围内的风险,都是会赔付的。如果不赔付大不了还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呢!

而网络互助计划就不一定了,和现在的水滴筹、轻松筹等差不多,就是大家一起出钱一起救人,万一没钱了或计划终止了,可不像保险一样有保监会兜底!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三、相互宝还值得加入吗?

远虑君为大家总结出了相互宝的优缺点,可作为参考:

(点击可查看大图)

结论是:

相互宝不能代替保险,有了相互宝并不代表不需要保险了。不过作为保险的额外补充还不错。

具体原因如下:

1、保障年龄有限

相互宝计划规定超过59岁不能再继续续保。

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大,患重疾的几率越高。

那么在步入60岁的老龄段后,相互宝不能再继续保障,在疾病高发的年龄段,怎么办?要拖累家人吗?


2、轻症保障不足

相比一般重疾险,相互宝只有重疾保障,而轻症保障条款中规定的只有以下两种:


(点击可查看大图)

相对于重疾,轻症是重疾的前期,发病率更高,有时也会花费不小费用,甚至改变生活。一些高发轻症像

轻微脑中风、不典型新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都不在保障范围。

而且如果得了轻症后再想买保险,就会被保险拒之门外了。

3、保额不够

根据近忧君往期文章:各险种买多少保额合适?

重疾险的保额至少应该配置30万,如果想要更高的治疗手段至少50万,而相互保40岁以上的保额只有10万。

(点击可查看大图)

要知道,40岁以后是重疾的高发年龄段,而且这时候通常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指望这10万怎么够支付治疗费、后期康复费呢?还有家庭收入损失谁来弥补?

4、有随时终止的风险

相互宝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计划,不受监管,计划是否继续是不确定的,说不定都不能保至59岁。

(点击可查看大图)

计划一旦终止,如果没有保险傍身,那么自身保障将会“裸奔”,可能到那时候,再想买保险就迟了。

而且年龄越大,保险的保费越贵。如果身体再出现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被保险拒之门外,有钱都不能买了!

5、作为补充还不错

如果是已经配置了足额的重疾保险,那么以较小的成本拥有30万保障作为补充也是不错的。

如果是实在经济能力有限,买不了保险,加入相互宝有个暂时的保障作为过渡也可以。


四、补充一点

自相互宝推出以来,前段时间出现了“相互宝第一例拒赔案”,原因是用户未如实健康告知。

所以在这里,近忧君不得不提醒大家,不管是买保险还是加入相互宝计划,都一定一定一定要如实告知,不为后期理赔埋下隐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针见血,话险为易。关注公众号【远虑保频道】,解决“鸡肋”问题,帮你远离保险那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