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讀了12年,一篇文章沒有


近日,科學網上一篇題為《又見“裸跑”博士生:讀了12年一篇文章沒有》的文章廣泛傳播。文章中指出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就讀的博士生,其第一任導師意外去世,隨後接手的第二任導師又因利益關係被學術潛規則,雖然後期更換了導師,但在這整個過程中,這位博士生的論文課題實際無人指導,全靠自己摸索,成為名副其實的“裸跑”博士生。發生“裸跑”博士生事件,是學生的不幸,也是學校的不幸。

實際上,不僅僅是美國,在國內,研究生“放養”現象並不少見,而且隨著近年來研究生的大幅度擴招有增加的趨勢,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讀博12年,沒有一篇文章

下面是一件真人真事,發生在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對校名和人名做了去隱私處理。

劉老師,您好!

這些年在Harvard經歷了許多事情,跌宕起伏,都可以寫小說了。

好在上個月剛答辯完,雖有遺憾,我2016年申請到課題只做了一半,文章還沒被接收,可是終於畢業啦。

我本來是讀Einstein的博士,Einstein老先生親手教了我全部微電子工藝實驗方法,引導我進入介觀物理和自旋電子學領域。2012年夏天,老先生摔了一跤,在醫院休養了半年後便醫院學校兩邊跑了。Einstein和病魔鬥爭了三年多,期間我維護實驗室設備,自己構思了課題(自旋AB效應:Aharonov-Anandan非絕熱幾何相位),突破了Einstein一直想解決的E-beam lithography多層套刻納米級精確對準,老先生非常高興,可是在我剛做出初步結果的時候,老先生又摔了一跤,2016年初便撒手西去了。

Einstein是院士,建了大實驗室,去世後還剩下很多經費。Einstein走後各種濫俗事情就慢慢浮出水面了,我也被牽扯了進去。先是一位Hilbert教授(Harvard納米中心創建人之一)群發郵件說他打聽到了我做的課題,他說是他給Einstein的,結果他打聽到了名稱卻猜錯了內容,鬧了笑話。接手Einstein實驗室的Cartan教授16年秋接替Einstein成為我導師。2016年秋我用初步結果寫了個proposal,申請了Los Alamos做實驗(以Cartan名義,因為PhD學生不能申請,我名義上是合作者),課題評估等級B,2017年先去Boston U做超低溫測量。和BU的Newton一起意外測到了超導態下的自旋流,很可能是自旋三重態庫伯對的證據,進展非常順利。可是後來卻和BU的另一個合作者Hooke起了矛盾,我貌似是遇到了學術潛規則。同時我發現Cartan的立場很微妙,讓我有被合夥坑的感受。回Harvard後Cartan不再申請加做實驗,並威脅我畢業,說課題是他的我交出樣品製備的全部詳細過程。我堅決不從,矛盾公開了。中美打貿易戰之前,我已經抵抗了一年了。

物理系的研究生指導Crick,還有其他教授Watson等,及Einstein夫人一直在幫我。可是Cartan各種套路手段讓手下人干擾我實驗,其他人也拿他沒辦法。我想辦法周旋了一年,實驗做不下去了,18年夏天研究生指導幫我換了導師Maxwell。然後Maxwell指導我寫文章,寫畢業論文。文章18年12月投PRL,兩週後被編輯拒。幾天後PRB編輯主動發信邀請我轉投PRB rapid communication快速送審。因為和之前的quasiparticle的結果完全違背,審稿人不認同我的結果。文章放在arXiv之後,幾天後卻收到Poincare親自發來郵件說他對實驗結果極其感興趣,同時還收到劍橋大學實驗小組來信詢問是否有做後續實驗等。

答辯非常順利,答辯委員會一致推薦我繼續博後把該課題做下去。Maxwell正在幫我一起回覆審稿人意見。下一步準備申請博後或是回國。

許久沒有聯繫您了,沒有做出漂亮工作實在無顏見江東父老。

代問嫂子、孩子好!

學生Levi

(以上來自劉全慧科學網博客)

▎導師放羊現象在國內也非常常見

在學術圈,很多研究生的培養也屬於“完全放羊”,讓遇到這類導師的研究生們苦不堪言,翻翻網上的提問,許多關於這方面的求助問題也不少。

“我報考的導師什麼都不管我,我都快畢業了,她甚至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我問她問題還愛搭不理。”“考博之前對導師瞭解不深,進來了才知道,導師已經退休,10年間沒再發過文章。導師人很好,可是從來不過問我們的學習,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相比其他同學導師有項目,有實驗,我什麼也沒有。”“最近就要開題了,跟他說了想寫的題目和思路,只回復我:文獻是不是多讀讀再來跟我討論,之後再跟他說話他就不搭理了。我該怎麼辦呢?好絕望的感覺。”這些負面吐槽在網上一抓一大把。

出現放養的現象是多方面的,其中導師的科研工作繁忙是個重要因素。

科研工作繁忙,高校形式過多在中國,學術工作節奏很快。除了忙於社交、申請課題經費外,身上需要去“跑”的報表,還經常做各種工業界的項目。當然,每當有節假日時,更是忙得不可開交。2018年,杭州市曾經做過“校長教師專業外負擔在線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80%的校長與教師均認為自己疲於應付其他部門攤派到學校各類活動任務及各項考核評比。

此外,近年來研究生大幅度擴招,但是相應的師資缺沒有跟上,導致導師高負荷帶領研究生級別越高,帶的學生越多。一個導師帶的學生太多,不可能對學生給予細緻入微的指導,精力也顯然不夠。

▎“研究生放養”如何解決?

針對這一問題,對學校層面來說,需要簡化行政事務,減輕教師負擔明確教師定位,剔除非必要的教學任務和社會事務,簡化課題申請流程,爭取“一表通過”,讓教師在寫不完的新的體會、看不完的活動、填不完的表格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投入教學工作與育人工作。

有數據顯示,由於考研熱,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數量急劇攀升,每年招生量多達80多萬。但尷尬的是,研究生數量的擴張,並未與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同步,與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協調。

在此現象下,擴大師資力量,規劃每位導師帶領研究生數量等措施顯得極為重要與迫切,研究生教育屬於精英教育,如果師資力量跟不上學生增長數量趨勢,師資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此外,研究生應學會獨立,努力提升自我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其實在研究生生涯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研究生階段應當更加註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在研究生學術生涯中,導師不是你學術生涯中最關鍵的一環,導師在整個過程,更多的是充當一個指導的角色,你的個人目標、決心與努力才是關鍵點。

(來源:劉全慧科學網博客、AEIC學術交流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