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教师伉俪,“特级”棒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两市”,打造“三城”,推动松滋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

今起,我们开设《乐乡英才》专栏,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讲述知识人才群体的奋斗故事。以此,充分激发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报国之情、兴国之责和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松滋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者悦,远者来。”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向他们看齐——

人生的理想有很多种,而他们却只有一种,就是教书育人。他们说:“每天早晨,走上三尺讲台是幸福的,听到教室里琅琅的书声是幸福的,而夜晚回到家中,与同是教师的另一半聊着共同的话题更是别样的幸福。”

陈小林、彭爱芬夫妇,我市唯一一对特级教师伉俪。20多年简单而执着的坚守,他们为松滋教育奉献了“双倍的爱”,也成就了一段教坛佳话。

走进教室,举着手机给同学们放音乐的,就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松滋市初中语文首席教师、市实验初中七年级班主任陈小林。时尚的衣着,没有一点老师的严肃,更像是一位阳光的邻家大哥。

“学生喜欢老师,才喜欢老师给予的教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位班主任尤其要具备的教育能力。所以要特别重视上好第一课,学生认为你棒你就棒到天上去了,认为你笨你就笨到地下去了……”朴实的话语,蕴含着陈小林的教育哲学。他从衣着打扮开始,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即做良师更当益友,让学生喜欢自己更喜欢自己的课。上课时陈小林也从来不拘于课本,一盆植物、一个网络名词,甚至是哪位同学的一个习惯性动作都能成为他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陈小林认为,班级活动是最好的育人方式,可以十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商、情商、智商、心商、胆商和志商。他常年坚持开展的“七彩阳光周”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把时尚街舞引进班级大课间活动,把“朗读者”节目搬进教室,涉猎文学、法律、历史、书法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成长。

学生许子航对自己的老师满是崇拜,“上陈老师的课非常有趣,网络名词、方言随时蹦出来,感觉特别的轻松,像俺家一样活跃……”

语文学习生活化、活动化,陈小林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先后取得部级优课奖、“湖北省课堂教学展示课一等奖”和湖北省第十批特级教师等殊荣。

名师出高徒。以上届中考毕业生为例,他带的班95%的学生升入普通高中,更有14人优录松滋一中名校班,创造了实验中学的新历史。

陈小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和家长相处多一份宽容和沟通……这就是我理解的教育情怀”。

“我一直推崇本真的语文,也就是要培养最根本的语文素养,出发点就在于以生为本。”陈小林相濡以沫的妻子彭爱芬,湖北省第九批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虽然两人所教的学段不同,但是理念如出一辙。

怎样提升学生最根本的语文素质?彭爱芬已经习惯于把每一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课前查阅大量资料,与工作室的老师们仔细研讨,关键课程一起试课。这种认真的教学态度,上好的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形成了一个团队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习惯。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语文,彭爱芬的教学以课本为基础,却远远超脱了课本——自编习作教材、开展课外活动,走进自然、取材社会,以生活实践为根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设情境,和谐共生。因此她特别注重学生的“用语文”,课堂内外,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说母语写汉字成为一种习惯,让小练笔成为一种爱好。

潜心砥砺,玉汝于成。彭爱芬身后一路芬芳:全国百佳语文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松滋市小学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全国说课与板书竞赛一等奖,国家级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作教学研究”主持人,并参与编写多部教辅书籍……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陈小林和彭爱芬又像往常一样,一边辅导女儿作业,一边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交流各自一天的教学感悟。

20多年来,正是这样相互的影响、感召,使得他们在生活中的相濡以沫,在教学上相得益彰,成就着彼此,醉心于共同爱着的、奋斗着的事业,绽放着教育者绚丽的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