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简陋土房里的老艺人,靠烧窑养家糊口 ,感叹城里房价太高


安徽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2019年5月正式公布,六安市独山镇黄家窑村榜上有名。该村的传统建筑现存约有26余栋保存较为完好,都是土墙瓦顶的老屋。其中,13岁学艺,现年63岁的卓安顺老艺人就这在这50年前建的老屋里……


卓安顺老人13岁进了村里的陶瓷社学徒,企业解散后,他在家门口建了个小土窑,一直干到现在,一年烧制陶器几千件,收入仅有2万元左右。一家人住在老屋里,儿女都在市里打工谋生。老卓感叹,城里房子太贵了,孩子一直租房住。
走进卓师傅的老屋,几只精美的香炉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不过因为工艺复杂,销售量不大,现在一般不做了。
老两口的卧室看着让人心酸,黄土木质屋顶下,一张小床撑着蚊帐,陈设都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卓师傅说,老屋是51年前建的,材料就是当地当地特有的黏土,虽然破旧,但冬暖夏凉,维修也方便。
一束阳光照进厨房,传统土灶下,黄土地面干干净净。
桌面上的台板下,压着卓师傅家人和孩子成长的照片,时光在这里静止。
三间老屋的一侧是儿子的“新房”,非常简陋。平时小两口在市区租房子打工,暂时还买不起新房。
说到房子,卓师傅一脸心酸:“城里的房价实在太贵了,怎么攒钱都买不起……”
这是卓师傅屋后的小土窑,也是他养家糊口的希望。
现在他主要烧制一些陶器,主要品种有火篮盆、香炉、花盆、菜盆等,都是大别山区一带传统日用品,主产的“火篮盆”是冬天烤火用具,也是当地百姓陪嫁必备之品。
图为卓师傅烧制的花盆,美观耐用。
村落里,用残次的陶器累积而成的院墙,特色鲜明,成为黄窑村·独特的风景线。
当年,村庄前后兴建有72座土窑,专门用来烧制瓷器,利用淠河水运之便利,对外运输销售瓷器,现有陶瓷社老街一条,居民大多居住在老街附近,过往繁华景象,依稀可见。
如今,黄窑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让这里的百姓感到自豪,有关部门将在保护好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随着黄窑村知名度的提高,嗅觉灵敏的摄影人争先恐后前来采访创作,他们惊叹在传统村落里,还有小土窑在生产,而各种陶器又是那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