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黃種人被“歧視”的時光,網友:結局讓人淚目


歷史將會記錄,在這個社會轉型期,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馬丁路德金

19世紀大量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作為奴隸使用,在美國被稱為“最下賤的四等人”,他們用皮鞭、軍刀、手槍壓迫中國人幹最低下的體力活。

曾經的華工

這段時間華工參與美國100多條鐵路的建設,睡在火車車廂改造的簡易工棚裡,美國人完全藐視中國人的人權。

悲慘的華工

這段時間甚至被稱為第二次“非洲奴隸貿易”。

其實,對於黃種人的歧視從很早就開始了,甚至“黃種人”這三個字都是帶有歧視的意思在裡面。

在17世紀初時,歐洲的傳教士進入中國進行傳教,自稱為“上帝”之子,但是教義的傳送受到了阻礙,於是便開始對中國人進行了另一種形容——他們的皮膚不再像白色那般尊貴,而是一種暗黃色。

後來瑞典人林奈將亞洲人的膚色用拉丁語“luridus”定義,意思為黃色以及幽靈一樣的貶義詞。

關於種族歧視的話怎麼也說不完。

美國還在1931年拍攝了一部電影《傅滿洲博士之謎》,在其中尖嘴猴腮的清朝官員傅滿洲就是最大的反派,這是對中國人一次極大的抹黑。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

如今有許多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例如《黑色黨徒》《抱歉打擾》等等。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也有關於種族歧視。

由美國勞模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這名演員在年輕時候是美國最帥的西部牛仔,《黃金大鏢客》就是由他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這部電影就是《老爺車》豆瓣8.6

沃爾特.科瓦爾斯(後簡稱沃爾特)是一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老兵,他在福特汽車廠工作了40多年。

沃爾特

戰爭的陰影他變成了一個冷酷的老人,對於自己親人的關心也裝作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

沃爾特與家人說一句話就會吵起來

讓他最難以接受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的老伴去世了,這更是讓他感到心灰意冷,本來就孤僻的他,把自己內心的柔情掩藏的更深。

悲傷的沃爾特

他居住在一個亞洲移民的社區,他的鄰居是一個苗族的大家庭,他很討厭亞洲人的行為方式。

在一個深夜裡,一個叫做邵的亞洲小男孩居然在偷他心愛的老爺車,他立馬起床用槍趕走了邵,這更是讓他對亞洲人恨之入骨。

被沃爾特逮到邵

第二天邵的姐姐蘇帶著邵來道歉,原來邵是在遠方表哥的逼迫才做這件事情的,並表示願意給沃爾特打一個周工做為補償。

蘇和邵

隨著和蘇一家人的交談,沃爾特漸漸理解了他們在這裡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也與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可是,邵的遠方表哥並沒有就此罷手,幹出了更加喪心病狂的事情。

老人沃爾特決定為了邵一家而戰鬥,他究竟會如何行動?

這部電影有點類似於《伴我同行》,電影裡充滿了輕鬆詼諧的對白,影片節奏十分的舒緩但是充滿了力量,從每一句臺詞中都可以看到導演想要脫離俗套劇情的努力。

在電影最後沃爾特完成了自我救贖,最後他消除了對於種族的偏見,但是他也因為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付出了代價。

我覺得電影中最大的遺憾並不是沃爾特的結局,而是沃爾特始終沒有放下對於家人的敵意。

關注的人每天都開心!

評論的人每天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