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老北京小吃攤的上色彩照 大名鼎鼎的爆肚馮原來是個帥小夥


在以前老北京,稍微有點錢的人可以下館子,而更多的行走商販,車伕勞力卻每天忙碌,對於吃食無非以填飽肚子為主,因此對於吃的要求比較簡單。


所有為了滿足普通下層百姓的需要,在店鋪以外,老北京勞動力集中的市場和衚衕口也擺起了不少攤位提供小吃。
這些攤位主要售賣的是豆汁、灌腸、爆肚等具有北京特色的著名小吃。
根據統計,當時在北京攤位上經營的小吃品種有200多種,其中100多種是經常經營,50多種是每天經營。
這些小吃攤位遍佈京城內外繁華的商業地帶,顧客主要以下層百姓為主。
他們在售賣吃食的同時不少也售賣燒酒,那些匆匆趕路的車伕或暫時無法回家吃飯的人在這些攤位上隨便吃了一點東西就可以暫時充飢。
北京小吃融合了漢滿蒙回等各民族的飲食特色,不但彙集南北,其中不少還具有鮮明的宮廷特色。
以前的北京小吃攤許多並沒有固定的攤位,多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很多這次吃了下次就不定在哪裡才能遇見,因此很多人把北京小吃也成為“碰頭食”。
也許正因為這樣,在許多人心中過去的北京小吃更讓人回味留戀。
老北京小吃中鼎鼎大名的爆肚馮,可能許多朋友都不會想到當年的“爆肚馮”竟然還是一枚帥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