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大兵工廠-漢陽兵工廠


漢陽兵工廠是晚清時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到湖北後主持創辦的軍工製造企業,原名湖北槍炮廠,於1892年動工,1894年建成。雖然漢陽兵工廠創建時間晚於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軍工企業,但由於不惜巨資從德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製造連珠毛瑟槍和克虜伯山炮等成套設備,所生產的漢陽式79步槍、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因此,成為晚清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

1895年8月開,始小量生產,冬季重建完成,開始生產,仿造德國出品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因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為88式,其全稱為7.92毫米88式毛瑟步槍。使用圓彈頭。1896年,開工生產,第一年生產1300枝步槍。1900年,義和團運動,光緒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張之洞撥湖北槍炮廠生產之小口徑毛瑟步槍三千枝,無煙子彈五十萬發,洋制黑藥子彈五十萬發,運往陝西,交付於岑春萱,供其募勇勤王。

民國三年6月,左右稱漢陽兵工廠,簡稱漢廠或鄂廠。民國五年,從上海兵工廠運來製造機器170多部至漢廠,整頓和恢復了生產。民國十四年2月,漢陽兵工廠電機分廠開工生產,將蒸汽動力改為電力,由兵工廠發電廠兩臺交流發電機供電。制槍機器由清末的34種360部增至640部。民國六年,新增炮彈機,袁世凱為維繫統治,實行炮和炮彈分兩地製造,以便分而治之。民國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佔領武漢。


1929年,漢陽兵工廠、火藥廠歸以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管轄。民國二十一年10個管理部門,13個分廠,主要設備1600多臺。1938年日軍大舉進攻,西遷,漢陽兵工廠改成兵工署第一兵工廠,漢陽火藥廠改稱兵工署第二兵工廠。1945年日軍投降後,共接收這類軍械所和軍用倉庫100多處。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由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後勤部軍械部接收,定名為四野後勤部軍械部修械廠。

漢陽兵工廠自開機制造槍炮,至宣統元年,共造馬、步快槍130658支,各種炮986門,槍彈61776554顆,各種炮彈989484枚,各種炮架905副,炮彈殼、碰火、底火971671枚,炮器具各種鋼坯44.6萬餘磅,無煙槍炮藥27萬餘磅,硝鏹水200餘萬磅。所產槍炮彈藥除用於本省軍營外,多數撥解京師,分濟各省軍營。1895年至1908年的14年間,漢陽兵工廠共造步馬快槍11萬餘支,槍彈4000萬餘發,炮985尊,炮彈98萬餘發。

1917年,每日能產槍彈20餘萬顆、炮彈2000餘枚、步槍150支、過山炮10餘尊、陸路炮3~4尊。繼1914年總辦劉慶恩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支自動步槍後,1920年開始生產機關槍和手槍,1921年開始生產大正6年式7.5生的山炮,1922年開始生產黃色、白色、黑色和黃色安全炸藥,1924年開始生產7.5生的迫擊炮和炮彈,1926年開始生產飛機炸彈,1927年開始生產手榴彈。至1928年,共生產各種槍支70餘萬支,炮2000餘門,槍、炮彈4.33億顆,炸彈864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