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廠裡能一干七八年,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去的?

宜陽郎


能在廠里長期堅持工作的並不多,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工資高不願離開,也有的人是由於沒有什麼一技之長,與其去外面處處碰壁,還不如繼續呆在廠裡,至少工作穩定還有錢掙等等。


每個人堅持下去的理由各不相同,眾說紛紜,這是一個開放性問答。下面來說說我本人認為能夠在廠里長期堅持工作下去的幾點理由,僅供大家參考!


一、工作已經七八年,工齡不短,憑經驗和能力可以為自己的升職加薪加分


大家都知道,在一個地方工作的時間越長,工齡也就越長,也就意味著工資上你比剛進來的新人在工齡工資上有很大的優勢。


另一方面,在廠裡工作了七八年,這段時間能為自己積累不少的經驗和能力,而這些恰好又可以為自己的升職做鋪墊。試想一下,一個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員工和一位剛進來沒多久的新人一起競爭同一個管理崗位,最後誰贏得概率較大?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老員工的勝算更大。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方式,長期的不斷積累和沉澱可以為一個人的成長增加取勝的砝碼。


二、離開廠不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


廠裡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簡單易上手,一般人剛進來花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獨立展開工作。


而且廠裡多半是機械化工作,流水線作業,比如電子元件的包裝,服裝的打包等等,一個人長期十幾個小時地待在這樣的環境裡,猶如沒有靈魂的軀殼,重複一個動作成百上千萬次。


長期以往地幹同一個事情,能夠磨滅一個人的鬥志和激情。突然離開工作了七八年的崗位到外面去找工作,一下子很難適應。拋開廠裡學到了零星技能不說,其他的能力基本為零,一切需從頭再來,再加上年齡上也不佔優勢,這一切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


三、很多人廠裡工作已經“麻木”,“吃老本”不願接受新挑戰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大部分還是年輕人,不求上進,不思進取。寧願進廠也不願花功夫學習一門有用技能傍身,這是一種很普遍地社會畸形現象。


我表弟今年23歲,高專學歷,畢業之後也是一直無所事事,到處瞎逛。家裡曾經給他安排過一門工作:跟別人學電工技術,只是工作量有些大,工作環境差,但是掙得不算少。


但表弟嫌電工這門工作又累又苦,沒有聽從家裡的安排,而是獨自一人跟隨同學進了工廠。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在裡面呆了三年,今年過年看見他的時候,完全不像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他給我的印象就是:沒有年輕朝氣,沒有自己獨立思想,得過且過,逆來順受。


廠裡工作久了出來很容易被社會所淘汰,不僅僅是社會變化太快,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廠裡面出來的人大部分已經喪失了學習的技能,沒有思想毫無靈魂可言。大部分人寧肯吃老本也不願接受新的挑戰,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工作就是工廠制。


總之,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進廠,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出去接受新挑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標準,別人的事咱管不了也不敢問,重點是走好自己的路,讓腳下的路越走越順暢才是真!


祝好~~~


[文:新學堂 圖: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來自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職場領域新知識,歡迎關注新學堂,記得多多點贊,謝謝合作!]

新學堂


根據個人經歷分享,身邊也有朋友一直在工廠工作,一干十年的都有,那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堅持呢?

我有一個朋友從18歲開始就進廠工作,幹了5年左右,出來跟朋友一起做生意3年,最後生意失敗了,換了很多工作,比如銷售、快遞、外賣等,渾渾噩噩過了2年時間,又回到了工廠工作,現在在廣汽豐田的工廠做流水線,一個月穩穩當當5、6千,還有年底分紅,他已經覺得很滿足了,一干到現在,已經7年了,在老家買了房子,內部價格買了一輛豐田。

我覺得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文化水平問題

有一些人自己覺得文化水平低,只能去工廠工作,因為工廠沒有學歷要求,只需要有手有腳就行了,要求也不那麼高,想賺多一點,每天晚上再加加班就可以。如果沒有一技之長的話,再加上生活追求安逸,不想逃離舒適圈,也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低,不能勝任其它工作,再加上自己不擅於學習,不求上進,所以只能一直呆在工廠。

第二個:年齡增加問題

有一些人由於年齡已經超過了40歲,已經失去了出去闖一闖的激情,再加上現在失業率那麼高,不想輕易換工作,追求穩定,只要工廠不倒閉,就一直幹下去,雖然工資不高,但是至少能夠養家餬口,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讓他更不敢動。

第三:工廠待遇問題

有一些人在工廠混的很滋潤,從小工開始幹,再到管理崗位主任,再到廠長級別。一路成長升遷,工廠帶給他身份地位以及豐厚福利,他對待工廠就像再生父母一樣,會把畢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的工廠中。



綜上所述,在工廠一干七、八年的,大有人在,每個人的想法和選擇不一樣,無非就是求穩定,能夠不斷有收入就行,畢竟人跟人的起點、身份、學歷、年齡、家庭等環境不一樣,這也造成了有一些人願意一直待在工廠。


大麥哥vlog


我覺得7-8年很正常。我在火車上碰到過一個安徽大哥,他在崑山的電子廠已經10年了,在電子廠每個月可以固定收入5000左右,家裡有2個兒子要養,他需要這份工作。聽他的意思,只要工廠要他,他應該會一直幹下去。這些在工廠一干7-8年的人,我覺得他們能堅持的理由如下:

01. 養家餬口


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一些工廠的上班還算固定,工資也比較穩定,而且工資也是按時發放,這對很多人來說是算是不錯的工作了。

很多工廠,工作7-8年了,福利和待遇還是不多的。很多人正值壯年,家裡有老婆孩子、房子車子,父母要養,每個月都需要固定支出,工廠如果能帶來一份穩定的收入,為什麼不幹呢?

02. 為了以後的保障

以火車上的安徽大哥為例,35+的年紀,去找工作,可能多是體力勞動。工廠已為他交了10年的社保,再堅持5年,到了60歲,他就可以領養老保險金了,對他來說也是老年生活的保障。

很多在工廠7-8年的人,應該也有社保,他們也不想老無所養。既然工廠在提供工資的同時,也可以提供一份以後的保障,那對在工廠工作的人來說是件好事。

03. 除了這裡,可能沒有更好的去處了

沒有技術,沒有學歷,如果再加上年紀大,你以為找個工作容易嗎?

很多人來來回來,反反覆覆,從這個工廠到那個工廠,最後可能年紀大了,連廠也進不去了。

可能這些幹了7-8年的人,也早不想幹了,他們可能有過無數次離開的想法,但現實讓他們不敢離開。從工廠出來了可能依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想想自己的能力,可能再找工作還是工廠,甚至還不如現在這個工作。

04. 貪圖安逸

工廠流水線的工作,不需要動腦子,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很多人不願意或找各種藉口,不去提升自己,只想按照規定的模式去幹活。

髒活累活不願幹,也沒有能力或技術坐辦公室從事腦力勞動。在工廠裡待的久了,就更不願意主動尋求改變,原來還有一些的鬥志也消磨殆盡。

說白了,有一部分人就是懶,慢慢的越來越懶,不敢也不想出去嘗試。慢慢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貪圖安逸,將自己侷限在了工廠裡,日子過得渾渾噩噩,但卻不願意改變。



丁二毛不加班


有的人在廠裡能一干七八年,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去的?先談二個實例:

1、父輩一個單位堅持到退休

我的父母在一家企業都工作三十年,工作到退休,相信我們的父輩大多都是在一個單位工作到退休,那時候的職工有著更強的責任感。為什麼現在一個廠裡工作七八年,就要找堅持的理由那,這是多麼正常的事情啊!

2、我工作堅持到感動自己。

我自己畢業後也在一家國企工作十年,後來因為家庭原因,到北京這家公司,已經堅持工作七年了。這七年間因為公司的複雜人事關係,複雜的領導關係,工作的煩惱等等情況下也在“堅持與放棄”之間徘徊,也有多次想立馬“摔了電腦”辭職走人的衝動。但是,我腦子中有個信念“堅持,堅持,一切都會過去的”。我經常被自己“堅持到感動自己”

3.特定條件下的一種堅持

可能還有一種堅持是無奈之舉,因為各種自身文化低,所處的環境等原因,沒有更多的機會和能力進行選擇,只能困在這個地方堅持。是生活的壓力,自身條件限制選擇的一種堅持。我認為這種堅持比放棄要強。

堅持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送給所有的職場朋友們。


格子間的花兒


根據個人經歷,我在我們紡織廠做了有7年了,一直不想換廠,因為換個環境就是感覺很陌生,總覺的不習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廠老闆娘人很好,不管什麼結工資,從來都不拖欠,總之來說我也是個比較專一的人吧,在哪裡上班只要做習慣了,就會一直做下去


皖北小銀子


我的回答是我在我們廠到目前為止已經6年多了,讓我一直堅持下去的是以下兩點。第一點我們廠上班比較自由,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證產品的質量沒有人會管你。第二點我們廠計件工資多勞多得,而且計件想幹就幹不想幹也可以不幹。這個是一直讓我呆在這裡的重要原因


大姐大


說說自己的經歷,大學畢業06年,沒有關係,家裡條件比較差,做過銷售,電話安裝工,做過電子廠質檢,然後09年做木門銷售,木門管理,網絡推廣,我在這個廠幹了10年,一是熟悉,二是喜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重慶眼鏡兒


能在一個廠裡幹七八年的話,有以下幾點的可能。第一這個人可能年紀大了,出了這個廠可能不好找工作,第二就是這個廠的工資待遇還不錯,第三就是這個廠可能比較自由,第四這個廠的升職空間比較大。第五這個老闆為人處事不錯,比較會做人。主要就是這幾點。。。其實出來打工的人最在乎的事,是工資待遇如何。工資待遇不錯的話估計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都能幹七八年。特別是有家庭的人,不想老是換工作。。。


江西老表陳哥


^品味職場^來解答這個問題:在工廠中一干七八年的員工很多,許多人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幹到退休,是什麼能讓他們堅持下去呢?無外乎是經濟和能力等各項情況的綜合結果。

以下內容將從各個方面分析,希望能提高題主的認識。

第一、七八年的時間並不長

許多人一看是七八年就認為很長,其實每個人的生物鐘並不相同。

仔細回顧你自己的經歷,七八年也是一晃而過的事兒,你覺得日子過得久一定是自己的家庭事業等某一個方面過的不順利。讓你的日子變成了煎熬。

同樣的道理,你用自己的生物鐘去審視別人的七八年也不大合理,特別是有些孩子已經上了初中的人,感覺幾年的時間都是一晃而過,來不及回味就已經步入老年人行列了。

第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就業模式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想法“過個兩三年不辭職都覺得有點說不過去”,特別是在大城市中,就業機會比較多,可以供選擇的機會也比較多,辭職變成了家常便飯。特別是在以下企業中辭職的現象屢見不鮮:

1.外企

外企的自由度更高,職員之間的流動性較強,不同公司之間整個團隊的挖掘都存在。為什麼外企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1)薪酬制度

外企員工的工資隨著年限的增長也會有一定的漲幅,但一年基本在5%~8%左右,工作幾年的老員工經常發現自己的工資比剛進來的新員工還要低,原因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應崗位的薪酬待遇已經水漲船高,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跳到另一家公司,薪資漲幅就能達到30%,如果過一兩年你再跳回來,工資漲幅同樣能達到30%,神奇不神奇?

(2)企業文化

外企的開放性更高,企業員工的流動被認為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連領導層也經常跳槽。

2.私企

私企老闆的任性是有目共睹的,他看上的員工會想盡一切辦法留下你,當你的價值已經不復存在時,你就被打入冷宮逼著你走。

私企對利潤的追求更高,對員工的要求也越高,許多年紀大的員工都儘量找一家國企待著頤養天年。

第三、你眼中的堅持在他們心中只是一種習慣而已

當一件事情變成需要堅持時,它的持續性就存疑了,只有讓這份工作變成你的喜好或者滿意的習慣才能夠長久。

1.喜歡這樣的工作模式

有的員工就喜歡工廠上班的模式,成天跟機器打交道讓他覺得輕鬆自在,不像跟人之間的交流需要勾心鬥角。

而且上下班的時間比較固定,不需要太操心。

2.喜歡這樣的工作待遇

工作待遇的滿足是一個人長期留守的最大動力,千里為官只為財,工作也是一樣,錢到位了,其他的也就到位了。

3.穩定的家庭和工作環境讓人喪失了鬥志

工廠上班很穩定,在裡面呆幾年以後會讓人忘記了拼搏,在一個相對固定和封閉的工廠裡上班,跟外界的交流也相應的變少,出去闖蕩的動力也就消失了。

最後的總結:我們習慣於用自己的思維思考別人的處境和想法,其實只有真正處於內部的環境中才能體會穩定是大部分人的需求。因此在一個工廠裡上班七八年,不應該大驚小怪了。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喜歡就分享轉發,更多精彩請關注

品味職場


現在一個廠裡幹七八年的人有,小的廠子,有的人能幹到廠子倒閉。前幾天,碰一個哥們,84年的,在廠裡幹了17八年了,社保都交完了,心裡是滿滿的佩服,堅持,說起來容易,做到,自認做不到。

網上一片文章講馬雲說的老闆留不住人不出乎兩點∶心,受委屈了,錢,沒給到位。其實是大部分可能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開始我們做著人人都可以乾的工作,在學習技能的階段我們可能得不到好的臉色(在駕校我們交著錢還挨著訓呢),簡單的工作好學易上手,一個崗位做久了,難免會枯燥乏味,身心疲憊。

守著一個沒有什麼技術要求的崗位幹幾年,收穫了年齡,熬成了老資歷,領著和新員工一樣的薪資。多了我,多發一份工資,少了我,輕鬆再招一個。

在一個地方能做七八年以上,要麼是技術提高了,工資漲了不少,要麼是有點管人的能力,提了小領導。如果是在普通崗位一直幹了這麼久,一定是心態好,工作認真不出錯,同事之間,還有與小領導之間處好了關係,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與世無爭。我不能做到的,就會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