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隊譁變有多危險,看看漢朝和明朝的下場,拖欠工資真惹不起

在古代,很多時候都需要靠武將來維護朝代的安危,但是就是有些皇帝們不記人家武將的好,最後還活生生的將這些軍隊們逼到了譁變的程度,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基本上這個朝代就完蛋了,而且還是連根拔起,不留一絲的餘地,看看東漢和明朝的下場,就知道拖欠工資真的惹不起。

很多朝代都是因為軍隊譁變導致最後國家的滅亡,最典型的就是東漢末年和晚明時期。東漢末年,很多大臣其實還是漢朝的舊臣,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冒牌貨,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真心效忠於漢朝的,即使是咱們看到的大權臣董卓同樣也自始自終覺得自己是漢朝的遺臣。

董卓之前就算是一個小混混一樣的存在,他屬於邊境六鎮當中的一個家族,他父親其實在他從小的時候就對他進行培養,只不過自己對很多東西不感興趣,最後只有一個射箭技術是練到家了,其他的都是在打醬油。本來他根本沒有機會脫穎而出,但是正因為東漢時期的外戚專權問題嚴重,將他給突出來的。

董卓這個人,雖然自身條件不好,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好結交這些豪強、好漢,黃巾軍起義給了董卓這個一方軍閥一個機會,天下各路好漢們都紛紛為了維護漢朝的統治,鎮壓黃巾軍,希望得到朝廷的一官半職,但是很多人都是皇帝用了之後,沒給他們一個什麼東西,就讓他們回去了,久而久之就讓這些軍閥們有了一些不滿。

本來接著就是加官進爵,但是等著他的卻是兩次的逼他繳械,而且還不給賞賜,也就是朝廷根本不給他發工資,這樣就很嚴重打擊了他的積極性,本來就是想得到朝廷的認可,走到權力的中心,但是既然你皇帝不認可,我還不如自己封官,於是就有了董卓進京,開啟了三國時代亂世。

同樣到了明朝,明朝最大的問題其實和東漢不太一樣,是他真的沒有錢發工資,外面有滿清的入侵,內有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起義不斷湧現,而且再加上百姓們窮的吃不上飯了,這些東西都需要朝廷進行撥款,可是國庫當中真的沒那麼多錢了,要想得到更多的錢,就只能開源或者節流,可是這些東西都是全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們實在是壓榨不出來了,這樣的情況下,軍隊不滿意了,拼命打仗但是沒有工資,連吃的都沒有了,很多人都是不願意的。

因此明朝最後就是輸在了沒錢上,尤其是在遼東防線上面,關寧鐵騎這樣的軍隊就是一支利箭,要是用的好會刺進敵人的心臟,要是用不好簡直就是滅亡自己的一把刺刀。像孫傳庭的死,其實就算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序幕,他在鎮壓李自成軍隊之時,對於糧食一事就很發愁,基本上明軍就是一種彈盡糧絕的地步,當時的孫傳庭其實本來就贏了,但是就是以為崇禎皇帝的瞎指揮,讓李自成抓住了他們糧食的把柄,將明軍的糧道給斷了。

更奇葩的是,本來孫傳庭已經制定了戰略,但是因為一個豬隊友陳永富的不配合,造成了整個明軍譁變,讓李自成有了可乘之機,導致兵敗如山倒,孫傳庭在這次戰役中敗了,還死在了李自成手中。這一下子就是明朝大廈傾倒之時,因為不久之前松錦會戰當中,遼東剛剛戰敗,此時在農民起義中也敗了,導致了明朝最後的滅亡。

光從這兩個朝代,就可以看到,古代一旦出現了大型的軍隊譁變,基本上就沒戲了,唐朝的安史之亂不正是安祿山率先進行的軍隊譁變,才導致的唐朝整個大亂,開始了下坡路。拖欠了工資真是惹不起,這種拖欠有時候拖得是錢,有時拖得是權力,總之拖什麼都不能拖武將們的“工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