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車滿地跑的年代,日系車為何偏愛自然吸氣?

L60


應該是渦輪車滿地跑,為何日產和豐田偏偏喜歡自然自吸,現在日產在中國推出的汽車大部分都是自然吸氣發動機,現在日產自吸發動機有1.5L,1.6L,2.0L和2.4L自吸發動機,在中國汽車市場廣泛使用;豐田一開始也都傾向於自吸發動機,像1.6L自吸,2.0L自吸,2.4L自吸發動機,但是最近幾年開始轉型渦輪增壓發動機,現在常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有1.2T和2.0T;本田在跟著世界殘留瘋狂搞渦輪增壓,1.0T三缸機,1.5T高低功率版本發動機,2.0T發動機,其中本田車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直接覆蓋了中國80%以上的銷量,像雅閣,思域,CRV,冠道等車型,都匹配了這款發動機!



渦輪增壓發動機由大眾汽車研發,也是在大眾的帶領下逐漸走向成熟,早期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缺陷非常多,該發動機耐久性較差,動力不穩定,並且渦輪還經常壞,日系車偏向於保守,自然而然喜歡性能穩定,耐久性較好,技術較成熟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渦輪增壓發動機依靠過多壓榨發動機潛在能量,提升車輛的整體性能,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渦輪介入轉速較高,發動機進氣量必須在渦輪介入之後才可達到最佳狀態,而渦輪介入過程中,發動機動力會有突然增加的感覺,影響車輛的駕駛線性感,所以車主駕駛渦輪增壓發動機車輛,在起步時,車輛應答性非常慢,但是起步之後動力迅速提升,這樣的特點不大符合日系車發展戰略。



但是現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介入轉速非常低,有的發動機在轉速達到1400rpm時,發動機扭矩就可以達到最高扭矩,車輛加速感直接完美解決,並且渦輪增壓發動機耐久性逐漸提升,穩定性也日益提高,並且現在中國排放法規逐漸趨於嚴格,而渦輪增壓發動機在車輛排放方面做的非常好,日系車想要繼續取得突破,必須要致力於發展渦輪增壓發動機!

綜上,日系車發展渦輪增壓發動機乃是汽車的發展趨勢,是適應當下環境最好的戰略路線,日系車必然要這樣走下去。


汽車概況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確是越來越多,不過日系車也不是說只偏愛自然吸氣,因為很多日系車也逐漸的推出了渦輪增壓發動機!不過,相對來說,日系車的確在推進渦輪增壓器方面不是那麼熱心。

1、渦輪增壓發動機故障率高

早期,在渦輪增壓器採用全浮動軸承以前,渦輪增壓器相當脆弱,一般的渦輪增壓器都沒辦法撐過10萬公里,而渦輪增壓技術在早期並不成熟,潤滑和散熱無法解決,機油丟漏也是常有的事情,此外,早期的渦輪增壓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增加動力表現和降低排放,而相對而言,日系當時的自然吸氣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以沒必要貿然跟進,而對於日系車而言,保守和實用主義導致其沒有及時推出渦輪增壓發動機。

2、日系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穩定、成熟

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領域日系是有優勢的,油耗低、震動小、故障率低,既然這方面有領先的優勢,就必要也跟著使用當時並不成熟的渦輪增壓技術。

3、渦輪增壓發動機省油的原理

同功率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排放和油耗都有很好的表現,實際上歐洲之所以大刀破斧的使用渦輪增壓技術,其主要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適應不斷嚴苛的歐盟排放法令,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降低發動機最大扭矩輸出區間,可以利用較低的轉數輸出較大的扭矩,使發動機的最佳燃燒效率轉速降低,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如果想要輸出同樣的功率,其發動機轉速會比較高,因此渦輪增壓器的油耗也相對較低。

4、日系認為自吸+混動才是未來

任何車企的技術都是有傳承性的,日系在小排量自然吸氣方面有技術優勢,自然不會輕易放棄,為了降低油耗,日系採用的技術方案就是混合動力,利用阿特金森自然吸氣發動機+電動機匹配,在低速起步時利用電機驅動,在勻速巡航時用發動機驅動,這樣就解決了發動機在低速大負荷工況的高油耗問題。一方面,日系繼續研發自然吸氣技術,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都有獨到的自然吸氣技術,另一方面有混動技術,所以說日系在當時真的沒必要使用渦輪增壓技術。

5、渦輪增壓的弱點正在被克服和解決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渦輪增壓技術也逐漸的完善,一些渦輪增壓器固有的問題和弱點正在逐漸的被攻克,浮動軸承的使用使渦輪增壓器的壽命大大延長,已經可以做到和發動機同壽命,而小慣量渦輪的引入,基本上解決了渦輪遲滯的問題,此外還有可變渦輪截面技術,渦輪增壓的技術越來越完善。

而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另一個固有的優點也凸顯出來,那就是動力表現,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在低轉速輸出較大的扭矩,也就是說同樣的輸出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在較低的轉速就可以獲得,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則需要在3000-4000轉才能輸出相同的扭矩,發動機高轉速導致噪音和震動增加。給人一種加速乏力的感覺。因此,也許是感受到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壓力,迫不得已,日系也逐漸的引入了渦輪增壓技術。

6、日本不缺乏渦輪增壓技術

實際上日系從來並不缺乏渦輪增壓技術,上世紀60年代,日本大量流行的K-car,只有0.66L的排量,只能通過安裝渦輪增壓器增加動力。本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F1賽場上獲得了驕人的戰績,1.5T 在4Bar的渦輪增壓加持下,爆發出1050匹馬力,後來國際汽聯不得已徹底封殺了渦輪增壓引擎。而日本雖然不推出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卻一直提供渦輪增壓器,石川島、豐田佔據了渦輪增壓器一半的市場。大眾的1.4T渦輪增壓器就是石川島提供的。


眾口說車


首先,這個渦輪滿地跑,是中國大陸的一大特色,你去日本、北美,還是大排量自然吸氣佔主流。

為啥?

因為中國油價高啊!

因為老百姓圖省油啊!

因為我們按排量收稅啊!

怎麼樣,這個回答滿不滿意?

渦輪增壓作為近些年比較流行的技術,在較小的排量內能提供較大的動力,既能滿足我等P民百姓對動力的需求,又能達到一個比較低的油耗,所以在中國比較受歡迎,1.5T渦輪增壓發動機也成為大部分A級車的主流。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渦輪增壓車型在帶來低油耗高動力的同時,也有一些負面效果:急加速不穩定,養護成本高,加速頓挫感明顯。

個人感覺: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小國,對這種工業產品質量尤其看中,所以日系車寧願沿用老技術,使用大排量自吸發動機,也不願增加維修成本來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

動力不夠?我再加點排量,再加倆缸。

但是總會屈服在金錢之下,大家都選小排量渦輪了,我還踏踏實實做我的大排量自吸?哥們也得養家餬口啊!

所以,本田出了1.5T渦輪增壓發動機。

但是可以看出來,日系在渦輪增壓領域,確實不如德系車,看看我們“秒天秒地秒空氣”的思域,機油乳化。

不止思域,CRV、1.5T雅閣同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在追求家用和質量穩定方面,自吸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現在的啟悅等車型,動力也夠,油耗只有6L左右,算是很省了。

如果我來選,還是選擇大排量自吸,踏實。

我是波波嘚車,碼字不易,求您一個關注。


波波嘚車


渦輪車為什麼滿地跑?

是因為渦輪車省油環保嗎?不見得。

車企不知道這個道理嗎?肯定知道。

那為什麼還要大力鼓吹和生產渦輪車。

還不是因為碳排放的限制。


而且,我們國家是按排量收稅費的。

所以,碳排放實行限額制後,

國內車企 和 進入國內的汽車品牌,藉機一窩蜂的上了渦輪車

而日系在其主力車型上繼續採用自然吸氣發動機,

而且熱銷的幾款大中型車款也是繼續使用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這就形成了日系偏愛自然吸氣的印象。


日系的渦輪車為什麼姍姍來遲?

說白了,還是成本問題。

日系在減排方向一直研究的是提高發動機效率和新能源。

而渦輪機,會增加各種成本,不符合日系性格。


自然吸氣發動機換成渦輪發動機,不是說簡簡單單的加上個渦輪就完事的。

涉及到一個車企方方面面的環節,由此引發的成本增長問題不容忽視。


設計成本,

渦輪機的設計、發動機的設計、發動機艙的設計、電氣通路的設計……。

測試成本,

單機的測試、整裝的測試、環境的測試、極限的測試、耐用性的測試……。

製造成本,

材料成本、換裝調試成本、時間成本、人工成本……。

運營成本,

採購成本、庫存成本……。

維護成本,

週轉成本、培訓成本……。

營銷成本,

品牌推廣成本、口碑營銷成本……。


總結

這一大攤子的成本算下來,簡直就是在挖日系廠商的肉。

按他們的習慣,肯定是準備、準備、再準備,

在尋找到一個最佳的成本方案後,才會推出自己的渦輪發動機。

現在日系不都在陸陸續續的上渦輪發動機了嗎?

點贊,點關注,分享汽車與旅行的趣事兒。


峰川裡


時至今日,汽車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比較普及了。

由於渦輪增壓發動機本身具有動力強,提速快的優勢,所以目前市場上的很多主流車型都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

但是我們卻能發現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日系車型很少會選擇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反而更加傾向於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那麼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

首先,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區別就在於其內部結構和吸入空氣質量的不同。

一般來說自然吸氣發動機進氣壓力和大氣壓基本保持一致,而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在自吸發動機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渦輪增壓器,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而且燃油經濟性也比較高。

其次,雖然渦輪增壓發動機擁有著一些優勢,但是啟動之後卻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介入,不同的車型介入的時間也不太一樣。

這就導致很多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工作初期會讓人感到有一些延遲和無力感,而當渦輪開始工作時,突然增大的動力輸出和加速感會讓人感到有些突兀。

自吸發動機的加速過程則更加趨向於線性而且比較平順,給人一種非常舒適的駕控感受。

最後,日系汽車一向都是以其耐用性和穩定性而聞名,造車理念與強調動力輸出的美系和德系車有所不同。

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其工作壓力比較高的原因,所以損耗率自然也是偏高的,裝配的汽車所需要的維修保養費用就會相應的增加,而且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極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再加上部分日系汽車配備的是比較平順的CVT無極變速箱,所以如果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就顯得有些不太協調了。

綜上來看,日系汽車偏愛自然吸氣發動機也是有很多原因的,並非是其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不成熟,而是有綜合考量的。

同時,這兩種發動機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在購買汽車時,我們也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


汽車觀察家


渦輪增壓就是噱頭啊,忽悠我們,試問早高峰,你在高架橋連續半坡起步二十次。高速路限制120公里啊,你開渦輪增壓能開三百公里嗎?都是炒作啊。渦輪增壓維修成本非常高啊。有的人搞壞了修理費好幾萬啊,我們買汽車代步對不對,又不能上被窩裡摟著睡覺。高配就是多花錢啊,輪轂,內飾,真皮座椅,輪胎,天窗,都是忽悠我們錢包的


紅色的軍旗


渦輪增壓發動機熱潮是大眾掀起的,在遍地自吸發動機的年代,渦輪增壓發動機以著高扭矩低油耗領跑。但是早期技術並不是很成熟,渦輪遲滯、燒機油、壽命短等缺點也同時存在。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渦輪增壓技術也逐漸成熟,越累越多的廠家都把目光轉向渦輪增壓發動機。

而日系車商均已保守著稱,骨子裡的想法就是自吸發動機更適合家用。故障率低、皮實耐用、維護費用低、維修保養更容易、成本低、沒有渦輪機產生的高溫、零部件磨損也低一些。

而自吸發動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平順性,動力呈線性
輸出,而不是像渦輪機那樣,動力突兀,不線性、輕踩油門渦輪不工作,或者工作壓力不足。深踩油門時渦輪全面介入,動力瞬間爆發,突兀感比較強。這樣汽車平順性就會差一些。尤其應用在越野車上,越野車應用自吸發動機更好一些,動力線性輸出更容易控制,踩多深動力有多大,汽車更容易控制,尤其在越野的時候,臨界狀態下動力過強車輪打滑,如果是渦輪增壓車型就變得不容易控制,例如H9。因此日系下硬派越野仍然採用自吸發動機,例如豐田普拉多、酷路澤、奔跑者、雷克薩斯的570等車型。而一些城市SUV則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豐田漢蘭達、雷克薩斯NX/RX等系列車型。



目前日系車幾乎都採用或者正在準備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本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應用最為廣泛。一臺1.5T發動機幾乎是通吃,緊湊型轎車/中級轎車/緊湊型SUV/中級SUV等全部採用1.5T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經過大眾等前行廠家探索多年,已經趨向完美,有了大眾的實際經驗,後來者研發渦輪更容易一些,技術也趨向完美。例如採用小慣量渦輪,可以解決動力遲滯、突兀的問題。渦輪介入更早、動力也來的更早。同時採用雙噴射技術(大眾、豐田)也解決了進氣門背部積碳問題。而渦輪發動機的壽命也與自吸發動機相差無幾,穩定性也大大提高。



大眾用渦輪增壓技術使動力、油耗、排放趨向完美,而日系廠家覺得不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也同樣能動力油耗排放問題上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比如豐田、本田的油電混動車型,在自習發動機上進一步耕耘,開發出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配上電動機、電池共同來驅動車輛。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低轉低扭的弱點正好被電動機彌補,而高熱效率(41.6-42%)的優點被充分利用,用電池儲存多餘的能量,特定情況下用電動機驅動車輛,終油耗排放動力得到了完美的解決,也超過了大眾的黃金動力組合。但是兩田同時也沒有放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研發,但是長遠來看大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2.0T)可能逐步會被採用自吸發動機的油電混合系統所取代。



日產/三菱很少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逍客採用過1.2T發動機、天籟有2.0T車型,英菲尼迪有1.6T/2.0T車型。

同時日產/三菱是最喜歡用CVT變速箱的廠家,CVT變速箱的特點就是平順性好,與自吸發動機配合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這也許是是遲遲不全面採用增壓器的原因,畢竟自吸發動機更穩定、耐用、平順。而馬自達則更不需要渦輪增壓發動機了!獨有的創馳藍天技術是別人短時間難以超越的!可以看出來,日系車是不喜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但是大部分廠商都有自己的獨特技術與渦輪增壓發動機抗衡甚至表現還要更好一些。


水墨丹青一世情


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渦輪增壓器工作時溫度過高,會導致發動機的熱負荷增高,從而對一些零部件的機械性能造成影響,造成漏油等問題。第二則是日系在低端家用車上普遍採用CVT(日產是幾乎全系CVT,畢竟杰特克本家),CVT變速箱本身能承載的扭矩是有限制的,早期技術突破較小時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不合適。總之有技術原因也有歷史原因,導致日系車普遍採用自然吸氣發動機。

實際這幾年感受到法規的不斷加嚴,尤其是現在的雙積分政策,日系廠商們也開始使用渦輪發動機了,畢竟不改變就要死掉。

可以預見,受法規的影響,將來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小排量渦輪車,電動車,三缸機各種,對我們消費者來說,不一定是好還是壞。


小舟麻辣車評


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發動機各有各的好,自然吸氣發動機比較成熟,例如省油,故障率低,保養節約很多成本等!

渦輪增壓發動機加速比較猛,適合一些追求速度的年輕人,但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維修保養成本會比自然吸氣高,而且最重要的是,渦輪增壓容易出毛病,故障率會比自然吸氣高很多。

所以渦輪增壓滿地跑,自然吸氣依然沒有落後,兩者各有千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小木嘮嘮車


日系渦輪增壓技術比較差,比如說本田1.5t機汽油會通過發動機運轉進入機油,官方說通過召回能解決實際上解決不了,這是個設計問題,不是修改啟動汽車時候噴油量和換個長尺子能解決的。相匹配的cvt變速箱比較便宜,但是劣勢明顯,常見有長距離高負荷時變速箱過熱,有些傻逼還去刷程序造成鋼帶斷裂比較多。豐田1.2t發動機比較明顯的就是異響很大,容易出現爆震,頓挫很明顯,油耗不比同級別低,調低油表顯示給你點安慰。不是做不好,絕大部分原因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