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茶树芽头,采下来都能做白毫银针,金骏眉

《1》

最近,看到一款惊掉下巴的“金骏眉”。

假得太明显。

一眼看过去,条索特别花杂。

灰褐、青黄、暗褐斑驳,像工艺不好的轻火岩茶。

总而言之,这款茶光从外观看,根本联想不到金骏眉上。

看到这款假得彻底的“金骏眉”,不禁让人联想到和它一衣带水的白毫银针。

当前的茶界江湖里,金骏眉和白毫银针,属于福建茶的骄傲。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芽头,采下来都能做白毫银针、金骏眉。

白毫银针和金骏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2》

先来说原产地保护。

金骏眉,发源于桐木村。

按照金骏眉的相关标准规定,对于产区范围有着严格限制。

这点在金骏眉的定义里就有着明确规定:

金骏眉是以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为中心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65平方千米内的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采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独特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汤色金黄、汤中带甘,甘里透香”品质特征的红茶。

由此清楚可见,超出桐木自然保护区565平方千米范围内出产的茶,不论如何都不属于金骏眉。

前些天,刚好和另一位茶友聊到了金骏眉。

那位北方茶友,聊到他从浙江买了半斤金骏眉。

据说,那款茶是用梅占的芽头,加上金骏眉的工艺,制作出来的。

“那,产区呢?”

“就是在浙江呀。”

那,先不论树种和工艺问题,这根本不叫金骏眉,而是属于浙江功夫红茶。

当年,金骏眉之所以能成名,离不开桐木关独有的生态环境。

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桐木村,生态环境极佳,并且管理也很严格。

到了武夷山,绕过星村,驱车前往桐木关时。

外来车辆若非没有提前报备,那么早在皮坑关卡那,就会被拦截下来,根本入不了关。

在严格管理下,桐木关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保护。

植被繁茂,古树参天,竹海潇潇,茶树树种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特别的丰富。

到了桐木关上,甚至能邂逅一群活蹦乱跳的野猴!可见其生态环境绝佳!

驱车上桐木关时,山路颠簸。

一旁是陡峭的山壁,另一侧则是清澈见底的九曲溪,一路相随。

摇下车窗透气,空气特别的清新洁净,整个人好像换了一个肺。

早在第一次上桐木关时,心里就暗暗感慨:

“环境这么好的地方,这里出产的红茶,只要工艺别太差,都不会难喝。”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成就金骏眉不可或缺的必备前提!

再来聊聊福鼎白茶里的白毫银针。

福鼎白茶,同样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唯有原产地、原材料、原地加工的白毫银针,才能称之为福鼎银针。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貌。

不同产区生长的茶,特色差距甚远,品质不一。

采用外省茶树的芽头为原料制成的银针,哪怕工艺模仿得再到位,核心品质终究难以超越!

《3》

再来聊聊树种的影响。

金骏眉的树种原料,很有考究。

据桐木村当地的茶农介绍,做金骏眉,最好是用当地的菜茶。

那,到底什么是菜茶?

菜茶,其实是茶农对茶树的俗称。

指代的并非具体茶树品种,而是通过有性繁殖的茶树群体品种俗名。

简单说,武夷山当地没有名字的,或者分辨不出具体性状的茶树品种,都统称为菜茶。

通过茶籽繁殖出来的菜茶,有的是被风吹来的,也有的是鸟儿衔来的,东零西散的分布在各处。

这类菜茶在桐木关扎根后,经过代代的繁衍后,茶树原有的个性特征,已经不再明显。

丰富多样的茶树品种资源,为金骏眉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脱离桐木村独有的茶树资源环境,用特定单一树种做金骏眉,制出来的味道根本不对。

比如,大叶种的“梅占金骏眉”。

光从外观上看,就与真正的金骏眉,半点不相像。

芽头过于粗壮,少有毫毛,色泽不匀。

根本不像桐木当地菜茶芽头的影子。

桐木关当地的海拔高,哪怕是盛夏时节上桐木关。

当山下热浪灼灼时,到了桐木关依旧一派清凉。

在春季期,桐木村上的气温更要低出不少。

低温环境下,茶树可以启动自身御寒机制,茶树芽头发得更慢,发得更少,数量更珍稀。

真正当地出产的菜茶,芽头根本达不到梅占那般匀称、粗壮的状态!

再来说白毫银针。

按照白茶的国家标准,白毫银针的定义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白毫银针的树种原料有着严格的界定。

当前的市面上,有不少云南白茶里的月光白,被人当作白毫银针售卖。

其实,这根本不对。

毕竟这两款茶之间,差距很大,根本不相似。

月光白,由云南当地的大叶种制成。

从芽头大小,芽头形态,白毫多少等多方面观察,长得都不像福鼎的银针。

月光白,可以另外取名月下美人,塞上弯勾等,走自己的特色。

一味将月光白当成白毫银针,亦步亦趋,只能是邯郸学步!

从长远角度看,并没有好处。

《4》

真正的金骏眉和白毫银针,标准模样是什么?

标准金骏眉的颜色,在于金、黄、黑相间,色泽有着润感。

捧起一把干茶,颜色应以黑色偏褐为主,除了条索边缘略微带些深咖色外,没有其余过杂色系出现。

尤其是金色和黄色,不能过多出现。

金骏眉并不是颜色越金越好。

颜色偏黄,金毫过多,甚至于没有任何黑褐色的金骏眉,要多警惕,这是不是冒牌货。

毕竟,当前的市面上有不少福云六号假冒的金骏眉。

这类“金骏眉”,模样活脱脱就似金毛猴,呈现大片的金黄色。

从外观上看,着实怪异。

此外,除了外观,还可以通过闻茶香,帮助判断。

桐木当地出产的,根正苗红的金骏眉,茶香闻起来是很高雅的,拥有独特的高山韵。

花香、果香、蜜香、薯香等综合香型,悠扬持久。

尤为是其中的花香,闻起来更是别具风流。

闻起来清新淡雅,不过分浓艳,分外清丽。

而白毫银针,标准的福鼎银针,模样在于“一旗一枪”,粗壮的芽头旁带着小叶壳。

饱满丰腴的芽头上,白毫密披,摸起来质感柔顺。

但凡出现芽头瘦长,芽头光秃秃,白毫大量脱落的白毫银针,品质都十分堪忧。

将福鼎银针和云南月光白拿来对比,最明显的差距,是在芽头的体态上。

福鼎银针的芽头,是直的。

当春茶季采茶时,茶园里能看到无数的芽头,精神抖擞的立在嫰梢。

哪怕经过制茶干燥后,芽头脱去水分,芽头整体看起来依旧是直的,芽尖略微往里收。

而月光白的芽头,一眼看去,它就是弯的!

根本不似福鼎银针的风采。

《5》

一款好茶的诞生,有着严格的要求。

天时地利与人和,一样不能少。

真正的金骏眉和白毫银针,并没有那么好模仿。

随随便便的芽头采下来,按照金骏眉的工艺加工,就能制成金骏眉。

而按照白茶工艺制成的,就叫白毫银针。

这里,且不说树种适制性的问题。

单从产区上看,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买茶叶,买到的如果不是原产地出来的龙井、老班章、牛栏坑肉桂、金骏眉,那还有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