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海報驚豔發佈,背後設計師大有來頭

前兩天,金雞獎海報被誇上了熱搜。

沒錯,是這隻雞!不是獲獎電影!

金雞獎自打開辦以來,任他風雨我自不動如山,始終堅持自我,

這次終於一改畫風,變成了一隻高大上的金雞!

猶記得之前,金雞獎的畫風是這樣的。

(性感吳京,在線發牌)

還有這張令人窒息的背景板,真的土到一言難盡。

今年這版海報的靈感據說是來自“大浪淘沙始見金”,黑金配色,金雞昂首,和背景融為一體。

兩個版本分別隱含大海中“揚起的帆”和“回家的路”,傳達金雞獎迴歸初心的寓意。

簡約大氣不失格調,一眾操碎了心的網友終於安心了。


之後,官方在微博上曝光這版海報的作者是荷蘭的lava熔岩觀(北京)設計工作室

工作室的創始人漢斯·沃爾貝斯(Hans wolbers),有著國際平面設計大師的稱號,曾被評為“歐洲年度藝術指導”。

先來品品部分設計,國際化設計風格與本土民族元素的融合。

這家工作室於199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2013年,這家立足於平面設計的公司造訪北京,一下子喜歡上了這裡,於是在此設立業務。

2015年,熔岩工作室操刀設計了中法文化之春,給法國名畫裡的王公貴族戴上京劇臉譜。

視覺衝擊與文化交融,讓無數人驚歎。

不僅如此,這些嚴肅正經的肖像還會跟你擠眉弄眼,簡直穩中帶皮。

除了臉譜,他們還把手伸向了中國的酒文化。

結合宋代詩歌,用幽默的視覺效果和排版描述酒中意蘊。

《醉歌》陸游

《真一酒》蘇軾

《鷓鴣天·吳子似過秋水》辛棄疾

《雨霖鈴》柳永

《青玉案》黃公紹

《臨江仙》徐昌圖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書》蘇軾

《次韻樂著作送酒》蘇軾

法語文化節,他們也用了非常典型的馬格里布地毯作為靈感,

非常抽象地用法語字母、詞組設計了極其特別的語言魔毯。

2016年的年畫,以火山為主要元素,

結合生肖,設計了一款很炫酷的海報。

並在之後的每一個新年,都用生肖作為靈感製作一張卡片。

2016年北京設計周的白塔寺再生計劃,這家工作室以嶄新獨特的視覺形象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還設計了一個“常規”的小冊子,把所有的信息製作成9卷,每卷長達2公里,重80公斤,

遊客不需要拿一個個小冊子,單單從卷軸中就能獲取信息。

每個季度,他們還會為瑞士駐華大使館設計文化日曆,

將黑體字和別出心裁的圖形放置在有序排列的網格中。

細心的話,你會發現,他們在每一期的封面上,

都會向讀者介紹一位瑞士設計師。

他們通過這種形式,把日曆本身做成了一個不斷豐富的瑞士設計博物館。

威尼斯第16屆國際建築雙年展上,“中國城市—社區”展覽正式啟動。

Lava的穿越中國城市展覽再次以新的概念給了人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用氣泡在畫面中重疊交錯,塑造新的形態。

今年的澳大利亞文學週上,他們設計了一款海報,

不管是正著看還是反著看,都不耽擱你理解主題。

把傳統文化轉換成數字,把國際化風格與本土文化結合衍生出新的視覺效果,功力確實不俗。

但實際上,這家工作室背後也付出了很多,初到北京的時候,他們就幹了件大事,成立了第一個“移動設計公司”。

然後走街串巷,駐紮小衚衕,用筆記本電腦在熱鬧的人群中為一些商家免費做標識。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場以設計為驅動力的冒險,

也是一種自下而上了解中國市場的方式。

為了方便溝通,他們還特地做了張表格,讓那些來找他們做設計的商戶自己勾選,

然後根據上面的需求做產品,不滿意就立刻現場溝通修改。

是這段經歷讓他們更瞭解中國的市場需求,快速掌握了兩國之間的設計元素融合之道,才有了今天的金雞獎海報。

能透徹消化周圍環境信息,把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重新設計包裝,

附著令人驚豔的魔力,也許這就是設計師背後的深邃思考和人文關懷。

“雞,這次海報及格了!現場舞美設計和電影也要加油啊!”

如有商務與廣告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