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的云从科技,用人机协同定义未来城市

从机场到城市,今年下半年,云从在推进AI技术落地上可谓动作频频。

9月,云从携手华为、中联通、东方航空一起打造的东航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正式落地大兴机场,实现了机场刷脸登机、安防动态布控、智慧航显等应用场景的综合落地。

云从提供的AI技术,让旅客登机全流程“无纸化出行”成为可能,“一张脸走遍机场”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紧接着10月,在“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云从科技正式发布了“一脸走南沙”政务民生应用平台,全面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产业聚集发展,提供湾区一体化融合的泛在智能城市服务。

从机场到城市,今年下半年,云从在推进AI技术落地上可谓动作频频。

9月,云从携手华为、中联通、东方航空一起打造的东航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正式落地大兴机场,实现了机场刷脸登机、安防动态布控、智慧航显等应用场景的综合落地。

云从提供的AI技术,让旅客登机全流程“无纸化出行”成为可能,“一张脸走遍机场”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紧接着10月,在“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云从科技正式发布了“一脸走南沙”政务民生应用平台,全面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产业聚集发展,提供湾区一体化融合的泛在智能城市服务。

据悉,“一脸走南沙”人工智能统一服务平台将为广州南沙提供三大服务体系:南沙微警可信身份认证的可信服务、基于人脸感知的智能公共服务、“一脸走南沙”小程序带来便捷生活的社会服务,深入南沙的边检、交通、海关、旅游、消费、教育、劳务等方方面面。

此次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的大会接驳巴士上,也融合了云从科技的刷脸支付产品,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更大便利,为今后广东出行便捷服务带来更大可能。

AI独角兽们落地几载,CV四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至今,已经走入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从最初的算法PK进化至当下的战国割据。

商汤的盘子铺得最大,安防、金融、零售、医疗、教育、自动驾驶,包括个人业务在内,在几乎所有市场前景已经较为明朗的行业里,商汤都有布局。

旷视则在最初的安防、个人业务之外,开始押注智能制造这样一块相对“又重又大”的领域,依图深耕医疗。云从则提出“人机协同”概念,领跑金融、银行、零售等领域。

从人机协同到人机共创

在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发表了题为《人机协同,开启AI新纪元》的演讲并对人机协同进行了介绍。

周曦称,人机协同让AI机器服务于两侧。一方面是专家侧,一方面是用户侧,也就是一面是生产者,一面是消费者。我们每个人可能同时是专家也是用户。中间的机器的任务作为服务的环节,让专家更专业,让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更好,效率更高。

人机协同主要解决三个大主题,

一、人机交互。通过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对文字的感知等各种感知技术,以及认知和决策等能力,实现人机交互的过程。

二、人机融合。主要指专家和AI一起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

三、人机共创。主要指专家和AI一起创造出新产品,新的服务内容,并且随时调整。

周曦介绍,云从科技的人机协同平台有五大特色,以及四大核心技术突破。五大特色包括,一、便捷自然的人机交互,二、可信智能决策,三、基于国产软硬件研制的自助人工智能OS,四、行业AI专家梦工厂。五、安全数据交互服务。四大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多模态数据感知,多领域知识推理,人机共融共创,数据安全共享。

对于人机协同的概念,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曾向CV智识解释云从的人机协同平台和大众理解的区别,“大家提到人机协同的时候,关于‘机’这边会怎么理解,很多人会认为是一些机械装置,甚至于认为就是马斯克做的脑机融合。”

“我们对‘机’理解的是,它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不一定是一个实体、一个硬件,它有可能是软件,也有可能是手机连一个APP,只要它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工具,我们都认为它是‘机’的概念。”姚志强进一步解释了云从对人机协同‘机’端的理解。

姚志强告诉CV智识,云从的人机协同平台与通常的平台不同,大家可能理解是就是软件硬件这些大平台,或者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这些大平台。“我们没有这么宽,我们是在人机界面这个地方,有一些软件和硬件,包括一些解决方案的融合,我们在这一块整个切入。”

“我们可以理解成它是一个应用层的中间件,或者SaaS中间件。因为它是一个行业方案、产品方案的模式,它不是简单就只是识别出人脸或者是听一下语音就能解决。”

云从的“人机协同”探索历程

谈及云从本身,姚志强曾向CV智识分享云从目前在人机融合阶段的探索历程,“创业之初我们主要立足于交互这一方面,和大多数AI公司一样,虽然我们技术领先,但实际上在落地的过程中发现,客户会反过来问我,人脸识别也好,图像识别也好,到底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我们人工智能技术型企业,不了解具体行业,但是反过来行业客户其实也不知道,这些技术能够给他们的业务流程带来怎样的变化。”姚志强发现,AI公司与传统行业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

“所以这就需要什么?就要我们和这些行业的专家坐在一起,真正把行业里的实践摸索出来以后,才能对实际的业务产生影响。”

鸿沟的存在凸显了沟通的重要性,B端生意难做,坐在一起,慢慢谈、真诚谈、认真谈,方能落地。立足技术,扎根行业,可以说是多数AI公司在目前发展阶段探索出来的共识。

姚志强不止一次强调扎根行业的重要性,“要真到一个行业里面,要认真真真去理解这个行业,才能够产生融合解决方案,而不是说我只给你提供一个人脸识别或者语音识别的技术。如果说你只是给了一个技术,那你会发现完全依赖于这些行业、这些客户自己去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其实挺难的。”

“行业和技术之间有一个gap,要把这个桥架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机融合甚至人机共创。”

结语

人工智能战场全面升级,从最初的算法PK进化至当下的战国割据,各人工智能独角兽以算法优势在多个行业、领域落地生根。商汤以平台战略赋能百业,旷视聚焦物流,依图发布芯片提出智能密度观点,而云从发布人机协同战略的背后,则是其在金融、银行、零售等领域的优势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