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赛博朋克?

这见鬼的天气,又冷又下酸雨,再这样下去我的鼻子也得换成假的了!刚才在街角吃拉面摊的时候,前面高楼外墙的霓虹灯晃得我睁不开眼睛,スランプ 博士给我安装的这个产品是不是水货啊?

图片来自@乱铁

不过不要紧,有了这个眼睛,黑进Absertgo 公司闭路系统的那个任务我就能接了。一会儿要赶紧和队员们聊一下具体的方案,上一次出任务差点被抓,要不是 Jimmy 李的 EMP 炸弹,我就要被抓去 DM-23 号星球上当奴隶了。这个活儿一完成,拿到钱我就马上要给自己换个 AI 女友……

图片来自@乱铁

很熟悉,对吧?没错,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赛博朋克故事开头。您甚至可以总结出一个赛博朋克公式:近未来的故事场景 + 发达的科技与破败的社会 + 无节制的人体改造 + 诡异的天气氛围和更诡异的东方元素,好,剩下的故事该自己编了。

图片截取自《银翼杀手》

从公认的赛博朋克始祖《神经漫游者》小说为这一艺术类型奠定核心基础,到根据《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为它塑造了完整的视觉世界,赛博朋克以它鲜明的特点迅速成为引领亚文化领域的新浪潮。那么,赛博朋克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呢?

《神经漫游者》 1984 年第 1 版封面,并且是第一次同时获得星云奖、雨果奖、菲利普·狄克奖三项科幻大奖的作品

《银翼杀手》1982 年上映院线版海报,可能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最私人化”的一部电影,在当年并没有很好的票房成绩

80 年代,冷战的阴霾持续不散,“达摩克里斯之蘑菇云”让整个世界筋疲力尽。不少人反思到,毫无节制的科技发展会带领人类走向何方?飞速发展夫人高科技并没有带来曾经描绘的美丽新世界,反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了多方面(国家和地区、性别和种族等)间的不平等。

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疯狂的麦克斯》描绘了一个被核弹摧毁后的末日废土世界,影片的艺术风格被定义为“柴油朋克

以《辐射》游戏系列为代表,赛博朋克的另一分支是“真空管朋克,在 50 年代爆发了核战争,之后几百年,我们用那时遗留下来的科技在废土上生活。

同时,电子领域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摆脱肉体,达成永生”的机会——电脑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可以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中重新开始,而且不受限制。但它是虚拟的,最后又难免陷入“存在主义”的难题。

图片截取自电影《黑客帝国》,如果有一个逃离现实世界的机会,但另一个世界不知是好是坏,你会如何选择呢?

于是,在 1980 年,科幻作家 BruceBethke 构思了一个类似于黑客的故事,并把当时的代表科技的新鲜词汇“电子(cyber)”和代表反叛的音乐流派“朋克(punk)”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我们今天挂在嘴边的“赛博朋克(cyberpunk)”,而它的精神内在,是对当今社会的反叛。

30 多年后的今天,赛博朋克变得更流行。只不过它反叛的意义被逐渐消解,但其统一的元素框架和视觉风格被保留了下来。

有着赛博朋克框架的《玩家一号》并没有过多地讲述主角如何反叛游戏大公司的控制,而是讲他如何赢得游戏的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亚文化这一曾经只属于小部分群体所了解的艺术领域被无限放大,而和网络时代密切相关的赛博朋克也变得异常流行,甚至“万物皆可赛博朋克”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普通生活场景中加入违和的科技产品,如此怪异的画面被称为“土味赛博朋克” ▽

小说、电影、电子游戏都有了,那如果在漫画这一艺术形式上,赛博朋克的风格又该如何展现呢?《白城血鳗》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 DM-23 行星提供宽松的免签政策,让行星内的人口结构变得随机起来。于是在白水城内,你会看到流离失所的星际难民,还有一掷千金的宇宙富豪。

而把这种社会奇观般的差距按在水面下,并把白水城管理成全宇宙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的,正是市长托雷斯·米洛。

为了避免城市失控,他还为警局等暴力机关引入了大量机器人配合执法。

尽管表面上一片繁荣,各种帮派、黑市买卖却仍然在地下暗流涌动。

而作为游戏概念设计师的@乱铁,不满足于书中只有一种类型,生化、废土等等风格元素应有尽有。

回到自己的老本行,@乱铁在书里插入了许多的游戏梗,同样作为第九艺术的漫画和游戏,当你看到它们之间的融合,肯定会会心一笑吧。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辐射4》中大反派克罗格的原画设定正是来自于@乱铁之手 ▽

与其说 Z 世代的人喜欢消解意义,倒不如说是我们已经活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了。在 80 年代那些关于未来世界的糟糕的想像,好像糟糕得都成真了。

成为科技巨擎的大公司正在支配着人类的未来?有了,Facebook;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的电子空间?有了,您正在看文章用的手机;看似开放的网络环境,其实自由的空间极其有限?更有了,就像苦心孤诣为这篇文章增加阅读量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