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阿里等科技公司為什麼將總部研發基地建在武漢而不建在鄭州呢?

周秦漢隋唐長安


在武漢建設互聯網研發中心,是想通過落戶武漢,紮根華中地區。進一步完善它們在全國的佈局,廣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人才。

武漢為何比鄭州更為合適?單從武漢優越的地理位置去思考也能發現其優勢。武漢的地理位置可謂是交通樞紐中心位置,中部崛起戰略規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這幾年武漢又被評為新一線強市,說武漢這座城市充滿著無限可能和發展活力。

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才,武漢高校林立也給科技公司創造了更多的可能。重點建設的中國高等學校,即“211工程”,湖北就有7所。其中包括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等。華為在武漢建立研究所,日常費用會減少許多,卻又能獲得大量的優質員工,這是一舉兩得之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華科的學生在產品研發方面的實戰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計算機領域的各項競賽中幾乎都能看到華科學子的身影。這也極大迎合了華為研發部的招聘需求,基本都是要求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的高水平人才。

武漢極具發展潛力。武漢的人才、政策和地理等各項優質資源,將武漢移動互聯網研發總部和運營中心建成未來發展的創新引擎和成長助推器。政府也給出了很多有利政策“扶持”,留住更多人才。

武漢或並非是最具潛力的城市的,但它的優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無可厚非的。於華為、阿里這類科技公司而言,無論是出於戰略考慮,還是考慮後期發展,將總部研發基地建在武漢都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同時我們也看到武漢的“努力”,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也挺好,未來的前景也只會更好。


IT小眾


謝謝您的問題。我不想將鄭州與武漢相比,非要證明鄭州不如武漢,我只說武漢在發展科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武漢付出招商。第一,武漢很善於做好校友招商、老鄉招商的工作。比如湖北仙桃的雷軍,就積極為武漢引入科技資源,並在今後幾年內,為武漢投入230億元。第二,武漢相繼推出落戶政策,吸引科技人才,科技人才集聚的地方必然容易形成研發資源。第三,北京、上海等由於戶口問題,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年輕人選擇去武漢這些新一線城市落戶,也會有新的機會。

武漢本身的科技資源。武漢因為有比較豐富的教育資源,所以有人才資源。北京上海深圳等超一線城市科技人員比較飽和,建設第二梯隊的科技城市,培養科技力量,即使國家的戰略,也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武漢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南北都可以先接呼應。華為、阿里巴巴選擇武漢作為研發中心,可以將科技資源由深圳杭州向全國、由南向北、由東向西逐步輻射和覆蓋。



武漢的科技人才也有短板。阿里、華為的研發基地人員大多是從本地招聘,武漢的眾多高校可以滿足華為、阿里巴巴等基礎性人才的需求。但是過往由於缺乏頂級的互聯網企業,高質量的科技人才也較為匱乏,仍需要從外地引進,像中關村一樣形成若干個人才流動頻繁的科技研發區域,武漢才能稱得上科技之城。阿里、華為的總部研發基地僅是一個開始,擁有一批高質量頂級的科技人員,才能真正帶動技術研發。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你好!我是康哥!剛好我生活的城市在武漢,我就來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吧!

華為、阿里是屬於科技型企業,而非製造型人口密集型企業。武漢的高校相對於鄭州要多很多。每年武漢9月份之後的各大高校校招,都能看到騰訊、百度、阿里的校園招聘人員的身影。

當然這也跟歷史原因有關。當年的河南人多糧食不足,國家曾今也想在鄭州多建立幾所高校,可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高校在鄭州沒有落地生根。

所以到目前為止,鄭州只有鄭州大學是211大學(但是不是985)。對比武漢的高校中兩所985,7所211大學,82所高校,百萬在校大學生來說的確從生源的角度來說偏弱。

我之前在這種研發型的公司工作過,站在企業的角度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拿研發工程師這個崗位來說,基礎的研發工程師基本都是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習慣好,基礎底子好。也好培養。反觀那些幹到一定年紀的工程師如果在研發方面沒有創新基本就和應屆畢業生工作個一兩年沒什麼區別,並且體力還不如人家好!

另外,武漢這幾年的經濟發展、資源、以及交通方面的優勢以及光谷地區對於招商引資的重視也是有一部分原因的。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康哥說新商業


感謝您的閱讀!

大江大河大武漢,這裡用大去形容就非常的貼切了。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教育大省,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彙集了100多萬的大學生;在面積方面,武漢總轄區面積為“8494”平方公里。我們通過上面的描述,你很簡單的就知道,為什麼阿里巴巴和華為等企業願意將研發中心放在了武漢。

鄭州不好嗎?中原腹地。可是,你得知道,鄭州的教育資源離武漢相對缺乏一些,就像武漢出名的武漢大學一樣,它的教育資源會更多,人才會相對聚集。所以,你能夠看到華為武漢研究所,阿里巴巴,小米等等。

我們說說為什麼沒有選擇鄭州?在我看來,有幾點重要因素:

交通位置。相比武漢,雖然鄭州四通八達,可是武漢的輻射會更廣一些,長江流域的影響,海陸空的交通要塞。人才聚集。我們知道鄭州只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可是沒有985大學。在武漢有兩所985大學分別是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七所211大學。所以,這方面,確實有些遺憾。在武漢,82所高校,百萬在校大學生,68位兩院院士,數百個科研基地。


武漢政策扶持力度大,“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與“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等,讓武漢越發成為重要的基地。

以上的所有,讓武漢能夠形成規模,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名企進入,這就好比硅谷,自然就吸引更多企業的加入。


LeoGo科技


帆辰科技專注於科技資訊,帶你遨遊科技世界!

華為,阿里等科技公司為什麼將總部研發基地建在武漢而不建在鄭州呢?互聯網企業將自己的研發中心基地建設在武漢而不是在鄭州,其實這裡面的意味還是非常的明顯的,武漢這做城市不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在人才吸引方面,都是具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武漢這些年的創業環境在不斷的完善,其對於人才的吸引程度也是在不斷的加強

任何一座城市我們看有沒有其發展的程度或者發展的活力還是,關鍵還是在於人才,而武漢這些年的建設將會使用很多的高校人才像其傾向。

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其一組數據,那就是目前為止武漢做經歷在世界五百強企業中設立的總部或者研發基地,就已經有接近二十家左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全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其中就有二十家企業在武漢落戶總部或者研發中心。

而且通過數據不難顯示,其在武漢落戶總部或者研發中心的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一些互聯網高科技企業,比如說目前主流的通信,電子信息等等,可以說一座城市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高科技產業的帶動。

對於城市而言,想要發展,其人才則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縱觀任何一座世界一流的城市的發展,其比如說擁有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高校,而在武漢的9854、211高校也是非常的多,很多企業和學校共建一些校企研發中心,為高校的學生提供機會。

武漢所具有的產業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作用,而這個作為鄭州則是沒有

我們可以從以上的分析中看出來,武漢這做城市不論是在校企合作或者產業的深度融合的發展中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而之所以很多的互聯網企業選擇在武漢進行落戶總部或者研發中心,其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這個。

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於武漢來說,每年都是有一些相關的政策扶持,可以說企業在武漢落戶是更加的具有其便利性和優勢的。

華為作為一家以核心技術為研發的企業,可以說非常的重視技術的研發,比如說使用的華為手機核心的處理器麒麟980,還有華為5G巴龍芯片等等,這些都是意味著華為在核心技術領域上的不斷的深入的研發意願所在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武漢處於明顯的交通位置的優勢去所在,可以說這對於企業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沒有一個合理乃至有利的環境,其產品的運輸還有人才的吸引都是會產生很大的落差,而這也是鄭州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所在。

最後,對於說目前很多的互聯網企業在武漢落戶研發中心或者總部,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武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力度,還有就是武漢所擁有的國內名校的優勢,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武漢大學多,大學生也多,國企機構單位也多,地理位置和交通較好,二期是國家一帶一路的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