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如何剔除营商绊脚石,为民企发展铺设快车道?

文 | 许尔生

日前,海南一民营医院建设项目开工奠基。这也是去年11月底海南省副省长王路为了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困境,到民企调研时产生的积极效果。

近年来,海南省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海南建设自贸区(港)因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对市场主体占逾九成以上的民营企业给予了更多关怀。

10月11日,海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联席会议的省直和各市县政府成员单位共同谋划,多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包括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海南省委常委、省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召集人肖杰透露,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督查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切实需要帮助企业减负担、降成本、降税费,帮助解决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

没有形成多元经济一律平等的营商环境

去年11月,中央高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

日前,海南现代医疗集团总经理李日成对界面海南表示,海南现代医疗集团至今已走过13个年头,一步一个台阶,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型民营医疗企业。作为民营医疗机构,但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于民企遇到的问题,该如何破解?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认为,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现在国家还没有形成多元经济一律平等的营商环境。“就是国民待遇原则还没有形成,国有企业往往是‘亲生儿子’,民营企业就是‘后妈的孩子’。

比如民企融资贵的问题,不同银行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往往对民营企业贷款从高不从低,主要因为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也想增加利润,因此对“后妈的孩子”会刻薄一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决定着返本付息的能力,有些问题增加了银行放贷风险。

王毅武表示,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诚信、经营不稳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民企自身要破除家族式、经验型管理模式,不能因为对市场有一定地位就产生“小富即安”的思维。由于持续性创新需要成本和代价,而中小民企往往实力不足,所以建议金融机构要落实国家对民企的优惠政策,帮助其增强创新动力。

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企发展

据了解,今年7月,海南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公布了29条改革举措。其中,对于获得信贷和改善融资环境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将结合海南当地业务实践情况,建立客户白名单体制,开展本外币账户一体化改革试点,落实好“一线便利,二线管理”的FT账户制度设计,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可自由兑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整合,形成机制和常态化跟踪。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行政“审批一张网”,实施失信惩戒。

另外,创新银企融资服务对接方式,加快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银行、税收、担保等各类资源,整合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功能,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企业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化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政产融一体化促进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低成本的服务,以便进一步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那么现阶段海南民企发展如何?海南省工商联秘书长黄琅在2019海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发布会上透露,医药产业发展前景良好,12家医药制造企业入围,营业收入总额占比7.42%,纳税总额占比13.02%,销售净利率18.14%,全部处于盈利状态。百强民企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业共投入研发费31.63亿元。

民营经济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海南省市场主体达到85万多家,其中民营企业达23万家;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了53%,其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如何促进海南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海南省工商联此前在答复海南省政协委员郭东宇提案时表示,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海南省工商联透露,截至2018年底,海南省共有31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39家,海南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公司74家。2018年,海南企业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192.56亿元。

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海南银保监局规范银行业服务收费,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和小微企业的“两禁两限”的要求,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目标,规范服务收费行为,减少企业融资中间环节费用,持续挖掘减费让利的空间。

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该条例以立法形式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定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更是为民企发展铺设了快车道。

民企与央企可以公平参与建设自贸区(港)

10月2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座谈会,总结研讨中央企业在琼投资发展工作,共同推动“百家央企进海南”。

据报道,截至2019年8月底,已有21家中央企业与海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招商局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中央企业在琼共设立了23家区域总部和业务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泛亚电商总部,大唐国际业务板块的东南亚总部等也将于今年在琼注册。

央企全面参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本土民企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0月29日,界面海南自贸港研究中心专家夏锋表示,大量央企进驻海南,参与建设自贸区(港),实际上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海南自贸港在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所有市场主体贡献力量。“民企与央企在自由贸易港的大平台上可以公平竞争,发挥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其中,央企在大型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上发挥作用,而民企在小、微、精的领域发挥其作用,最后会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的格局。”

日前,海南省委统战部、海南省工商联出台《海南省民营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助力自贸区(港)建设百日大行动工作方案》,在全省民营企业(含港澳台侨外资企业)、企业家和商协会、个体工商户中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助力自贸区(港)建设百日大行动。

该方案提出,从9月起至12月,重点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创新行动、创业行动、就业行动、素质提升行动、“伯乐”行动、帮扶行动、聚力行动、“暖心”行动等“八大行动”。同时,推进民营企业青年人才培训品牌建设,创建“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推动包括港澳台侨外资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广泛开展商学研等交流活动。

另外,海南将引导民营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发挥企业对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强化民营企业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打造海南省民营企业“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