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齐大山铁矿选破作业区胶带操作工刘朋以厂为家纪实

一个普通工人的人生价值到底有几何?鞍钢齐大山铁矿选破作业区胶带操作工刘朋带领班组成员用年创效2000余万元的事实作了生动的回答。

一个初中毕业生的事业潜力究竟有多大?齐大山铁矿党委先后为他命名——“刘朋维护班”“刘朋创新工作室”,他用成果作答——先后荣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技改成果。

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时间有多长?刘朋说,我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停息,但事业告诉我,只要活着,每天就要早上班两个小时,晚下班两个小时。

刘朋,37年如一日,立足平凡岗位,咬定初心不放松,坚定目标向前行,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完美地诠释了入党誓言——我的岗位请放心。

把责任扛起来——用家国情怀诠释工人力量

刘朋与“当代雷锋”郭明义同时代,在齐大山铁矿与郭明义共同战斗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郭明义精神孕育、成长和壮大的全过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甘当矿石”的奉献精神,让刘朋折服,激励鞭策他争做郭明义精神的坚定传播者、生动实践者。“像郭明义同志那样爱岗敬业,甘做一颗助力车轮前行的铺路石,默默地奉献自己,无私地回报企业。”刘朋坚定信心,从容出发。作为一名胶带操作工,刘朋的工作职责就是值守在矿石运输皮带旁,保证其不跑渣、不掉辊、不出故障,高效运转。

矿石运输带工作环境艰苦,与刘朋同期的胶带操作工,想尽一切办法,纷纷转岗。而刘朋的思想却随着这条矿石运输带在延伸、积淀、成熟,初心不改,执着坚守。刘朋发现,一块22毫米厚、价格1300多元的矿石运输带挡皮,投入生产不到20天就“力不从心”,无法挡住矿渣渗漏,导致工作环境严重污染。

看着工友们在灰尘漫天的环境下,更换挡皮、清理皮带,刘朋动起了帮助工友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的心思。当他把想法一亮,有人赞同,有人怀疑,还有人认为他“不自量力”,一个初中生要想改变几十年的生产现状谈何容易。刘朋坚定信心,决心啃下这块骨头、攻下这个堡垒。

挡皮不耐磨是导致矿渣渗漏的主要原因,刘朋找准突破口,开始集中火力攻关。那段时间,刘朋一有空,就蹲在矿石运输带旁琢磨,研究思考增加挡皮厚度的可性行,常常一蹲就是半天;到废材料堆里翻找比对,寻找可替代的耐磨材料。经过反复试验,刘朋将目光锁定在破碎机排料废胶带上。要知道,破碎机排料废胶带厚度达40毫米,是厂家所生产挡皮厚度的两倍,如果试验成功,不仅能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大大减缓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思想火花一闪,创新灵感跃然。刘朋马上带着四个工友,试着用破碎机排料废胶带制作挡皮。皮子太厚,他们就一刀一刀地慢慢切割;手掌磨出了血泡,他们就缠上纱布、戴上手套接着干,就这样,五个人忙碌一天,终于做好了一块挡皮。经过运行试验,这块“刘朋牌挡皮”竟然整整工作了60天,与同厂家生产的挡皮相比,不仅运行时间增加了三倍,而且尘渣也大量减少。

工友们纷纷向刘朋竖起大拇指,热切期盼矿石运输带全部使用“刘朋牌挡皮”。面对工友们的期盼,刘朋何尝不想。可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五个人一天苦干苦熬才能制作一块挡皮,如何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呢?曾几何时,“咱们工人有力量”那激扬高昂的歌声,催人奋进,唱出了一代代产业工人的家国情怀,成为一代代产业工人冲锋征战的号角。此刻,那歌声好像穿越时空,在刘朋的耳旁回响,铿锵有力,激情飞扬。刘朋闭门三天,苦思冥想,终于画出了一张制作挡皮的机械草图。紧接着,刘朋跑厂家、进现场,反复比对数据、修改图纸,加工机械、购买器件,经过两个多月艰难探索,终于研制出“平台跑车合金转盘胶带切割机”。如今,这台切割机制作一块挡皮仅需5分钟。2011年5月1日,矿党委将刘朋所在班组命名为“刘朋维护班”。据统计,从2011年5月至2019年5月,这台切割机为齐大山铁矿生产加工各种挡皮13类、10146块,累计节约资金1200多万元。

把潜能挖出来——用创业足迹记录鞍钢发展

刘朋深知自己“先天不足”,一个初中毕业生要想在鞍钢立足,必须笨鸟先飞,以“进来是铁、出去是钢”的毅力,努力融入鞍钢这个“大熔炉”,自觉接受“大熔炉”的加工、打磨、淬火,成为鞍钢建设的参与者、奋进者、开拓者。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刘朋自我加压,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学习、向工友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少次,遇到学习困难、进取动力不足,甚至想打“退堂鼓”时,刘朋就对照“郭明义精神”找差距,从郭明义身上寻找前行的力量。郭明义常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一个人只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埋头苦干、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干成事、干好事。郭明义第一学历也是初中毕业,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凭着那股子拼劲钻劲,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先后研制出采场公路建设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流程,填补了鞍钢技术空白;主修的高标准采场公路,为企业年降耗增效近4000万元;提出的改矿石破碎站一侧进车为双向进车的建议,一年为企业降耗200多万元;研发的路料配备新方案,大幅度降低了路料使用成本,获鞍钢合理化建议一等奖,被中央选树为“改革先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对照“郭明义精神”,刘朋立下决心,从解决制约岗位效益的现实问题入手,争取实现岗位效益最大化,用创业足迹记录鞍钢发展。凭着这种信念,刘朋立足胶带操作工岗位,孜孜以求,把岗位效益发挥极致,成为排岩系统名符其实的“土专家”,一系列创新创造、技改成果记录了他昂首阔步、追求卓越的奋斗足迹。

2012年10月31日,是刘朋终生难忘的日子。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刘朋创新发明的“分割胶带切割机”进行评审,当评委们了解到刘朋既不会画专业图纸又不会写专业论文时,倍感惊讶,这么复杂的机器他一个初中毕业生是怎么发明的?面对评委们的不解,刘朋娓娓道来,把创新发明该机器的初衷、原理和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表述得清清楚楚,让专家们啧啧称赞,全票通过评审,荣获国家专利。专家们对刘朋三十年如一日,立足艰苦岗位的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实践出真知、厚积定薄发”。此后一年多,刘朋创新发明的“胶带断截器”“胶带机滚筒支架”“螺旋槽可调式衬板”等3项成果,又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2014年3月22日,齐大山铁矿党委再次以刘朋的名字命名,将刘朋所在班组命名为“刘朋创新工作室”。命名以来,“刘朋创新工作室”先后有40多项发明创造、技改成果应运而生,俨然成为解决疑难杂症、助推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2015年4月,“刘朋创新工作室”对排岩作业区破碎站油槽过滤网进行改造,经过改造后,成倍提高过滤能力,延长使用周期。同年,又先后研发制作“可移动安全防护罩”“移动式打铁炉”等设备,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效益倍增双丰收。

2018年7月,“刘朋创新工作室”研发成功“可移动胶带在线智能快速修补器”。上级组成专家组,对该设备现场进行40余次测试,次次达到预期目标。该修补器投入使用后,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45万元。同年8月,“刘朋创新工作室”又研制出“运输胶带新型清扫器”,因加工成本低,在采矿胶带运输和选矿胶带运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仅几个月就为企业节约清扫器费用12.5万元。

“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回头看这几十年的创新实践之路,刘朋说自己“换了一个脑袋”“变了一双眼睛”,想得更细致了,看得更深远了,对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如今,创新元素已经融入刘朋的生命,用创新的足迹追赶新时代步伐,记录鞍钢发展,成了他的不懈追求。今年1月初,作业区党支部把生产托辊连接板的任务交给“刘朋创新工作室”。接到任务后,刘朋代表工作室,立下了一个月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军令状”。托辊连接板是胶带运输中的重要部件,齐大山铁矿一年要消耗一万多个,每个连接板集中采购约6元钱。制作托辊连接板需要100吨的冲压机床,可工作室只有一台冲压45吨的“老伙计”,重量少了一半多,磨具、冲压等各个工序都得重新设计调整,怎么办?刘朋召集徒弟们召开“诸葛亮会”,敞开思路、广开言路,集中研究设计生产方案。20多天里,他们一遍遍调整设计方案,一次次改进生产工序,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摸索出一套最佳设计生产方案,让“老伙计”焕发出新风采。

如今,“刘朋创新工作室”生产的托辊连接板,不仅标准规范,而且成本低廉,每个只需要3毛钱,成为“花小钱、办大事”的佳话,受到公司上下高度赞扬。

把精神立起来——用有限生命追赶时代步伐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与“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耳濡目染,刘朋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挑战永远摆在他的面前,需要他一个一个加速去攻克,奋力去追赶,创造新业绩,逐梦新时代。

托辊连接板生产成功后,刘朋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动手制作托辊。目前,齐大山铁矿岩破、矿破、选破等各类运输带所用托辊全部集中竞标采购,型号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最贵的达2000元一个,最便宜也将近100元一个,使用消耗量大。新托辊使用一个星期后,往往就出现轴承变形、胶皮脱落等现象,需要及时更换,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进度,而且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刘朋发现,在堆积如山的废旧托辊中,占托辊总成本一多半的轴,磨损并不太多,只要把辊筒、轴承、连接板等更换,完全可以修旧利废。

“众责今方四面至,百为尽要一身当”。当刘朋把想法向“当代雷锋”郭明义汇报后,郭明义掷地有声:“只要是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的金点子、好项目,我就会大力支持。”企业立项、报批、会审等环节多,运转周期长,而经初步测算,新修托辊成本仅仅是购买托辊的十分之一。“生产等不得,也等不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郭明义当天就取出个人住房公积金和工资18万元,刘朋拿出积蓄17.5万元,矿铲车司机单锡纯拿出10万元,三人共筹款45.5万元,到有关厂家购买自动切管、压装、焊接、车孔、铣床、铣槽等7台机床。一时间,“刘朋要自制托辊”的消息迅速传遍齐大山铁矿,产生了强大的轰动效应。

那段时间,刘朋像着了魔似的,天天守在厂房,配合厂家安装调试新设备,反复擦拭新设备,对照新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认真研究新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流程,把全套新设备研究熟悉得了如指掌。饿了吃一碗泡面,困了沙发上卧一会儿,那一张清瘦蜡黄的脸,一身满是油腻的蓝色工装,一双布满老茧的厚实双手,一副划痕斑斑的防护眼镜,是他没日没夜忘我工作的见证。

2019年4月4日上午,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邵安林到“刘朋创新工作室”调研,对“刘朋创新工作室”生产一个市场价达2000元的托辊,用时不到5分钟、成本不到200元的骄人成绩赞不绝口,称赞刘朋是“当代孟泰”,是“郭明义精神”的生动传播者、坚定实践者。“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面对赞誉,刘朋没有骄傲自满,深知自己离退休的日子不远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企业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新设备上马后,刘朋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开动机器,带领徒弟们,加足马力,驶上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创造了单日生产200个托辊的纪录。那切管机床的嗡嗡声,车孔机床的咚咚声,压装机床的嘭嘭声,焊接机床的嗞嗞声,交织在一起,如催征的战歌,雄浑高亢,催人奋进,成为齐大山铁矿一道美丽的风景。就在大家拧紧发条,加班加点生产时,刘朋却因胃部疼痛晕倒在机床旁。

“师傅是累倒的!他像铁人一样,长年奋战在艰苦一线!”“师傅生活不规律,总吃泡面,饥一顿、饱一顿。”众徒弟把刘朋送到医院,一边等待医院检查结果,一边回忆师傅言传身教的点滴往事。“胃部中期恶性肿瘤”,这一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把大家震懵了。

在“当代雷锋”郭明义协调下,7月4日,刘朋到北部战区总院住院;7月9日,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三分之二的胃病变部位;7月19日,刘朋软磨硬泡,坚决要求出院。出院当天,返回鞍山已是下午三点多,任凭家人和同事怎么劝说,刘朋坚持直接来到工厂。

众徒弟看着刘朋腹部缠着厚厚的绷带,佝偻着腰,面黄肌瘦的样子,眼泪瞬间噙满了双眼。三徒弟李宁哽咽着说:“师傅,这里机器轰鸣、炎热干燥、灰尘满天,您伤口没有愈合,手术线还没有拆除,怎么能来呢?这里没法养病啊!”刘朋呵呵一笑,拍着李宁的肩膀对大家说:“小伙子们,师傅养病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听着各种机床不同的声响,数着你们制作的新托辊,师傅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心情就十分舒坦,病好像就好了啊!”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如今,刘朋坚持每月两次化疗,每次化疗之后,身体就像掏空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多少次,刘朋倍感倦怠、疲惫之时,珍藏在心中的那个梦想,就会鞭策他、激励他、告诫他,决不能躺下——生产一万个托辊,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鞍钢“大熔炉”再加一把柴、再添一把火。

刘朋说:“有梦就有方向,有梦就有干劲,有梦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