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巫鎮珍藏著中國藝術品

美國麻薩諸塞州東北海岸有個獨特的港口小城賽勒姆,它是歐洲探險者在美國最早落戶的城市之一,始建於1630年,相當於明崇禎帝登基的第三年,距今差不多有四百年了。

四百年對於從軒轅黃帝開始的中華文明不能算作歷史悠久,但在北美大陸可以算數得上號的歷史名城了!


它的“名”源於1692年到1693年間一樁聲名狼藉的女巫審判案。小城裡幾個孩子陸續不明原因的出現“舞蹈症”,當時的醫療水平無法解釋原因,居民們因此懷疑是女巫使用了巫術,於是全城進行了一場“抓巫行動”,導致有近二百多人被抓,其中二十人被當作女巫處死......女巫鎮因此得名。

如今,你若提起女巫鎮,知道的人或許比知道“賽勒姆”這個小城的大名還多。

近些年來賽勒姆開闢了花樣繁多與“女巫文化”相關的旅遊節目,各類博物館也林立街頭,據說每年都會吸引超過1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每年十月底的傳統鬼節“萬聖節”更是熱鬧的像盛會。

女巫歷史博物館

不過,我來塞勒姆卻是為了參觀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因為這裡收藏著全世界上最多、最全面的中國外銷藝術品,包括瓷器,金銀銅器,繪畫及漆器和傢俱。

時間有限,這次的重點是中國外銷瓷。所謂外銷瓷指的是中國對外出口的商品瓷器,其歷史要追溯到唐朝或者更早,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的中國外銷瓷多是明清兩朝出口,有餐具也有裝飾品,有保留中國藝術特色的也有按西方來樣加工充滿歐洲裝飾風格的,每件瓷器都是繪畫與中國製瓷工藝完美結合的藝術品。

我們先從這一套清道光年間出口的餐具看起,這種紅褐色調(Sepia)通常出現在嘉慶道光時期出口北美市場的瓷器上。瓷器外圈為歐洲風格的紋飾,中心開光裡畫有非常細膩的風景畫,和水墨畫效果完全不同。當中國文化相遇西方藝術,外銷瓷就成為了一道風景線。

這對龍缸購買於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高和直徑都超過了半米,前主人曾用它們栽種過棕櫚樹,1975年,後人捐贈給博物館。


在西方,人們習慣把這類缸稱為“花盆”,通常用它種一些不易在室外過冬的植物。17到19世紀,修建類似暖房功能的橘園是歐洲貴族的時尚,橘園裡放置著被栽種在大缸裡的橘樹或其它進口植物。

和中規中矩的傳統瓷器相比,有些外銷瓷在風格上顯得生動活潑,比如眼前這隻罕見的,有著堆塑八仙裝飾的青花蓋碗。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MuseoThysen-Bornemisza)裡有一幅1662年的油畫靜物,畫中也有一隻非常接近的蓋碗,人們推測它是用來放糖的。

遠渡重洋的瓷器有時也會被珍愛它們的主人改造成實用器,比如這個放花瓣的香薰,彙集了中國康熙時期的鹿,日本的蓋碗和法國瓷花和銅件,大約在1750年組裝,漂亮而有創意。


17到18世紀初,宴會廳裡安放盥洗用具是歐洲富裕家庭習慣的做法,只有財力雄厚的主人家才可能用上中國瓷器。這件康熙五彩瓷器是用來盛放洗手水的,通常還會有相同紋飾的瓷盆用來接水。

明末清初由於中國禁海,導致荷蘭從日本進口瓷器。從伊萬里港口運出青花加釉上礬紅和描金的瓷器意外的受到歐洲客戶的喜愛。康熙中葉中國恢復瓷器出口後,為了奪回歐洲市場,也生產了上述伊萬里風格的瓷器,比如這對菊花紋飾的康熙伊萬里。

外銷瓷的器型很多來自歐洲銀器。這種有蓋,燒杯模樣的來自荷蘭的鍍錫罐。小尺寸的罐用來裝巧克力,大的罐常被當作擺件。


出口到歐洲的外銷瓷,有些為了便於使用,有些因為主人的喜好被加了銀飾,中西合璧,也算是錦上添花了。

從明萬里朝到清初,景德鎮和福建窯廠出口過以開光圖案為特點的青花瓷,圖案有山水,人物,果實等,這類別具一格的瓷器被稱作“克拉克”瓷。

定製瓷是外銷瓷裡一個重要種類,瓷器上一般都會有歐美商人為中國工匠提供的紋飾圖案,家族徽章等。這個早期中國外銷青花盤,被認為是葡萄牙基督教徒於1520左右的定製瓷器,只簡單的標有“IHS”。

軍持是佛家用來飲水或淨手之器,這兩個造型獨特的蟾蜍和松鼠軍持不知是為了迎合西方品味而製作的還是根據西方來樣加工的?

外銷瓷器上的圖案也非常豐富,有些是外商從歐洲帶來樣品由中國窯工畫制。這隻鳶尾花圖案的原型來自荷蘭女畫家Maria Sibylla Merian的作品,我曾在拍賣會上偶遇同畫片的青花瓷盤,可惜失之交臂。

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中國外銷瓷藏品的數量雖然很多,美中不足的是明清五彩瓷非常有限。

博物館還有大量的瓷塑,包括人物,動物,仿生瓷等。有塑三彩,粉彩和德化白瓷,它們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多來自於科普蘭夫人的收藏。( Mrs. Copeland)

去博物館時不幸趕上內部裝修,展出藏品非常有限,因篇幅關係,這裡只是分享了其中很少一部份藏品。據說博物館裡的中國瓷器多達八千餘件。

您也許會疑惑一個小鎮怎麼會有如此豐富的中國外銷瓷器,說起來這和塞勒姆鎮的歷史有關。早在殖民地時期賽勒姆已經是一個繁榮的港口,運輸業發達。美國革命戰爭(1775年-1783年)期間,因為政府允許私掠船,薩勒姆鎮幾乎成為私掠船中心。幾年間,塞勒姆鎮截獲了大量英國船隻和戰利品,奠定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財富基礎。

戰後一些大船無法適應近海短程航線,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們就利用它們開啟了東印度的貿易航線。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特別是廣東地區帶回大量的外銷藝術品和商品,獲取了豐厚的利潤。1790年,賽勒姆成為美國第6大城市和東部最重要的港口。不過因為塞勒姆港口水深的侷限,船運業逐漸轉移到附近的波士頓和紐約港口。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昔日的海關大樓已成為如今的博物館,人們依稀還可以在那裡讀到塞勒姆城往日的繁華。

如果您計劃去塞勒姆這座小城,千萬不要忘記那座藏滿了中國外銷藝術品的博物館。

版權聲明:《中國封面》在推介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文章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的情況。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郵箱:zgfm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