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长三角最大一块“绿地”揭牌,沪苏浙一把手都来了

“擦去”行政边界,以市场为纽带,这是一次完全不考虑政府边界问题的试验。

11月1日,上海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大会,记者在现场获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示范区建设大幕已拉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出席会议,共同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揭牌并讲话。

1 刚刚挂牌的示范区

10月29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集中落实、系统集成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面积2300平方公里左右。 长三角示范区面积如此大,是否同步启动开发呢?非也,其中有一个先行启动区。

先行启动区大约660平方公里,包括青浦区下辖的金泽、朱家角两个镇,苏州市吴江区下辖的黎里镇(汾湖高新区)以及浙江省嘉善县下辖的西塘镇与姚庄镇。

一年前,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主动拥抱全球化,中国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首届进博会开幕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进博会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国正在重塑经济地理,既包括中国与世界之间,也包括国内区域之中,通过一次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重塑,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

2 绿色是示范区的底色

从此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何会选择“青嘉吴”地区?“生态绿色”四个字又如何理解?

数据显示,一体化示范区生态基底较好,蓝绿空间占比约为69%,先行启动区蓝绿空间比约为77.5%,蓝绿空间占比较高。

“青浦、嘉善、吴江,我们发现这三个区域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发展特色与本地经济、资源、环境条件相结合,要走生态绿色的道路。”有关专家称,“生态绿色”是给一体化示范区定位和定调,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样板”,意味着示范区的建设并不会走传统开发区的路线。

有一些先行先试的探索已经起步。跨区域联合执法,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环境联合整治中的常态。2018年8月9日,嘉善县环保局与苏州市吴江区环保局一起出动,联合调查了一起跨界一般工业边角料倾倒问题。不逃避、不推诿,出了问题共同承担、共同负责。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实现跨界执法,浙江牵头召开了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互督互学浙江现场会,交流污染治理和执法工作经验。

今年6月,位于沪苏浙交界区域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三地气象部门将联合打造一体化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全面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据了解,三地将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气象服务保障功能,明确“规划契合、设施汇合、功能聚合、产品耦合、治理融合、发展联合”等多方面的任务。

3 长三角优势如何叠加

上海先进服务业、江苏先进制造业、浙江数字经济,三地优势如何叠加?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教授认为,示范区可以以数字一体化为突破口,发展城市大脑、区块链等,应用于公共服务等场景。如区块链在企业注册、知识产权和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此外,要建立一个竞争中性的市场制度,包括投资、融资、市场准入等,真正让本土企业在国内获得更好的发展。 那么示范区挂牌后,浙江要怎么干?

“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在推进大会上,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许晴表示,要奋力前行,以“三个地”的政治自觉,坚决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双示范”建设的重大任务,自觉贯彻“八八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各项举措融入到一体化发展中,以实际的成效来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我们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许晴在发言中说,要一手用好先行先试的探路权,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其他创新举措集成推进,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的一体化制度创新;一手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国际化、现代化治理,加快建设高能级的发展平台,培育高质量的标杆项目,优化数字经济的创新生态,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努力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