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助攻”前三季五大上市险企大赚2445亿元

保费收入1.95万亿元、净利润实现2445.5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上交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计净利润同比大增超八成。而细究促使五家险企前三季度赚得盆满钵满的原因,不仅源于所得税政策的调整,投资收益明显改善也成为一大“功臣”。不过,在保费企稳的背后,寿险新单业务承压、非车险业务飙升等现象也较为突出。

五家净利润同比大增超八成

从五家净利润数据来看,可谓是增速喜人。据统计,前三季度五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2445.54亿元,同比大增85.55%。具体来看,寿险“一哥”中国人寿增速最快,达到577.02亿元,同比增长190.4%。

而中国平安盈利最多,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达到1295.67亿元,同比增长63.2%,同时前三季度该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040.61亿元,同比增长21.5%。据计算,中国平安产寿险业务创造的营运利润约占据集团总营运利润的八成。

此外,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14亿元、213.68亿元、130.03亿元,实现同比增长80.2%、76.3%、68.8%。

对于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寿认为,主要源于投资收益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调整的影响;新华保险表也示,除了受保险企业税前扣除政策调整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提高。

多险企新单业务承压

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的1.95万亿元保费中,有1.27万亿元来自寿险子公司。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4970亿元、3933.49亿元、1858.79亿元、1079.12亿元、867.3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6.08%、9.21%、5.66%、7.9%、2.6%。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寿险保费稳步增长背后,除中国人寿外,多家险企新单保费呈现同比下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首年期交保费990.53亿元,同比增长4.7%,公司首年期交保费在长险新单保费中的占比达98.07%;而人保寿险该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下降4.3%,太保寿险新保业务也下降12.3%。

同时,新业务价值数据也显示,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同比增长20.4%,太保寿险则呈现负增长。

对此,华金证券分析称,中国人寿的增长主要系个险代理人规模增长,前三个季度,该公司的代理人分别为153.7万人、157.3万人、166.3万人。同时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也将带来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而对于多家险企新单业务承压的原因,有险企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问题或与代理人队伍息息相关。因为期交业务主要是来自于代理人,而近几年代理人方面竞争激烈,一些优秀的代理人选择加盟外资公司,还有不少是自己成立工作室或者成为独立代理人。由此导致这些代理人整体销售的产品变复杂,不一定只销售一家公司的产品。

加之中小险企为抢占市场,保险产品定价较为激进,而大公司产品定价、利率测算相对保守,代理人为了促成业务也会为消费者推荐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而不仅仅是盯着几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产品来推荐。基于上述情况,长期来看,会拉低大型险企新单业务成交量。

非车险业务占比连升

在财险业务方面,财险公司向非车险转型明显。相比之下,传统的第一大险种“车险”的绝对垄断地位有所削弱。

例如,前三季度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增长迅猛,意外伤害及健康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02.04亿元、219.31亿元、180.47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8.4%、28.9%、128.2%。而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891.74亿元,仅同比增长2%。同时,车险业务在总保费中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3%降至57%,非车险业务占比增至43%。

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也是如此。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太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674.47亿元,同比增5.3%,在总保费中的占比由2018年同期的71.97%降至67.14%,非车险及意健险业务保费占比则增至32.86%。平安财险前三季度车险保费收入1386.83亿元,同比增长6.3%,而非车险及意健险业务同比增长14.9%,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增至30%。

有保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汽车行业增长低迷的情况下,车险保费增速也相对降低,同时车险盈利水平也相对欠佳。而相比车险,非车险业务内容丰富,加之大公司体量较大,具备人才、资源、品牌等优势,非车险业务更容易形成较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此外,非车险的发展也让险企的整个财产险业务结构更加均衡,有利于分散结构性风险。

押宝消费科技板块

受益于2019年开年权益市场显著回暖影响,前三季度五家上市险企投资收益也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年化总投资收益率最高,达6.0%。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72%、5.1%、4.7%。

其中,中国人寿表示,良好的投资收益得益于公司灵活把握投资机会,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公司持续积累长期固定收益类资产,优化权益类投资品种结构。2019年前三季度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持续增长,公开市场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大幅增长。

另据中国人保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369.15亿元,同时,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0%,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人保表示,前三季度,集团资产管理分部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紧非标资产配置进度,在非标资产仍具有较高配置价值的背景下,投资高收益稀缺优质资产;同时积极把握债券配置机会,在年内相对收益高点加大了长期债券配置力度,拉长资产久期。

那么已经到来的四季度,险企在权益市场将会如何布局?

某大型保险公司投资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看好消费、科技相关板块。由于四季度遇上国庆等重要时点,从历史规律上看,指数短期反弹概率较大。长期看多,目前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域,且未来会有更多外资配置A股需求,长期看多股市,超配权益。消费类如汽车、家电、科技类如计算机、医药应该会看到相关利好政策。

“当前债券收益率已下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同时利率水平明显回升的可能性相对更小。从配置角度出发,可以抓住收益率反弹机会加大力度配置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并保持一定久期。”该负责人建议道。

而对于四季度配置方向,东方证券薛俊分析称,看好盈利能力更突出、景气度(业绩增速)更稳定的龙头公司,主要以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为主,例如估值便宜、ROE稳定、业绩增速平稳的大金融板块四季度依然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科技板块龙头股基本面和政策向上趋势逐步明确,依然维持推荐。必选消费和医药板块,由于其龙头股ROE长期稳定在20%左右,因此中长期看好,短期来看估值可能需要时间消化和调整。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