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原理

路由协议

简单的说:用于路由器选择路径和管理路由表

路由器是如何进行选路:

每个路由器中都保存着一张路由表,表中每条路由项都指明数据包到某子网或某主机应通过路由器的哪个物理端口发送,然后就可到达该路径的下一个路由器,或者不再经过别的路由器而传送到直接相连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什么是路由

路由组网

要实现路由路由器必须知道:

目的地址源地址所有可能的路由路径最佳路由路径管理路由信息

管理距离

管理距离(AD)主要用于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可信度。

可信度的范围是:0 到255 之间,它表示一条路由选择信息源的可信性值。该值越小,可信度越高。0为最信任,255为最不信任即没有从这条线路将没有任何流量通过。

常用路由协议默认的AD值,也可以认为路由的优先级

直接相连:0

静态路由:1

OSPF:110

RIP:120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在路由器上手工添加路由信息以实现路由目的,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

动态路由:根据网络结构或流量的变化,路由协议会自动调整路由信息以实现路由。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大型复杂网络环境使用动态路由居多。

静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配置

注:

此图路由器A上配置是一条单方向的路径,必须配置一条相反的路径。

如果是在DOS下,添加路由的命令

route add 172.16.1.0 mask 255.255.255.0 172.16.2.1

172.16.1.0:目的网段

255.255.255.0:子网掩码

172.16.2.1:下一跳IP地址

静态路由的删除:

no 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2.1(cisco设备)

undo 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2.1(huawei设备)

DOS下删除静态路由:

route delete 172.16.1.0

默认路由

所谓的默认路由,是指路由器在路由表中如果找不到到达目的网络的具体路由时,最后会采用的路由。默认路由通常会在存根网络(Stub network,即只有一个出口的网络)中使用。如下图中左边的网络到Internet 上只有一个出口,因此可以在R2 上配置默认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172.16.2.1

默认路由

静态路由 缺省路由和默认网关的区别

一般中小型的网络,网络拓扑比较简单,不存在线路冗余等因素,所以通常采用静态路由的方式来配置。但是大型网络网络拓扑复杂,路由器数量大,线路冗余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要求管理效率要高等原因,通常都会使用动态路由协议,适当的辅以静态路由的方式。

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默认情况下在路由表中直连路由优先级最高,静态路由优先级其次,下来为动态路由,默认路由最低)如果没有默认路由,那么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没有匹配表项的包将被丢弃。默认路由在某些时候非常有效,当存在末梢网络(也叫末端网络或存根网络,一般指只有一个出口的网络)时,使用一条默认路由就可以完成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其实我们在PC机上配的默认网关就是下发的默认路由,比如说我们的内网为192.168.1.0网段,出口路由器的内网端口地址为192.168.1.1(假设为末梢网络,路由器配置为默认路由),那样我们PC机的默认网关或者默认路由的下一条地址就是192.168.1.1,可以在CMD中打route print来查看本机的路由表,可以看到路由表的第一行就是一条默认路由:0.0.0.0 0.0.0.0 192.168.1.1。意思是如果要跟外网通信的话所有的包都发往192.168.1.1这个地址,也就是路由器的内网端口地址!这时路由器的默认路由再起作用,把所有的包发往路由器的WAN口或者下一跳!ip default gateway一般是在交换机上设置默认网关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