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高科技光伏走下神坛,从43元

导语

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负责光伏生产车间的许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文| 高汇

图|本报记者高汇摄

中国的光伏发电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央和地方政府首先在光伏行业投入资金,使得中国十分微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在许多地方做了示范工程,拉开了中国光伏发电的前奏。

价格达到巅峰的时候,中国出口海外的光伏电池,每W价格在43元。

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负责光伏生产车间的许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辉煌时刻,一组280W功率范围的单玻单晶光伏电池,出口海外某国家的价格12000元人民币。

如今,随着技术水平的成熟,与产业化规模的提高与完善,国内光伏产业已趋于白热化竞争,使得光伏价格,从当年的43元/w,跌落至现在的1.67元。

小编没有搞错,就是1.67元/w。一组单玻单晶315w功率的光伏电池,只需526元人民币。

正常情况下,1W光伏电池的每年发电量为1度,若要达到家用电量,可以在幕墙组装5000W。

虽然肉搏战很激烈,依然挡不住光伏高科技的光环。那么,薄薄的一片光伏电池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实地走进电科装备集团所属企业——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相信专业、生动的光伏生产车间会给人以震撼。

1.

工业机器人将书本大小的单片光伏电池放入生产线。

2.

将摆放好的光伏片进行粘胶、焊接,一排12片进行焊接与切片。没有机械化以前大概要四五个人同时作业。

3.

对焊接好的光伏电池进行质检完,没有质量问题的直接送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排列组织。

4.

将每列12片的光伏电池排成6排为一组。

5.

进行加热刷胶贴膜。

6.

第一层是玻璃层,第二层是EVA,中间是光伏电池片,第四层也是EVA,第五层是背板,用于防水、防腐蚀。

7.

一组单玻单晶光伏有5层。进行层压,使5层材料“熔”为一体。

8.

压层后经过4个小时的冷固后,需要人工进行除尘,对边角进行检修。

9.

对生产出来的光伏电池组以模拟阳光,进行功能检测。

10.

进行最后的检测与封装。

链接:

作为中国最早生产光伏装备的企业,为避开国内光伏产业白热化竞争,作为电科装备集团所属企业,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光伏装备组装生产线走向海外,寻找水草 丰美之地。

10月24日,中国电科和土耳其Kalyon集团正式签订500MW光伏产业园EPC+OM合同,合同金额超1亿美金。

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副总经理李立功共同到场见证,电科装备董事长左雷、电科国际副总经理田耀斌和Kalyon集团董事长Cemal Kalyoncu一起签署了这份“海外第一单”光伏全产业链EPC合同。

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和空间,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就中土双边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下一步,中国电科将为土耳其提供涵盖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的500MW全产业链交钥匙工程以及配套的工艺技术、人员培训,将项目建设成为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示范“标杆”,推动土耳其光伏领域研发能力的提升,助力土耳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国电科的品牌影响力。

电科装备是我国最早投身于光伏全产业链核心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的企业,建设有“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光伏领域具备“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拥有全部自主技术,积累了数百项专利并发布了十余项国际标准,在印度、埃及、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国家为客户建设了高水平的光伏产品生产线,获得一致赞誉。

Kalyon是土耳其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工程建设集团之一,成功建设了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欧亚跨海大桥等土耳其标志性工程。为推动土耳其政府新能源计划的实现,Kalyon集团在安卡拉启动了光伏产业园建设项目。电科装备凭借在光伏整线智能设备上的突出技术优势,成为Kalyn集团合作伙伴的首要选择。

END

编辑|阿板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