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废弃采石坑“封出”绿水青山

巨野县作为我市矿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量山石开采后面临着生态修复的难题。如何因地制宜,让“矿坑”变“美景”,巨野县转变观念,从开发到保护,秉持“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昔日废弃坑窑变废为宝,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的白虎山天池内,工作人员正在对这里的水面进行日常养护。蓝绿色水面夹在两岸悬崖峭壁之间,画面美不胜收,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机器轰鸣粉尘蔽日的采石场。

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村民王允军说:“浮土漫天,你就是走一趟,走上个几里路,头发全是白的,特别是骑摩托车,眼毛都是白的。特别特别得脏。”

靠山吃山,从2000年开始,核桃园镇形成了山石开采,石子粉碎,石灰锻烧、水泥制造,交通运输一条龙生产链。过度开采虽然获得了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2015年,巨野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封山禁采,关停所有的开采塘口、粉碎机、石灰窑,留下了1300多亩的废弃采石场,以及遍地碎石和三四十米的深坑。日积月累,地下水慢慢涌入矿坑内,形成了现在近600亩的水域。

巨野县核桃园镇挂职党委委员孔晓彤说:“咱们有一些村民会在这里养鱼,还有一些放羊,放牛,包括一些垃圾污染,还有在水面上一些植被的污染,所以当时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就积极地采取了各项措施;清理这些污染物和污染源,禁止养殖,垃圾入水;从宣传上加强当地老百姓保护水源的一个意识。”

核桃园镇下大力气改善环境,新增林木面积3000多亩,满目疮痍的山岭开始恢复生机。水变清了,天变蓝了,白虎山天池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投资者发展旅游项目。

菏泽市绿翡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赵勇猛说:“当时看到这个水面也很震惊,在周边几乎没有看见过像这种颜色的水面;我们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项目;可满足2000多个劳动就业机会。”

桃园负责人王明姓告诉记者说:“咱们这个地方土质好,含碱量小,水质也好,各种矿物质多,水很甘甜;周边的环境很好,没有什么污染;种出来的桃子也是甘甜的。”

白虎山旅游开发项目,结合当地的“石”元素和“水”元素,把食、住、游三大功能融入其中,给矿坑注入全新的血液,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持续性的生态旅游体系,附近村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从以前的不愿意开窗,到现在大门敞开迎接四方游客。

巨野县核桃园镇挂职党委委员孔晓彤说:“通过我们对矿坑的治理,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变;今年我们这里吸引了大量的白鹭,这个是在往年没有的;说明我们矿坑的修复治理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接下来我们也更有信心把我们的矿坑治理得更好。”